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园春长沙》设计(2020年整理)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1325365 上传时间:2020-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 沁园春长沙》设计(2020年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 沁园春长沙》设计(2020年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 沁园春长沙》设计(2020年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 沁园春长沙》设计(2020年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 沁园春长沙》设计(2020年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沁园春长沙》设计(2020年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沁园春长沙》设计(2020年整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镇江市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知识目标: 有关诗词的常识能力目标:学习诗歌中意象理解与运用;学习诗词的炼字方法 情感目标:理解毛泽东博大的胸怀和革命壮志;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培养学生对诗歌美的感受体验对诗歌的热爱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学生初中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诗词,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对于诗词的一些重要概念如意象又不甚了解,本课的教学应从复习诗词的基本内容入手,过度到一些新的概念,如意象,并通过

2、本堂课中对意象的几个方面的把握,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意象,更好的运用它。而且现在青少年很少有喜欢诗歌的,从第一课诗歌的意象美入手,让学生从心里接受诗歌、喜欢诗歌。同时激发学生树立雄心大志的信心。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一、导入,介绍常识1、导入:你们喜欢诗歌吗?(学生答 少部分学生答到喜欢诗歌,大部分学生答到不喜欢)是的,大部分同学不太喜欢诗歌,为什么呢?有一位诗人这么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很多同学不喜欢诗歌也是没有发现诗歌中的美,我们化用这位诗人的话也可以这么说,(齐说)“诗歌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

3、发现美的眼睛”。那么这堂课我们一起用“黑夜给我们的黑色眼睛”去寻找诗歌中的美妙,相信大家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会对诗歌有新的认识。2、诵读全文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课文录音,展开想象随着作者游一番橘子洲头。放音朗读。3、学生谈对文章的原始体验。(提示:你眼前浮现的是怎样的画面?喜欢吗?你秋天在一个地方一般会注意哪些东西?等)(略)4、小结:是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每个人读书、想象、注意都有个人自己的特点,但刚才大家也听到了,在这不同中还有许多大家共同的感触,这堂课我们将一起品位诗词中这些美的形象。5、齐读全文,思考:本文的形式有何特点? 学生答:古典诗词写成的现代诗歌 幻灯片显示:古典

4、诗词:词兴起于晚唐,发展于五代,盛行于两宋。词包括词牌名和题目 词牌名是词的格律,规定每句的字数、压韵、平仄等,写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如沁园春菩萨蛮忆江南等。词往往分段,词的分段叫“阕”或“片”。词的题目是词的写作内容。 词又名:诗余 长短句 乐府 曲子词现代诗歌:现代诗歌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夕,受外来思潮的影响并具有自己的民族风格。诗歌由意象组成。意象是指写景诗中描写的景物、抒情诗中的抒情对象,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教师稍作解释) 3、学生简介写作背景,教师补充(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

5、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二、研习课文1、意象是我们这节课、也是这个单元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我们一起再说一遍“意象是指写景诗中描写的景物、抒情诗中的抒情对象,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这节课我们从

6、诗歌意象的三个方面入手体味诗歌之无穷美。幻灯片显示:意象的选择 意象的表达 意象的组合 上片 学生概括上片内容 湘江秋景图 领字: 看(景)2、找出意象(意象的选择) 万山 层林 漫江 百舸 雄鹰 游鱼 幻灯片显示: (找出意象 比较意象选择的特点)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意象: 客 台 霜鬓 浊酒怀) 刘禹锡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意象:晴空 一鹤 云 碧霄)学生回答 3、总结:各文意象选取的特点(毛泽东:充满生机活力之物-颂秋) (马致远:萧条凄清之景伤秋 ) (杜甫:悲凉凄苦之语悲秋 )(刘雨锡:清新爽朗之景赞秋)意象的选取-诗人的情感立意,即从景可见情4、本文意象选取方法 (顺序) 远-近 静-动5、幻灯片显示:意象的选择诗人的情感立意(博大胸怀,积极昂扬的精神) 意象选择之美-生机、活力6、意象的表达(讨论比较)幻灯片显示:万山-红遍 群山红了:红之广阔 层林-尽染 层林染红:红得深透 漫江-碧透 江水滿了:江水溢满 江水绿了:清澈之极充满生机、昂扬奋发 百舸-争流 船只争漂:千帆争发 雄鹰击 (飞):矫健有力

8、游鱼翔 (游):轻快自由 万类竞 (都):昂扬奋进 7、幻灯片显示:静态-优美动态-壮美万类霜天竞自由(概括上文):寒秋严霜下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8、幻灯片显示意象的表达-诗人的精神气质(热爱大自然,积极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意象表达之美用字准确,意象鲜明,色彩亮丽,充满生机,昂扬奋发。9、意象的组合有一首诗看风景“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首诗的上片也有两层风景组合一副是毛泽东眼前的湘江秋景图(生机而充满活力)一副是我们看到的毛泽东,他在干啥?(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沉思)怅辽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学生讨论回答)提示:毛泽东在思考:在这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时候,在这工农革命运动

9、蓬勃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应由万类里的谁主沉浮呢?即由什么样的人来领导这次中国革命呢?朗读背诵上片10、研习下片齐读下片,按照上述方法让学生讨论完成 第二大组:意象-少年同学 意象特点-风华正茂,意气奔放,以天下为己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具有进步性, 战斗性(粪土当年万户侯)第三大组:从三个方面写这些年轻的革命志士的 精神面貌(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活动志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特景描写(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具有概括性,表现力第四大组:略 (提示:远景,近景,特写)11、小结:意象选择之美生机活力之人 意象表达之美用语概括,表现力强,形象突出 意象组合之美蒙

10、太奇组接,层次感强12、齐读下片,结合全文,思考:谁主沉浮? 讨论(略) 幻灯片万类 霜天竞自由谁 主沉浮? 生机勃勃百侣(革命青年) 以天下为己任 进步性 战斗性9、齐读全文,背诵全文三、小结:诗歌意象美意象的选择-一切景语皆情语 意象的表达-言为心声 意象的组合-层次之美一代伟人毛泽东正因为他的博大胸怀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他的眼中、笔下,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总能看到非同一般的美的所在。只要我们有一颗乐观的心,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会发现,生活如诗,诗如生活。四、作业: 1、背诵全文 2、比较拓展: 比较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体会“景语皆情语”以及写作赏析文章

11、的方法。 (以文字资料印发)(1、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乐观、无私的,而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愁苦、寂寞但又孤芳自赏,至死不渝。2、为什么会表现出这种不同呢?因为毛泽东是一个具有宽广胸怀的革命家,乐观而又无私,陆游则是一个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以抗金收复失地为自己的生命,但一直不得志,而他却一生都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直到将死还写下了“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所以他笔下的梅花就呈现出虽寂寞愁苦但又孤芳自赏的品格。)板书设计:万类 霜天竞自由谁主沉浮? 生机勃勃百侣(革命青年) 以天下为己任 进步性 战斗性诗歌意象美意象的选择-一切景语皆情语 意象的表达-言为

12、心声 意象的组合-层次之美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在“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下载音频资料PPT制作根据教学流程自己制作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项 目 评 价 说 明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能遵循高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 80%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少数学生的观望也说明了问题的有效性,他们被吸引,但没有能力或不敢表达。听说读写能力的目标达成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了解诗歌特点,学会抓取诗歌意象,简单分析其特点,能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问题设计难易适中,学生没有因问题难而无所适从、因问题过于简单而不经思考。课堂延伸过程评价 通过学习,学生能凭借查找的资料,课堂上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介绍,叙述时条理清晰。课后练习正确率较高。对教师的评价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入浅出,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方法使用恰当。教师对问题的处理问题设计恰当、合理,具有较大的启发性,能促进学生思维,培养问题能力,符合语文学科特点。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遵循学生自身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获取知识的认知规律。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理解过程,潜移默化地达成能力和情感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