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线上测试)历史试题Word解析版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31308066 上传时间:2020-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线上测试)历史试题Word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线上测试)历史试题Word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线上测试)历史试题Word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线上测试)历史试题Word解析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线上测试参历史考答案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英国首相 1898 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 1830 年或者甚至 1860 年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遍布全球的问题。”这表明当时大国斗争的核心问题是A. 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B. 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C. 争夺非洲市场和殖民地D. 争夺亚洲市场和殖民地【答案】B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大国的对外扩张,旨在考查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A 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对外扩张的

2、特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根据材料中“大国的斗争是遍布全球的问题”说明当时大国斗争已经超出一洲的范围,而是在世 界范围内容争夺市场和殖民地,故 CD 两项错误,B 项正确。故选 B。2.1921 年,美国向英、中等国发出正式参会邀请,邀请书中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为消除“误会”,该会议签署了A. 凡尔赛和约 B. 五国条约 C. 非战公约 D. 洛迦诺公约【答案】B 根据所学,凡尔赛和约是 1919 年巴黎和会上签订,非战公约是 1927 年由法国外长 A 白里安和美国国务卿 FB凯洛格倡议,1928 年在巴黎签订,洛迦诺公约是 1925 年

3、 10 月 16 日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的会议上通过,只有五国条约是在 1921-1922 年华盛顿通过限制海军协定,故从时间上,只有 B 选项符合,ACD 项排除。故选:B。3. 交战双方都把 1916 年看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键一年,都想给对方致命打击,赢得战争。这一年, 战争的重心重新回到西线。一战中,反映了上述情况的重大战役主要包括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俄军攻入东普鲁士A. B. C. D. 【答案】B注意时间和地点(西线),俄军攻入东普鲁士不是发生在西线,排除含,故排除 CD。马恩河战役发生在西线,但时间是 1914 年 9 月,时间不符,排除

4、,排除 A。凡尔登战役发生在 1916 年 2 月续到 12 月,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间发生在 1916 年 6 月到 11 月,故选。4. 一战的交战双方都把 1916 年看成是关键性的一年,都想给对方致命的打击。1916 年 2 月 21 日,27 万德军对凡尔登发起了杀气腾腾的“处决地”攻势。关于这一战役叙述不正确的是A. 德国图谋“使法国把血流尽”B. 现代化学武器进行无声的大屠杀C. 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D. 英国步履蹒跚的坦克稳住了阵线【答案】D A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凡尔登战役,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的目的是利用法尔登作为碾压英法联军的磨盘,消耗英

5、法的战争力量 B凡尔登战役中,德国使用了令人窒息的毒气 C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转折点,此后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英法联军手中 D.1916 年 9 月 15 日,有 48 辆“马克”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 故选 D5. 现代交通和信息(铁路、公路网的萌芽,尤其是电报和印刷机)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 弟,反而加深了分歧,唱出变革的“莎琳”之歌。这说明,20 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根本前提是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答案】 C 解析: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现代交通和信息”,“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

6、加深了分歧”,可见一战得以爆发的根本前提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6.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 年 6 月 28 日,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C.法国国王路易十六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的“1914 年 6 月 28 日”不难看出,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当时奥匈帝国皇储到波斯尼亚的萨拉热窝观看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遭到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的

7、 刺杀。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7. 下图是 1914 年 8 月被德国媒介广泛宣传的照片之一,该照片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 德国士兵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B. 德国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倾向严重C.德国士兵对和平的期望D.德国宣战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答案】 B 解析:抓住图片中的文字信息,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该照片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当时德国军国主义和极端 民族主义倾向严重。8. “一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 “资本家的事业”是指A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B捍卫全人类的利益C对外扩张,开拓海

8、外市场D维护民族的独立【答案】 C解析:联系一战前的时代背景,资本家的事业主要是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 。9.凡尔登战役之所以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因为A.此役双方伤亡人数达到七十多万B.使用了坦克C.动用了新式武器D.规模最大【答案】 A解析:“凡尔登绞肉机”意在说明战争的残酷。10.1917 年中国政府向同盟国宣战,当时的中国政府是A.蒋介石国民政府B.北洋军阀政府C.清政府D.武汉国民政府【答案】 B解析:1917 年的中国政府是指北洋军阀政府。11. “就时间轴而言,20 世纪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战争时代(1914 年至 1945 年);二、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

9、(1945 年至 1989 年);三、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之后的时代。” 这种历史时期的划分注重了A. 大国对历史的影响B. 时间的不断更替C. 战争对世界的影响D. 国际关系的变革【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 20 世纪国际关系的变革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战争时代(1914 年至 1945 年)是围绕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时期;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1945 年至 1989 年) 是指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相互对峙时期;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之后的时代是指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

10、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据以上分析可知,这种时期的划分,注重了国际关系的演变和变革,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不符合材料中的划分主旨。故选 D。12. 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是A. 凡尔赛和约B. 洛迦诺公约C. 拉巴洛条约 D. 非战公约【答案】D 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非战公约第一次正式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从而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 际犯罪”的法律基础,并且在二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法律依据,故 D 项正确。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

11、约,它的主要目的是 惩罚和削弱德国,不符合题意,故 A 项错误。洛迦诺公约保证德国与西部邻国的边界现状,对改善法、德关系,稳定欧洲局势有积极意义,但未给予德国与其东部邻国的边界以保证,即不约束德国向东扩张,不符合题意,故 B 项错误。 十月革命后, 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采取了孤立封锁的政策,拉巴洛条约的缔结突破了帝国主义妄图孤立、封锁苏俄的联合阵线,为苏维埃国家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与合作树立了一个典范,不符合题意, 故 C 项错误。 故选:D。13.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 20 年的休战。”这主要是因为A. 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12、依然存在B. 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C. 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D. 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对外扩张【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不是和平,这是 20 年的休战。”是针对凡尔赛和约而预言的世界形势,和约对德国的处置,为德国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因此,20 年后德国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故 C 项符合题干要求;题干未体现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矛盾,排除 A 项;题干未体现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排除 B 项;法西斯专政当时未建立,排除 D 项。故选 C。14.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

13、,以下各项不能体现该结论的是A. 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B. 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C. 遏制了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势头D. 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的霸权地位【答案】D 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了很多的利益,是华盛顿会议最大的胜利,这其中就包括美国取得了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实力 B美国通过四国条约打散了英日同盟,挤压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权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C解散英日同盟,也遏制了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势头 D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5.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

14、年 1 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A. 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 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 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答案】C【解析】从题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 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的外交由遭受列强的欺凌到逐渐有自 己的主张,再到与列强平等签约、取消不平等条约的约束,中国逐渐取得独立自主的外交地位。故 C 项正确。 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主权丧失早在 1840 就已开始了,故 A 项错误。 B 项表述错误,不合史实,应排

15、除。 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是在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才实现,故 D 项错误。 故选:C。16.1920 年 9 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 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 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D. 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与材料时间和史实不符,故排除 A。BC.此两项,材料信息均未体现,故排除BC。D.题干反映了一战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视角的变化。“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实 际上指出了当时人们对西方制度的失望,“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说明了当时思想界出现了要求进行彻 底的社会革命的呼声。而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即一战的 影响,D 项符合题意,故 D 正确。17.1919 年春夏之交,上海“大世界”娱乐场的跑马生意萧条,有人在其大门上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