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中学(A部)2019届高三地理预测卷(一)(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1323294 上传时间:2020-05-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中学(A部)2019届高三地理预测卷(一)(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中学(A部)2019届高三地理预测卷(一)(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中学(A部)2019届高三地理预测卷(一)(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中学(A部)2019届高三地理预测卷(一)(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中学(A部)2019届高三地理预测卷(一)(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中学(A部)2019届高三地理预测卷(一)(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中学(A部)2019届高三地理预测卷(一)(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中学(A部)2019届高三地理预测卷(一)(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9年,随着茅台酒的价格上涨,茅台股价也持续增长,茅台集团市值突

2、破一万亿人民币。2018年茅台酒生产仅6000余万瓶,缺口明显。201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十年打造“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茅台集团借助“一带一路”也积极布局“走出去”海外战略,但是茅台酒出口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依然很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当前,茅台酒布局海外战略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海外销售量B. 提高海外影响力C. 完成政府任务要求D. 利用海外生产技术2. 茅台酒出口额占比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A. 海外价格低B. 国内产量低C. 茅台酒品质低D. 贸易壁垒的限制3. 茅台酒出口欧洲国家受阻的直接原因是茅台酒在欧洲A. 监管较严B. 价格较高C. 产量较少D. 运输困难【答案

3、】1. B 2. B 3. A【解析】本题以中国茅台酒海外战略布局为背景资料,考查学生审读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解答本组题时要注意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茅台酒生产仅6000余万瓶、打造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出口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依然很低等,善于利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判断。【1题详解】根据材料,茅台酒的产量很低,缺口很大,且在实行战略布局后,茅台酒的出口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依然较低,说明此战略的主要目的不是增加海外销售量,A不对;贵州省政府提出打造“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说明战略布局的目的主要是打造品牌,提高影响力,B对;茅台酒海外战略布局是为企业自身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不是为了完成政府任务,C

4、不对;茅台酒利用自身技术,打造自己的品牌,D不对。故答案为B。【2题详解】根据材料,茅台酒生产仅6000万余瓶,缺口大,因此出口少,B对。茅台酒品质好,独特,海外价格不会低,AC不对;茅台酒出口借助一带一路,一般不会受到贸易壁垒影响,D不对。故答案为B。【3题详解】此题可利用排除法来做。欧洲经济发达,不会因为茅台酒价格较高而受阻,B不对;根据材料,目前茅台酒在国内生产,然后出口,是在国内的产量较少,C描述不对;欧洲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不会运输困难,D不对;因此可能是因为酒类在欧洲受到监管导致出口到欧洲受阻,答案选A。2019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正值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满归镇河流全线开河,

5、一块块“冰排”不断从上游飘来,场景蔚为壮观。冰排是凌汛的俗称,是有结冰期的河流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凌汛在冬春季节都有发生,但春季的凌汛影响更大。其主要原因是春季冰层融化,水量大,水位上涨过快春季多浮冰,且浮冰切割堤岸,更容易穿堤造成水灾春季降水多,来水量大,水位上涨快春季植被尚未恢复,水土流失严重A. B. C. D. 5. 下列河流能受到凌汛威胁的是A. 叶尼塞河 多瑙河B. 勒拿河 黄河C. 刚果河 松花江D. 圣劳伦斯河 墨累河6.

6、用来监测凌汛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GIS技术B. GPS技术C. RS技术D. VGA技术【答案】4. A 5. B 6. C【解析】4题详解】春季气温回升,浮冰融化,水位上涨,易成水灾,对;春季的浮冰侵蚀堤岸,容易穿堤造成水灾,对;在北方,春季降水较少,不对;凌汛是冰塞或者冰坝阻塞河道形成与水土流失没关系,不对。故答案为A。【5题详解】多瑙河位于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无冰期,不会形成凌汛,A不对;勒拿河、黄河都有结冰期,都有河段从低纬流向高纬度,会受到凌汛威胁,B对;刚果河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无冰期,无凌汛,C不对;墨累河位于热带地区,无冰期,无凌汛,D不对。故答案为B。【6题详解】GI

7、S是用来管理、分析数据的,不能监测凌汛,A不对;GPS是用来定位、导航的,不能监测凌汛,B不对;RS是通过接收地物的电磁波来获取地物的相关信息,能用来检测凌汛,C对;VGA技术是显示器上的应用技术,不能监测凌汛,D不对。故答案为C。【点睛】河流可能发生凌汛的条件:一是有结冰期,二是河流自低纬流向高纬度,三是河床冰层融化等。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位于江苏省宜兴城西南约25千米的祝陵村螺岩山上。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长约800米,全洞分上、中、下、水四层洞穴组成。洞洞奇异而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长120米,游人多以洞中泛舟为一乐事。入口在中洞,中洞的狮象大场是一个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

8、天然大石厅,高达7米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名砥柱峰。下图善卷洞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形成砥柱峰的地质作用为A. 流水溶蚀B. 风化作用C. 流水沉积D. 流水搬运8. 每一层石灰岩洞穴形成时A. 地壳持续上升B. 地壳间歇性上升C. 地壳持续下降D. 地壳稳定9. 善卷洞的四层洞穴形成,经历了几次地壳运动A. 三次上升运动B. 四次上升运动C. 三次下降运动D. 四次下降运动【答案】7. A 8. D 9. A【解析】【7题详解】根据材料,砥柱峰是高达7米的钟乳石笋,是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分布地区经过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

9、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石钟乳,洞底的形成石笋。A对;风化作用是通过流水、风、冻融等外力使岩石受到破坏,不符合题意,B不对;一般来说,流水沉积作用指流水在搬运过程中受到阻挡等,流水速度减慢,物质大量沉积下来,题中石灰岩和流水是化学反应,C不符合题意;流水搬运是动态的过程,如沙尘暴现象等,D不对。故答案为A。【8题详解】注意设问强调每一层洞穴的形成,一个洞穴的形成是流水经过长时间的侵蚀作用,此时地壳需要较稳定,D对。地壳持续上升或者间歇性上升、持续下降都不利于地下河流侵

10、蚀周围岩石形成洞穴,ABC不对。故答案选D。【9题详解】善卷洞最上层洞穴在稳定期形成后,地壳上升,流水下蚀形成更深层次的地下暗河,然后在较长稳定期内进行岩石的溶蚀形成第二层洞穴;后每经一次地壳上升和相对稳定期,会形成一层洞穴;四层洞穴经历三次地壳上升;故答案为A。水稻、玉米和小麦被称作三大粮食作物。下图是19902015年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情况。目前,玉米不仅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镰刀弯”地区主要是指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在地形版图中这些地区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的镰刀弯状分布。2015年11月,农

11、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出台,文中提出了这些地区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具体意见和措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读图可知,我国在1990年到2015年间( )A. 玉米播种面积由占水稻的约2/3增加到是水稻的2倍多B. 小麦种植面积的变化幅度最大C. 水稻和小麦播种面积都经历了两个下降时期D. 2004年后水稻增加的播种面积比小麦的略大11. 农业部指导“镰刀弯”地区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原因是( )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这些地区玉米市场偏小玉米不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该地区玉米单产较玉米种植优势区低A. B. C. D. 【答案】10. C 11. D【解析】【10题详解】根据材料,

12、2005年,水稻的播种面积大约是3000万平方千米,玉米大约是4000万平方千米并未达到2倍多,A不对;从图中看,玉米种植面积由最少变为最多,因此变幅最大,B不对;从图中看,在1993年和2003年左右,水稻和小麦播种面积都经历了两个下降时期,C对;从图中看,2004年后,水稻和小麦增加的面积相差不大,D不对。故答案为C。【11题详解】根据材料,镰刀弯地区是农牧交错带等,生态环境脆弱,对;玉米的市场在全国,不仅局限于这一地区,不对;玉米适应性较强,在这些地区能种植,不对;该地区相对于玉米种植优势区来说,自然环境不是最适合玉米生长的,因此单产较低,对。故答案为D。第卷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

13、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海陆间水循环有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 人工降水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撞增大并降落到地面的过程。2019年2月13日至14日,一股强冷空气影响华北地区,多地气象部门抓住时机,向大气中发射碘化银火箭弹,进行了多轮次增雪作业,缓解冬季少雪干燥的状况。材料二:降水环节中有一种降水方式,叫做降雪。 雪花作为“岁寒三友”中的一员不虚其名,她形态多样,其形成与气温、相对湿度(空

14、气中所含水汽量与相同情况下饱和水汽量的百分比)和风速密切相关,“最美雪花”多形成在零下14到零下18之间,复杂精致、大而饱满。下面左图为雪花形态与温度、湿度的关系图,右图为中国最美雪花地区分布示意图。(1)结合材料一阐述此次人工增雪的形成过程。(2)简述此次人工增雪对当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3)根据材料二判断相对湿度随温度降低的变化特点。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雪花,天山西麓雪花发育大但残缺,不够精致美观;吉林南部地区雪花多复杂精致、发育大而饱满、形态完整,有最美雪花之称。(4)试分析天山西麓与吉林南部两地雪花差异的原因。【答案】(1)强冷空气到达华北,气温骤降,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相对湿度大;但

15、空气中凝结核较少;人工向大气中发射碘化银火箭弹,形成大量凝结核,促使云滴迅速凝结或碰撞增大,形成冰晶,增加降雪量。(2)增加空气湿度;抑制扬尘;增加土壤墒情,有利于春季作物生长;清洁空气,减少呼吸道疾病。(3)在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随气温的降低先减小后增加,变化先快后慢。(4)天山的西坡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较大,大风撕扯雪花,并且低海拔处降雪时气温较难降到一15度以下;吉林南部,湿度大,冬季温度较低,多处于一14 -18 ,风力相对较小,利于最美雪花的形成。【解析】【分析】该题以雪花形态背景考查天气现象形成过程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此次降雪的条件是已经具备的自然条件加上向大气中发射碘化银火箭弹,具体过程是强冷空气到达华北,气温骤降,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相对湿度大;但空气中凝结核较少;人工向大气中发射碘化银火箭弹,形成大量凝结核,促使云滴迅速凝结或碰撞增大,形成冰晶,增加降雪量。(2)华北地区的人工降雪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抑制扬尘;增加土壤墒情,有利于春季作物生长;清洁空气,减少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