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9课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题新版语文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1383456 上传时间:2020-05-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9课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题新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选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9课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题新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选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9课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题新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9课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题新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9课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题新版语文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答司马谏议书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强聒(u)卤莽(mn)见恕(sh)辟邪(p)B拒谏(qin) 汹汹(xin) 盘庚(n) 膏泽(o)C不恤(x) 怨谤(bn) 利弊(b) 会晤(w)D胥怨(x) 儒生(r) 挑衅(xn) 怨诽(fi)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游处相好()(2)虽欲强聒()(3)冀君实() (4)人习于苟且()(5)故略上报() (6)不任区区向往()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1)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通,释为:(2)于反复不宜卤莽 通,释为: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古今义。(1)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古义:今义:(2)故今具道所以古

2、义:今义:(3)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今义:5. 翻译下列句子。(1)人习于苟且非一日。(2)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6. 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作者是朝(人名),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是“”之一;题目中的“司马谏议”指的是。(2)本文选自,作者的主张是历史上有名的变法,史称“”。(一)读课文第一至三段,做题。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人习于苟且非一日()(2)胥怨者民也()(3)名实已明() (4)以膏泽斯民()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2)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9文中王安石认为自己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不对?(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3、) 10作者在文中指出了朝廷官员怎样的现状?文中哪一句表明了作者变法的坚定信心?11作者举盘庚迁都的事例有什么用意?12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对司马光的指责持什么态度?(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徙木偾表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选自容斋随笔作者洪迈) 【注释】偾(fn)表:放倒标

4、帜。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有一人徙之,辄予金()(2)来谒吴起( )(3)予谓鞅本魏人()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B.C.D.1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17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8晏敦复(北宋人,字景初,北宋词人晏殊的曾孙)请一位名僧做寺院的住持,这位僧人以寺院破败,经费不足而推辞不做。晏敦复说:“凭你的高才,担任这个职务本来是很容易的事。”僧人说:“巧媳妇煮不了无米的粥。”晏敦复回答说:“要是有米,笨媳妇也自然会

5、煮。”(1)僧人说这话的意思是什么?我才能再高,寺院破败,没有经费,我也无可奈何。僧人在推辞住持一职。(2)晏敦复的回答有什么言外之意?答案:1. C2. (1) 交往共事(2) 强作解说(3) 希望(4) 得过且过(5) 简略(6) 不胜3. (1) 辨 辩 辩解(2) 卤 鲁 粗疏草率4. (1) 只是 特殊(2) 理由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 情意诚挚 少5. (1) 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两天了。(2) 那么众多的反对者怎么会不对我气势汹汹呢?6. (1) 宋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司马光(2) 王临川集 王安石变法7. (1) 得过且过(2) 相怨(3) 名义和实际(4) 给以好

6、处8. (1) 推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令,来兴办对国家有利的事业,消除国家弊端,算不上滋生事端。(2) 大小官员多数把不考虑国家大事、附和世俗、讨好众人当作上策。9. 示例:能帮助皇上改变国家以前的局面,不管敌人多少,阻力多大,都可以面对是对的;而如果自己不为朝廷做事、墨守成规,只是享受民脂民膏,那才是不对的。10. 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11. 有力地论证了自己坚决变法的正确性。12. 虽委婉却坚决地反驳了司马光的指责。13. (1) 就,便(2) 拜见,拜访(3) 认为14. D15. 吴起治西河 / 欲谕其信于民 / 夜置表于南门之外16. (我)去放倒标帜看看,最多得不到奖励罢了,有什么关系呢?17. 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18. (1) 我才能再高,寺院破败,没有经费,我也无可奈何。僧人在推辞住持一职。(2) 正因为寺院破败,缺少经费才请你做住持,否则的话怎么请你呢?这话包含了晏敦复对那位名僧名望的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