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无储存)公司应急预案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1332565 上传时间:2020-05-07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化品(无储存)公司应急预案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危化品(无储存)公司应急预案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危化品(无储存)公司应急预案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危化品(无储存)公司应急预案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危化品(无储存)公司应急预案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化品(无储存)公司应急预案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化品(无储存)公司应急预案精编版(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I、综合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加强我单位安全经营及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事故发生的危害,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对各类突发事故和险情的应急救援处理能力,深化和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有效的应急救援系统,避免或减少事故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保护环境,防止突发性重大事故和紧急事件的发生,确保在各类突发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准确、高效实施救援,并能在事故发生后,使承担救援的人员和队伍分工明确,各项工作有程序、有步骤,使应急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迅速展开,达到迅速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及时指导员工防护和疏散,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

2、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以及我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13 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0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修正重新公布。)(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号)(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591 号)(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6)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

3、条例(国务院令第 352 号)(8)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 2003 第 1 号)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有限公司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泄漏、火灾和爆炸、中毒窒息类事故。以及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其他事故。1.4. 应急预案体系由于本企业规模较小,危险因素少,故将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合并编写。本应急救援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两部分。1.5. 应急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装备、设施和手段,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和人身安全。居安思危,

4、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对重大安全隐患进行评估、治理,努力减少未遂事件的发生,常抓不懈,防患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等级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案启动后,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作为应急的最高统一指挥部门,零售管理部门按职责设置的指挥部要服从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公司设立的应急组织要服从指挥中心及其指挥部的领导,落实应急职责,积极有效地开展应急工作。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企业按照属地为主原则,实施应急救援。实行公司总经理负责制,把事故控制在有限范围内,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故。加强管理、提高素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企业有关

5、管理制度,加强应急管理,使应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宣传、培训教育和演练工作,提高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2. 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风险描述2.1. 事故风险描述2.1.1. 公司经营主要危险有害物料主要危险有害物料序号物料名称危险性类别闪点()引燃温度()职业危害程度分级火灾危险性分类1氧气第 2.2 类不燃气体乙2氮气第 2.2 类不燃气体戊3氩气第 2.2 类不燃气体戊2.1.2. 主要化学品的危险特性2.1.2.1. 氧气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分子式: O2 分子量:32.00相对密度(水):1.14(-183) 熔点():-218.8想对蒸汽

6、密度(空气):1.43 沸点():-183.1临界压力(MPa):5.08 临界温度():-188.4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主要用途: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制造医药、燃料、炸药等。危险性类别:第2.2类 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

7、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危险特征: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2.1.2.2. 氮气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分子式:N2 分子量:28.01相对密度(水):0.81(-196) 熔点():-209.8想对蒸汽密度(空气):0.97 沸点():-195.6临界压力(MPa):3.40 临界温度():-147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主要用途:用于合成氨,制硝酸,用作物质保护剂,冷冻剂。危险性类别:第2.2类 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

8、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潜水员深替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徽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爆炸危险:本品不燃。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有害燃烧产物:氮气。2.1.2.3. 氩气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分子式:Ar 分子量:39.95相对密度(水):1.40(-186) 熔点():-189.2想对蒸汽密度(空气):1.38

9、沸点():-185.7临界压力(MPa):4.86 临界温度():-122.3溶解性:微溶于水。主要用途:用于灯泡充气和对不锈钢、镁、铝等的电弧焊接,即“氩弧焊”。危险性类别:第2.2类 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常气压下无毒。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氩浓度达50以上,引起严重症状;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继之,疲倦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液态氩可致皮肤冻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窒息性。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2.1.3. 可能引发事

10、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果采购过程:购入无证、包装不合格和无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在提货、运输过程中由于违规操作、车辆故障或恶劣气候等原因而引起事故。销售过程:把危险化学品销售给没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许可证的单位或人,可能会使相关人员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等过程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危险事故。运输装卸过程:若雇佣无资质的车辆运输危险化学品,因与禁配物混装、超载、车辆带病运行、野蛮装卸、驾驶人员与押运人员无相应资质等原因,可造成毒物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且有造成事故扩大的可能。经营危险化学品专业性很强,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培训,了解所经营的各种危险化学品

11、危险特性、操作注意事项、储运方法、中毒途径、急救措施,否则将会引发事故。管理缺陷:若企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检查、安全教育与培训等落实不到位,存在造成安全事故或救援不利的可能。该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制度等已建立,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人的不安全行为:若企业各级负责人违章指挥、操作人员违章作业、操作失误、技术水准低等原因均有导致事故产生,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的危险。2.1.4. 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级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级如下:序号事故类型产生后果危险程度危险分级1泄漏、火灾和爆炸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危险的-2中毒、窒息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危险的3.

1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本公司事故应急组织机构由指挥机构(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和执行机构组成。指挥机构由组长(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及各小组长组成,组长由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担任,事故发生时,组长(组长不在时由副总组长行使组长职责)负责协调各类外部救援力量,负责本公司发生事故时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应急机构设在办公室。执行机构设灭火组、通讯组、抢救组和后期处置组。指挥机构和执行机构共同构成本公司的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灭火组抢救组组长副组长通讯组后期处置组图3-1 应急救援组织体系3.2. 指挥机构及职责3.2.1. 指挥领导小组

13、的人员组成表3-1 指挥领导小组成员职务人员电话组长*副组长*灭火组组长*通讯组组长*抢救组组长*后期处置组组长*3.2.2. 主要职责3.2.2.1.组长(副组长)职责(1)负责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2)检查、督促做好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3)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6)明确事故状态下工作人员的职责。(7)事故信息的上报和发布工作。(8)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9)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10)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应急救援的知识和技术等。

14、3.2.2.2. 各小组职责(1)灭火组根据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的指挥承担着事故的初期扑救及抢险、抢修任务。(2)通讯组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对外通讯联络任务。(3)抢救组担负事故过程中受伤、中毒等人员的运送、初步救护处理、疏散人员工作。(4)后期处置组负责事故应急处置结束后的一系列工作,包括污染物的处理、现场恢复、抢险过程和事故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等。4. 预警及信息报告4.1. 预警4.1.1. 事故预警条件在值班人员或工作人员遇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报告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以便决定是否启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运输车辆发生泄漏事故时;(2)运输车辆发生泄漏造成人员中毒、窒息事故时;(3)运输车辆发生泄漏造成火灾、爆炸。4.1.2. 事故预警的方式、方法发生事故时,发现事故的人员,在采取现场处置措施自救的同时,告知现场其他作业人员;需要预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