2017中考化学试题汇编37实验设计与评价(精选146套中考题).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31401806 上传时间:2020-05-07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中考化学试题汇编37实验设计与评价(精选146套中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7中考化学试题汇编37实验设计与评价(精选146套中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7中考化学试题汇编37实验设计与评价(精选146套中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17中考化学试题汇编37实验设计与评价(精选146套中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17中考化学试题汇编37实验设计与评价(精选146套中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中考化学试题汇编37实验设计与评价(精选146套中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中考化学试题汇编37实验设计与评价(精选146套中考题).doc(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37 实验设计与评价选择题18(2017莱芜)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C)12(2017莱芜)利用所给实验材料(规格和数量不限),不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B)13.(2017淄博)右图所示,小红同学用足量的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一定量的氢气,发现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稀硫酸可加。若从长颈漏斗中进入适量的下列试剂,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你认为最合适的是()A氢氧化钡溶液 B饱和氨盐水 C 碳酸氢钠溶液 D 饱和食盐水4(3分)(2017广元)下列实验方案和现象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为了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可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

2、石灰水C为了鉴别衣料中的羊毛纤维和棉纤维,可用燃烧并闻气味的方法D为了验证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用刚洗过的手直接拿取生石灰【分析】根据给出的实验要求或者实验描述分析对应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是否正确【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是淡蓝色火焰,而非蓝紫色火焰错误;B、二氧化碳和HCl都能和氢氧化钙反应,所以除掉HCl的同时也除掉了二氧化碳错误;C、羊毛纤维是蛋白纤维,点燃有毛发烧焦的气味而棉花没有所以可以鉴别正确;D、不能用手直接拿药品,另外生石灰接触到潮湿的手会放热灼烧手错误;故选:C【点评】根据给出的描述逐一分析对应的现象、结论以及操作的完整性、科学性等和结论的唯一性9(2017宜宾)下

3、列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 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将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B除去NaNO3溶液中的Na2CO3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C 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D证明溶液中含有Cl-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29(2017乐山)如图所示,已知甲是含两种初中化学常见盐的黄色溶液,乙为NaNO3溶液。为探究甲的组成,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图进行了探究。下列判断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一定是复分解反应B甲中的两种盐一定是FeCl3和Na2SO4CC不可能是碳酸钡DE一定是氯化银8(2017济南)以下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

4、的的是( )A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铜网B检验Na2CO3中是否混有NaCl:先加足量稀硝酸,再加入AgNO3溶液,观察现象C鉴别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加水溶解,观测现象D除去CaO中混有的少量CaCO3:加入足量水,过滤【答案】D【解析】A选项,通过灼热的铜网可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并且没有产生新的气体杂质,故A正确B选项,向Na2CO3样品中先加足量稀硫酸,再加入AgNO3溶液,若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则Na2CO3中混有NaCl,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Na2CO3中没有NaCl,故B正确C选项,NaOH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NH4NO3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

5、低,可以鉴别,故C正确D选项,H2O能与CaO反应,会把主要物质除去,故D错误13(2017宁夏)下列表格中所选药品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所选药品或方法A区分生石灰和碳酸钙分别加入适量的水B除去MgSO4溶液中的硫酸加入足量的氧化镁C鉴别NaCl溶液和Ba(NO3)2溶液分别滴加Na2SO4溶液D除去二氧化硫中混有的氯化氢将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22(2017丹东)下列实验目的及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方案A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燃烧闻气味B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杂质氢氧化钠加适量的稀硫酸C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加水,观察温度变化D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杂

6、质氯化铜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13.(2017铁岭) 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探究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2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C.图3探究温度对品红扩散速率的影响D.图4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15(2017抚顺)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区分空气、氧气和氮气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B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SO4来源:学|加过量BaCl2溶液并过滤C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加水溶解,并触碰容器壁D探究水的组成电解水,并检验产生的气体【答案】B【解析】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在氮气中立即熄灭;

7、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SO4加过量BaCl2溶液并过滤可以把K2SO4除去,但引入新的杂质BaCl2;NaCl和NH4NO3固体都溶于水,但NaCl溶液温度变化不大, NH4NO3溶液温度降低;电解水在正极产生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氢气(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同时有水珠生成),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选B。19(2017南宁)关于下列实验方案中,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方案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B鉴别氯化钡、硫酸钾、碳酸钾、稀盐酸四种溶液将组内物质相互混合,观察现象C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加入足量

8、的水,溶解,过滤D验证某可燃性混合气体中是否有一氧化碳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气体的分体与除杂。【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盐酸呈酸性,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所以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是酸过量酚酞试液也不变色,故A错误;B根据棋盘法来判断,如下表所示(“-”表示无明显现象),四行之间的现象都不一样,故B正确;BaCl2K2SO4K2CO3HClBaCl2-K2SO4-K2

9、CO3-HCl-C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不能加水,无法除去,应该是高温煅烧使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故 C错误;D可燃性气体在点燃之前必须验纯,所以要验证某可燃性混合气体中是否有一氧化碳不能用点燃的方式,可以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再通过澄清石灰水来验证,故D错误。【答案】B17(2017南宁)下列实验均来自初中课本,对其中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4321红磷水一弹簧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COFe2O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A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B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玻璃

10、管内红色粉末变为黑色D软水中无泡沫,硬水中有大量泡沫【考点】氧气与磷、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软水与硬水的鉴别。【解析】 A该实验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操作规范的情况下,根据我们已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21%,则试验后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则A表述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可知B表述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已知氧化铁颜色为红色,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与氧化铁反应后将其还原为铁单质,而铁粉颜色为黑色,可知C表述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时,由于硬水中含有较

11、多的钙镁化合物,所以在加肥皂水时,用玻璃棒搅拌不能出现泡沫,而是产生浮渣;而软水中才会出现有大量的泡沫,可知D表述错误,故D符合题意。【答案】D14(2017牡丹江)家庭小实验是化学学习的有益拓展。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完成的是( ) A用蜡烛和冷碟子制取炭黑 B用肥皂水鉴定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C用食盐水除去暖水瓶内壁上的水垢 D用水、小苏打、白糖、柠檬酸自制汽水【分析】A、根据蜡烛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和黑色的炭黑,进行分析判断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根据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12、气体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蜡烛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和黑色的炭黑,用一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能获得炭黑,故选项家庭小实验能完成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选项家庭小实验能完成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能与食盐水反应,用食盐水不能除去暖水瓶内壁上的水垢,故选项家庭小实验不能完成D、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小苏打和柠檬酸等可自制汽水,故选项家庭小实验能完成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

13、,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8.(2017十堰)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将Zn和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B除去CO中的O2通过灼热的铜网C除去硫酸镁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加入过量氢氧化镁,过滤D鉴别AgNO3、Na2CO3两种无色溶液稀盐酸或氯化钡溶液【答案】C【解析】将Zn和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只能判断Zn和Cu都比Ag活泼,但不能判断Zn和Cu的活动性; O2通过灼热的铜网生成CuO,CO又与CuO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硫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符

14、合除杂原则;稀盐酸可以鉴别AgNO3、Na2CO3两种无色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gNO3溶液,有气体产生的是Na2CO3溶液;而氯化钡溶液与AgNO3、Na2CO3两种无色溶液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鉴别AgNO3、Na2CO3两种无色溶液。故选C。10(2017内蒙古巴彦淖尔)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从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后的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 溶解固体,过滤后对滤渣进行洗涤,烘干 B 鉴别氢气和甲烷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点燃 D 检验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考点】3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4Q: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95:碱的化学性质【分析】A、根据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D、根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