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6)(2020年整理)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1323047 上传时间:2020-05-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6)(2020年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6)(2020年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6)(2020年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6)(2020年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6)(2020年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6)(2020年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6)(2020年整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6)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泥淖(no)梵文(fn) 肩胛骨(ji) 恶声恶气()B迄今(q) 关隘(i) 真差劲(ch) 以儆效尤(jng)C拟人(n) 剽窃(pio) 露一手(lu) 开花结果(ji)D切削(xio) 渐染(jin) 一场雨(chng) 买官鬻爵(y)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二月河因落霞三部曲而一飞冲天,成了新闻媒体“暴炒”的对象,长此以往,他还怎么写作?B苹果原CEO史蒂夫乔布斯的去世引发了全球民众的悼念热潮,不少网民在互联网上依照苹果品牌造出一个新词“isad”,以示对

2、这位天才的哀思。C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报道屡见不鲜,原因是人们怕扶起老人后反被诬陷为造事者,做好事反而没有好下场。D“占领华尔街”运动一无具体纲领,二无公认领袖,仅凭一个高度简捷的口号,便以令人瞠目的速度从曼哈顿岛蔓延到全美各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外的前世今生,就像一个不老的传说,北外人也在这历史的传承中演绎着属于自己、但却永远和着时代节拍的精彩。B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每一个阶段都应该由自己把握,千万别做了时间的奴隶。C第16届LG杯世界棋王赛半决赛开战,谢赫执白迎战李昌镐。棋局进行至大官子阶段,李昌镐下出一步令人拍案叫绝的妙手。D在他看来,当

3、个刷漆工一点儿都不辛苦,只是刚开始对刺鼻的油漆味难以适应罢了,夸张地说,那种味道让他三月不知肉味。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43 分,中国神舟八号飞船和中国首个太空实验室天宫一号首次成功对接。这次对接成功标志着中国向自己的载人空间站又迈出了关键一步。B如果公司实力雄厚,拿出资金与资源,在社会的监督下做些慈善,那是高尚;如果公司打着慈善的名义做生意,或慈善是捞钱的挡箭牌,那是邪恶。C2011年,在整体行业持续亏损的大背景下,许多房产中介捉襟见肘,经营困难,新一轮的地产中介“关门潮”再次掀起。在杭州,中介的关门潮已经从一开始的大品牌中介波及小型中介门店了。D当

4、前,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和美国经济陷入高失业、高负债的困境,世界经济前景低迷。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经济增速逐季回落。5.唐代诗人赵嘏写了一首登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请你将诗句重新排序(只写序号),使诗作的结尾更具意境和韵味。(3分)6. 2011年6月24日,在巴黎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5次大会上,“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新的世界遗产名录。西湖申遗成功后,迫切需要一个具有世界遗产元素和西湖元素融合的,并且是醒目、有创意、有深刻内涵的LOGO。西湖LOGO全球征集于2011年12月18产生十大入围作品,以下是其中一个作品,

5、试对它的设计进行评析。(4分)7. 2011年5月9日晚,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因醉驾被判六个月拘役;2011年11月8日凌晨零点,高晓松从北京东城区看守所刑满获释。高晓松曾许下心愿:愿意终身做义工,宣传不要酒后驾驶。(1)现在有人请高晓松担任宣传“不要酒后驾驶”公益广告的形象代言人,你认为这样做合适吗?请陈述你的观点。(3分)(2)请设计一句劝阻酒后驾驶的公益广告语。(2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经过西周幽、厉时代的大混乱,这期间直到老子、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公元前550年左右),在这三百多年时间里,周国以及所有的诸侯邦国的人民

6、没有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也没有真正地得到安居乐业,一直生活在战乱中。这一时期,即可称为第一次“文化断层”时期。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更为激烈和频繁,规模也更大。到公元前222年,秦攻辽东,灭齐,中国统一,这期间又是两百多年,孔孟思想虽没有灭迹,但也少有人传承了。尤其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对这些思想的传承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这便是第二次“文化断层”。到宋朝,公元后1150年左右,朱熹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发现了儒、道、佛之学的“破绽”,于是专心儒学,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他在董仲舒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上,糅释、道入儒,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封建时代

7、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把朱学巩固起来,作为在上层建筑领域实行政治文化专制的理论依据,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是对孔孟思想起了变异的作用,这便是第三次“文化断层”。1919年的“五四运动”,乃是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一方面是企盼与要求自由、理性、法治与民主的实现与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全盘性反传统的兴起与泛滥。直到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仍然有全盘西化的思想在蠢蠢欲动。直到

8、现在,仍有不少人斥儒学为封建糟粕,以为只有“科学”才能强国、才能救国。这便是第四次“文化断层”。“文化断层”标志着人类社会公理解释系统的崩溃,于是人每一个地球生物,就只会用对“神灵”(未知领域里的神秘现象)的崇拜(宗教的说理体系),就只会用有限的解释先把自己封闭起来,自造一个心灵的“堡垒”,然后利用有限的知识和狭隘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其他人、其它事物、未知事物,对整个世界,对庞大而复杂的人类社会进行种种的自我猜测和解释。面对着现实生活中吉凶祸福等一系列生死攸关的问题,人们自然地以村落、地域和风俗习惯、特定的文化氛围等形成多种多样的解释法则。而由周文王、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建立起来的社会公理解释

9、系统的崩溃,使历代的中国统治者在维护其利益时,首先是“私有”的,野蛮的,其次才是说理的。在这“文化断层”中,大多数中国人就因为“儒家”思想的被改毁、被窜造而不知所措,于是老百姓们在一家一户的独立的生产单位中,按照自然经济封闭模式而“自得自乐”,在自己狭小的自我中心基点上建构着自己狭隘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说理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梦想着美好的未来。(节选自武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8.关于四次“文化断层”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西周幽、厉时代的大混乱后三百多年,人民没有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也没有真正地得到安居乐业,一直生活在战乱中,直接导致第一次“文化断层”。B.春秋战国激烈频繁的大规模的战争,还有秦始皇

10、的“焚书坑儒”,使孔孟思想基本灭迹,这便是第二次“文化断层”。C.宋朝“程朱理学”,强化了“三纲五常”,发展至元明清三代,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对孔孟思想起了变异的作用,出现了第三次“文化断层”。D.“五四”新文化运动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四次“文化断层”。9.对老百姓们在文化出现“断层”后的表现,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大多数中国人对“文化断层”不知所措,他们只知道建构着自己狭隘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说理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梦想着美好的未来。B.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标志着人类社会公理解释系统的传统文化在老百姓心目当中的地位牢不可破,而一旦出现断层就让他们感到难以

11、接受。C.老百姓们在一家一户的独立的生产单位中,对其他人、其它事物、未知事物,对整个世界,对庞大而复杂的人类社会进行种种的自我猜测和解释。D.老百姓按照自然经济封闭模式而“自得自乐”,在维护其利益时,首先是“私有”的,野蛮的,其次才是说理的。10.根据全文内容,说说哪些原因会造成“文化断层”。(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归来(又名幸福的黄手帕)(美国)Pete Hamill几年前我第一次听到这故事,是在纽约格林尼治碰到的一个女孩子说的。她说当时那些人里有她。此后别人听我提起这件事,便说他们记不起是在哪本书上看到过大致相同的故事,或说听熟人讲过,是那位熟人的朋友的亲身

12、经历。这故事很可能就是那种深藏在人们心底的神秘民间传说,每隔几年,就以不同的说法流传一次。尽管故事中的人物不同,寓意却始终如一。我倒愿意相信某时某地真有其人其事。 他们到佛罗里达去,3个男孩,3个女孩。他们用纸袋带着夹肉面包和葡萄酒,上了长途公共汽车,梦想着金黄色的海滩和海潮。灰暗寒冷的纽约,在他们后面消失了。 长途汽车隆隆南驶,温哥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坐在他们的前面,身穿一套不称身的褴褛衣服,动也不动,灰尘蒙面,使人看不出年纪。不断地咬嘴唇内部,寡合得仿佛处身愁茧,默无一言。 长途汽车深夜驶抵华盛顿郊外,停在路旁一家餐馆门外。大家都下了车。只有温哥没下,像在座位上生了根似的。这批青年觉得奇怪

13、,就猜想他究竟是何等人物:也许是船长,是抛妻别家的人,是解甲归田的老兵。他们回到车上,有个女孩就在他旁边坐下,向他自我介绍。“我们是到佛罗里达去的,”她爽朗地说,“听说那儿风景很美。”“不错。”他淡然回答,仿佛勾起了想忘却的事。“要喝点酒吗?”女孩问。他露出笑容,喝了一大口。然后谢谢女孩,又闷声不响了。过了一会儿,女孩回到自己一伙人那里,温哥在点头打盹。早上,大家醒来,车已开到另一家餐厅外面,这一次温哥进去了。女孩一定要他一道吃。他好像很难为情,叫了杯不加牛奶的咖啡,那群年轻人闲谈着露宿沙滩的事,他却紧张地抽烟。再上车,女孩又和温哥同坐,不久,他不胜辛酸地慢慢说出了自己的沧桑。他在纽约坐了4年

14、牢,现在获释回家。“你有太太吗?”“不知道。”“你不知道?”女孩问。“说来话长,我在牢里写信给妻子,”他说,“告诉她我要很久才能回家,要是她受不了,要是孩子老在问这问那,要是觉得太丢脸,就忘掉我吧。我会理解她的。她是个了不起的女子,真好的女子,我说另找个男人,忘掉我吧。我告诉她不必给我写信,她没来信。3年半没有消息。”“你现在回家,还不知道情形怎么样吗?”“不知道,”他很腼腆地答,“是这样的,上周我确知可以假释了,又写了封信给她。镇口有棵大橡树。我告诉她,假如还要我的话,就在树上挂条黄手帕,我就下车回家。假如不要我,就不必了没有手帕,我就不下车,一直走下去。”“喔唷,”女孩叫了起来,“喔唷。”

15、她告诉了别人,不久大家全知道了,快到温哥故乡时都紧张起来,看温哥拿出的几张照片,照片中是他的妻子和3个孩子,他妻子自有一种朴实的美,孩子还很小,照片抚弄得太多,满是裂痕。他们离镇只有20里了,年轻人都在车右边靠窗而坐,等着看那棵大橡树出现。车厢里气氛沉郁,寂静无声,想到生离之苦,青春虚掷,大家都默然无语。温哥不再眺望,沉着脸,重又流露出出狱犯的神情,像是怕会再遭挫折,先在心理上加强准备似的。 还有10里,还有5里。接着,突然之间,所有的年轻人都离座起立,狂喊狂嚷狂叫,雀跃不已。只有温哥例外。 温哥坐在那里惊得呆了,目望着橡树。树上挂满了黄手帕20条,30条,也许好几百条,就像旗帜迎风招展欢迎他。在年轻人欢呼声中,这个刚出狱的人离座起身,走到前面,下车回家了。(选自读者文摘总第22期,有改动)11.画线句“仿佛勾起了想忘却的事”,是指怎样的事?(2分)12.女孩听了温哥的话后,为什么接连两次发出“喔唷”的叫声?(3分)13.有人说故事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你结合内容简析。(4分)14.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温哥的形象特点(5分)15.这篇小说有两个题目:归来和幸福的黄手帕。请你分别说说各自的妙处。(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玄奘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