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试题(有答案)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31378881 上传时间:2020-05-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试题(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届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试题(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试题(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试题(有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_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试题说明:本试卷共4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5题,共25题)、非选择题(第26题第28题,共3题)两部分。本卷考试形式为开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25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每小题1分,共25分。)1.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我们今天的文字来源于A.金文 B.小篆 C.甲骨文 D.陶器上的符号2.右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历史教材封面,这本教材编写的内容应该是A.中国古代史 B.中国近代史 C.中国现代史 D.世界近代史3.

2、学习过汉武帝大一统后,某校九年级(8)班的张小强开始收集有关汉武帝的材料,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用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修筑万里长城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实行“推恩令”4.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C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5.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与下列哪一史实关系最为密切A中国禁烟运动的巨大胜利 B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C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清朝统治者的傲慢6.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

3、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获取大量赔款 B浩劫并焚毁圆明园 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开辟新的内河航线7.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寻找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进行了不折不挠的探索和追求。下列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思想的是: A魏源写就海国图志 B严复翻译天演论C陈独秀创刊新青年 D张謇创设大生纱厂8.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9.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在新青年杂志上提出

4、的著名口号应该是A.“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维新变法10.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 沉重的打击了日寇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A. B. C. D.11.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马关条约的签订 戊戌变法的失败 中国的抗战胜利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灭A B C D12.新航路的开辟不仅建立了一个环球交通的网络,同时也留下一些一直沿用至今的名称。下列名称的由来与哥伦布航海活动有关的是A好望角 B印第安人 C麦哲伦海峡 D白令海峡1

5、3.民主政治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对以下史实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A英国的权利法案加强了王权 B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扬起近代化的船帆C俄国解放农奴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D俄国十月革命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14.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林肯 A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B满足了农民要求土地的愿望C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D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15.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 B.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都是为了反抗殖民侵略 D.都关系到美利坚民族的命运16.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下列改革

6、,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是商鞅变法 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罗斯福新政 1861年改革A. B. C. D. 17.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爱迪生点燃世界”的创造是A.改良蒸汽机 B.研制汽车 C.发明白炽灯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18.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苏俄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19.一战后,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中国五四运动的会议是A. 慕尼黑会议 B.华盛

7、顿会议 C. 巴黎和会 D.雅尔塔会议20.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21.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德国 美国 意大利 日本A. B. C. D.22.20世纪,世界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比较两次世界大战,最接近的是A爆发原因 B. 战争性质 C. 战场范围 D. 参战国家23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华约组织 D北约

8、组织24.有人谈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说明了 A.经济全球化趋势 B.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C.美国独霸世界 D.美日欧盟的三极格局25.联合国在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决定组建联合国是在A.一战期间 B.一战后 C.二战期间 D.二战后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25分)二、非选择题(26题7分,27题9分,28题9分,共25分)26(7分)阅读下列材料: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代丝绸

9、之路示意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材料二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材料三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克思请回答:(1) 依据材料一,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2) 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社会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2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2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分)27(9分)十八大报

10、告把“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民主”也曾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许多仁人志士所追求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英国引领了当时时代的潮流,打开了近代世界的大门,成为第一个近代化的国家。 大国崛起材料二:人们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 教科书八年级上册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陈独秀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制度、器物三方面指出促进英国率先实现近代化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3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1、和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所产生的影响。(3分)(4)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1分)该事件具有怎样的性质?(1分)(5)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1分)28(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和美国历史年代尺日本: 1868年 1894年 1931年 1937年 1945年美国: 1776年 1861年 1933年材料二:二战后,战败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使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经过近30年的努力,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材料三: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

12、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于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请回答:(1)材料一年代尺中,1868年日本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1776年美国颁布了哪一部重要文件?(2分)(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说出日本在19世纪末发动了什么侵华战争?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3)结合材料一、三,19世纪60年代美国是如何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的?(1分)(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开始于美国的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有哪些特点?(3分)(5)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美国和日本在崛起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1分)九年级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