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发展历程上的自然辩证法观点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1368505 上传时间:2020-05-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发展历程上的自然辩证法观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力发展历程上的自然辩证法观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力发展历程上的自然辩证法观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力发展历程上的自然辩证法观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力发展历程上的自然辩证法观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发展历程上的自然辩证法观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发展历程上的自然辩证法观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作 业 题 目 电力发展历程上的自然辩证法观点 学 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 业 水利水电工程 学 号 212015081504002 姓 名 彭晟楠 摘要:电的发现、电力技术的发明、电力工业的建立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当今社会,电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研究和精神文明建设息息相关,对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已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以电力发展历程为基础,结合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全面分析了科学是始于问题与观察还是始于现代提出的机会,并阐述了电力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最后说明电力技术需要不断改革的辩证观点 。关键字:电力技术;电力发展;自然辨证法;

2、 在科学哲学中,科学研究的起点一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它的不同认识也是区分不同科学哲学观点的一个重要界石。自波普尔提出科学研究不是始于观察而是始于问题后,科学哲学中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研究始于观察的观点变得似乎已无人问津,而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的观点则大行其道。 然而,近年来由于科学实践哲学的兴起,以及SSK和主义科学哲学研究的兴起,一种新的科学研究起点观正在悄然形成之中,这就是主张:科学研究始于机会1。本文根据电力的出现及其因素分析了电力出现的始源,继而延伸到科学的起点问题。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虽然是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但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因而,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做本质上的区别和通过自

3、然辨证法的角度去看待两者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现代的科学与技术慢慢向一体化发展,这也成为了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因此,分析科学技术的利弊点和其发展趋势同样具有发展意义。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原有科技体制弊端日益突出。过去,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确实促进了科技的产业化,使科技与经济的问题有了根本的改观。但由于实施的是渐进的、目标不断调整的模式,但改革到现在,中国的科技体制仍然面临相当大的问题和挑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纲要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指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一是支持鼓

4、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二是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三是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四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这也同时说明的技术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 1 电力的出现-始于问题、观察、还是机会人们对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很早就有记载,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塞利斯,已经发现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我国在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提到顿牟掇芥等问题,所谓顿牟就是琥珀,掇芥意即吸引籽菜,就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西汉末年,晋朝(公元三世纪)还有关于摩擦起电引起放电现象的记载:今人梳头,解著衣,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这些发现电的想象很早,但是并未引起相应科学

5、研究。这就间接证明了科学的发现并不是始于观察,因为观察存在普遍性,这就很难使得一门学科或一种研究被发现。而在18世纪时西方开始探索电的种种现象。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提出了问题:这种“电”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以何种形式存在?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所以才有了著名的1752年富兰克林风筝引电实验。这项实验它把天空中的闪电与地上实验室莱顿瓶的放电、电机的起电统一起来,引起了避雷针的发明,推动了电力学及电力技术的发展。因此,电力的出现归根结底始于问题。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始于苹果掉落问题;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始于金冠问题;袁隆平发明籼型杂交水稻始于水稻杂种优势问题。但是目前也有人坚持就是科学始于机会,此说法是

6、:没有机会,科学家不会意识到问题;没有机会或者研究条件不具备,即便意识到问题,科学家也无法进行真正的研究。在此,只能强调科学的始发是讲求的来源而并非过程,如果说没有科学问题只有机会,那么这些机会用来干什么呢,归根结底还是科学问题在前。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的标准观点来自于波普尔的下述说法,第一,应当把科学设想为从问题到问题的不断进步 从问题到愈来愈深刻的问题;第二,众所周知,我们的预期从而还有我们的理论,在历史上甚至可能先于我们的问题。但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第三,因而科学开始于问题,而不是开始于观察;尽管观察可以引出问题来,不期而然的观察,也即同我们的预期或理论发生冲突的观察尤其是这样。著名的科学家

7、爱因斯坦明确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也许解决问题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科学始于问题,科学本质上是一种解题活动。科学是始于问题。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研究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确立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目标,预设了求解的范围和方。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与理论思维方法不同,科学观察不是通过演绎、类比等抽象过程,而是依赖感官以及观测仪器直接认识外部世界,记录和报道事实。

8、所谓科学问题是指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而产生的问题。人们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认真思索和分析,从中发现各种矛盾,它是现有人类认识未解决的矛盾,这种矛盾或疑难,就是科学所要研究的问题。科学研究开始于问题。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是表征一个学科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学习或研究科学的活动中,要学会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科学好奇心和良好的科学基础,坚持探索的创新精神,我们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2 电力学与电力技

9、术-科学与技术1831 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进一步揭示了电与磁现象的联系,进一步明确了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更为重要的是,指引科学工作者最终制造了发电机,为人类步入电气化时代奠定了基础,奠定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的发现,引起了技术的发明。1866 年,维西门子发明了励磁电机,并预见:电力技术很有发展前途,它将会开创一个新纪元。接着,1876 年,贝尔发明了电话;1879 年,爱迪生发明了电。这三大发明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继蒸汽机技术革命后,引起了电力技术革命。 电力技术和电力工业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面貌,促使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美国原来落后于英国、德国等

10、国家,电力技术革命使美国后来者居上,成为最发达的国家。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需求的增加,促使电力技术和电力工业进一步向高电压、大机组、大电网方向发展。高压输电、大型汽轮发电机、大型水轮发电机应运而生,迅速发展。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出现飞跃,是科学革命;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就是技术革命。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会引起整个社会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人类近代历史经历过蒸汽机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因此,电力技术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知识宝库。 电力技术是形成电力产业,发展电力产业的综合的知识体系,它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电力技术的发展推动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工业的发展史就是电力技

11、术的发展史;电力工业的发展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支持,反过来促进电力技术的发展。因此,电力工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电力科学技术的研究必须面向电力建设,为电力工业发展服务。 2.1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科学与技术并不是一类的东西,电力学是一种知识体系,而电力技术是一种技能。技术和科学与自然的关系不同。科学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属于间接生产力;技术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直接生产力。技术和科学的目的不同。就像电力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释电现象,电视什么,电怎么产生的,怎么利用;而电力技术主要解决的是用电来干什么。技术和科学的可预见性程度不同。当初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的时候谁也没想到电力可以改变整世界

12、,甚至影响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电力技术的发展人们慢慢可以看到发展的前景。对技术和科学的评价标准不同。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技术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生产出更新和更好的产品。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看来,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想到技术。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2.2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与技术都是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实践性活动,都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科学和技术总是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

13、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新技术常常需要新见解,新研究也常常需要新技术。人们运用技术,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新仪器和新技艺,进而推动了各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而且还可以激励理论研究动机并提供方向。随着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与技术越来越趋向一体化。科学与技术的内在统一和协调发展已成了当今“大科学”的重要特征。由于科学与技术并非完全一致,在古代和现代都是如此。但是从总体来看,科学与技术的协调发展应是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规律性的体现。2.3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两面性,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造福人

14、。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的后果。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由于科学的是在不断的发展中进行完善的,所以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我们不能因为这样而全面否定科学。汽车的发明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在世界发达国家,汽车几乎对每个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然而也正是这柄锋利的“双刃剑”,不仅制造了频繁的交通堵塞、交通事故,而且还是消耗能源的无底洞和大气污染的移动污染源。虽然这样但我们不能否认他的确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方便,只是由于人们没有找到更好的科学技术来使它得到发展。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只注意到了科学技术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的功能性作用,它可以在人们转化资源成

15、为财富的过程中,给人们提供巨大的能量和很高的效率,因此去欢呼科学技术对自然征服的胜利。而我们也有必要去看清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做出必要的创新与改革,使其向有利的方向发展。所以说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变化。科学与技术是辨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 3 电力体制改革科学发展与技术改革针对以上提出的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所以才有了技术的创新,电力体制的改革。改革要有一个理性的出发点,就是要针对中国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目标很明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对于电力体制改革,应该分析能源行业、电力体制现在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不是妨碍了实现大的目标。我国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电力需求放缓,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分布式、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用户储能、需求响应和能源互联网等各种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并得到快速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