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九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1309563 上传时间:2020-05-06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九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潍坊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九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潍坊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九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潍坊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九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潍坊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九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潍坊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九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九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 专题9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考情速递概览 知识网络导航 知识经纬整合 一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二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关联拓展 1 20世纪世界上成功的三次经济改革比较 2 中外改革的感悟与认识 1 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2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是民族进步源泉 3 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 要从国情出发 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4 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要有创新意识和革新观念 5 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6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 例1 2017 无锡中考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每一个国家 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 就必须与时俱进 敢于创新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之十年

2、 秦民大说 悦 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 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 怯于私斗 乡邑大治 史记 商君列传 1 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 这次改革对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孝文帝召见群臣 说 现在要禁用鲜卑语 统一使用汉语 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 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 明知故犯 就要降职和罢官 2 孝文帝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摘自中华书局版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3 拉开这场维新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请写出这场维新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 材料四兹依照本法令 所指导的办法 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4

3、材料四是俄国颁布的法令 它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这一历史事件对该国历史发展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材料五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 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 5 材料五反映的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性历史事件 材料六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 白雪皑皑 空气新鲜 在 文革 结束之后 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 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 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6 材料六指的是哪次会议 这次会议上作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7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7日在北京表示 改革进入攻坚期 因为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

4、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但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 因为别无选择 它关乎国家的命运 民族的前途 中国的发展根本上要靠改革开放 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结合以上内容 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 1 商鞅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 秦国经济得到发展 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 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2 加强了北魏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统治 促进了民族融合 3 公车上书 康有为等 4 俄国1861年改革 废除了农奴制 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5 明治维新 6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

5、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7 当社会发展遇到阻碍时 要勇于 善于改革求变 要善于学习他国的长处 要重视科技教育 工业立国 工业强国 思路点拨 第 1 题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商鞅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 秦国经济得到发展 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 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第 2 题由 孝文帝 禁用鲜卑语 使用汉语 可知为北魏孝文帝改革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 孝文帝的改革 加强了北魏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统治 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 3 题1895年春 中国被迫签订 马关条约 康

6、有为 梁启超联合在京举人共同上书光绪帝 反对议和 请求变法 因顽固派阻挠 上书没能到达光绪帝手中 这一事件被称为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第 4 题据 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废除了农奴制 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第 5 题材料五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维新 第 6 题1978年12月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

7、集体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第 7 题为开放性试题 言之有理即可 深化拓展 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相同点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都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不同点 背景不同 俄国改革前没有民族危机 日本则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 前提不同 日本在改革前 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 俄国在改革前没有发生内战 内容不同 俄国改革以废除农奴制为主 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包括政治 经济 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1 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 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特殊之处是 A

8、A 避免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B 是其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C 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其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 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两者改革背景不同 俄国改革前没有民族危机 日本则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 由此判断A项符合题意 2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俄 联 农业生产的情况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 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 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 材料三1978年邓小平指出 再不实行改革 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现

9、在我们的经济管理体制过于集中 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1 材料一中苏俄 联 农业生产情况的变化得益于列宁实施的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新经济政策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 材料二中的经济状况是由什么事件造成的 罗斯福为解决 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 的问题颁布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1929 1933年经济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 国家工业复兴法 3 结合材料三 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是哪次会议 为了 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党的十四大作出了什么决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结合上述材料 你有什么感悟 杰出人物推动社会进步 改革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社会发

10、展等 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第 1 题材料一是苏俄 联 农业生产的情况 读图可知 苏俄 联 在1921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大幅度上涨 这种变化得益于列宁政府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1921年 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 2 题材料中的现象是由1929 1933年经济大危机引起的 为了摆脱危机 罗斯福领导下的美国政府进行了罗斯福新政 放弃 自由放任 政策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使美国逐步走出了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颁布了 国家工业复兴法 加强对工业的调整 第 3 题1978年12月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1992年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 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第 4 题为主观性问题 符合题意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