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导学案(2020年整理)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1319359 上传时间:2020-05-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导学案(2020年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四章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导学案(2020年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四章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导学案(2020年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四章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导学案(2020年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四章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导学案(2020年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导学案(2020年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导学案(2020年整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第二节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初步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二、预习内容1、煤的综合利用(1)煤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含有:_-等元素。(2)煤的综合利用:干馏、液化和汽化。 煤的干馏:_的过程。产品: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2、天然气(1)化石燃料(2)化工原料:合成氨、生产甲醇、合成多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3、石油(1)石油的成分:_等。(2)石油的炼制:分馏-_的过程。裂化-_的过程。规律:生成等量的烷烃与烯烃,目的:提高汽油的产量。裂解:_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以提供有机化工原料。重整:在加热和

2、催化剂作用下,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煤、石油、天然气作为能源及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 2掌握煤的干馏、液化、气化的原理及利用。 3掌握石油的裂化、裂解反应及聚合反应的定义及应用。二、学习过程(一)煤 探究一:煤的组成元素及如何综合利用1 现实生活中煤的用途2 煤的组成元素3 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应如何对煤进行综合利用?(二)天然气探究二天然气的组成及如何综合利用1、 天然气的存在2、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3、 如何综合利用天然气(三)石油 探究三 石油的组成及如何综合利用?1、石油性质和成分:从组成元素和组成物质两方面探究、炼制: 蒸馏:通过加热、冷凝,把液态混和物中

3、的成分先分离出来的操作。分馏:根据液态混和物中各成分的不同,通过多次加热、冷凝,把它们分成不同的蒸馏产物。故分馏又叫多次蒸馏。分馏产物叫馏分。 (它属_物)。实验室分馏装置:温度计水银球放在_ 处;加几粒_,以防_。冷凝水流向是_由_。思考:1、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硝基苯的温度计水银球在什么位置?2、石油的减压分馏的目的是什么?3、干馏、分馏和蒸馏的区别:裂化:在一定条件下,把的烃断裂为_的烃的过程。 反应式:_ _ _ _3其它的石油加工(四)反思总结 思考 煤、石油、天然气如何才能更好综合利用? (五)当堂检测1、煤在干馏时得到气态产物是( )A天然气 B水煤气 C焦炉气 D高炉煤气2、 下

4、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煤的干馏 B. 裂解C.从煤焦油中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D.古代植物变质成煤3、确定汽油为混合物的一种方法是( ) A、闻其气味 B、将它燃烧 C、测量密度 D、测量沸点4、C8 H18 在一定条件下受热裂化可生成CH4 、C2 H6 、C2 H4 、C3 H6 、 C4 H8 五者的混和气体,此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 ) A. 14 B. 57 C. 38 D. 无定值课后练习与提高1、 地球大气中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下面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来源的说法中,最不合理的一种是( )A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 B石油产品大量燃烧C森林大面

5、积缩小,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少 D煤的燃烧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酒精天然气煤焦油甲醇煤石油冰醋酸工业酒精焦炉气汽车废气A B C D3、丁烷裂解时可有两种方式断裂,生成两种烷烃和两种烯烃。如果丁烷裂解率为90%,又知裂解生成的两种烯烃的质量相等,那么裂解后所得到的混合气体中,分子量最小的气体占有的体积为分数为( )A19% B25% C36% D40%*4、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温度计使用有如下三种情形:温度计的液泡浸没在液体反应物液面以下并接近容器的底部;温度计的液泡置于水浴中;温度计的液泡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处。下列实验使用温度计正确的是( )。(A)苯的硝化反应 (B)酒精和浓硫酸

6、混合加热制乙烯(C)测定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 (D)分离苯和硝基苯的混合物5、关于石油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石油一些不饱和烃的混合物 B、石油是各种烷烃和烯烃的混合物C、石油是各种饱和烃的混合物 D、石油是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的混合物6、可用来鉴别裂化汽油和直馏汽油的试剂是( )A、乙醇B、溴的四氯化碳溶液C、NaOH溶液D、盐酸7、在人们的印象中,塑料是常见的绝缘材料,但2000年3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研究成果表明,塑料经改造后能像金属一样具有导电性。要使塑料聚合物导电,其内部的碳原子之间必须交替地以单键和双键结合(再经掺杂处理)。目前导电聚合物已成为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研究的重

7、要领域。由上述分析,下列聚合物经掺杂处理后可以制成“导电塑料”的是 ( )8、汽油燃烧产生的汽车尾气中,所含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A、碳的氧化物 B、硫的氧化物 C、氮的氧化物 D、磷的氧化物9、聚四氟乙烯塑料在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上都超过了其他塑料,号称“塑料王”。聚四氟乙烯塑料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氯仿 二氟一氯甲烷 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 A B C D(1)在上图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CD: 10、由于我国煤的储藏比石油和天然气相对较为丰富,所以迄今能源消费仍以煤为主。将原煤作为燃料燃烧,既严重污染环境,又效率不高,国

8、家大力提倡煤的综合利用。例如在内蒙鄂尔多斯等地建设煤液化项目便是实施“煤变油”战略的重要内容,其原理之一是先将煤与水蒸气制得水煤气(CO和H2),再催化合成甲醇或烃类等液态能源。(1)用CO和H2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用CO和H2合成烃(CnHm)的化学方程式是: 。(3)气化和液化的优点是 。第二节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二课时)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初步了解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绿色化学的含义。二、预习内容(一)环境污染的分类1按环境要素分:、;2按人类活动分:、;3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放射性、热、电磁波等)、固体

9、废物污染、能源污染(二)介绍几类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三)绿色化学的含义: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绿色化学的含义。2认识到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二、学习过程(一)环境保护探究一 当今环境问题1、大气污染物、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渣等固体废弃物2、酸雨控制:生石灰脱硫(二)绿色化学探究二 绿色化学对化学、化工提出了那些挑战?1对环境情况进行监测:对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含量进行分析和鉴定。2治理三废: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进行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3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实施清洁生产绿色化学(三)反思总结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

10、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努力。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清洁、美丽的生活环境,也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当堂检测1、绿色化学对于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几种生产乙苯的方法中,原子经济性最好的是(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 A C2H5ClHClB C2H5OHH2OC CH2CH2D HBr; H22、为了降低硫氧化物造成的污染,一种方法是在含硫燃料(如煤)中加入生石灰

11、,这种方法称作“钙基固硫”采用这种方法“固硫”的反应为() A.2CaO+2S=2CaS+O2 B.S+O2=SO2 C.CaO+SO2=CaSO3 D.2CaSO3+O2=2CaSO43、“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在用CH3CHCH2合成CH2C(CH 3)COOCH3的过程中,欲使原子利用率达到最高,还需要其他的反应物有A、CO和CH3OHB、CO2和H2O C、H2和CO2课后练习与提高1、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磷,家用洗涤剂是污水中磷的一个重要来源(洗涤剂中含有磷酸钠),对于处理污水时要不要除去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磷是生物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B.含磷的污水是很好的肥料,不必除去C.含磷污水引起藻类增殖,使水变质,必须除去D.磷对人无毒,除去与否都无关紧要2、“绿色商品”是对环境无污染的商品,下列商品不能称为“绿色商品”的是:( )A无铅汽油B无磷洗涤剂C无氟冰箱D无碘食盐3、发展绿色食品,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