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提升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1306970 上传时间:2020-05-06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提升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提升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提升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提升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提升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提升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提升课件新人教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提升 十二 1 对欧洲联盟的认识 观点一尤尔根 哈贝马斯在 包容他者 一书中称 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 因此 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 同时指出 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 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 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 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 观点二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 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 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 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 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 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 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 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 2 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 下的 经济全球化 全球史观早于全球化概念的出现 全球史观指导下的全球史研究在20世纪70年

2、代成为相对独立的史学编撰体系 它打破以往世界史是国别史 地区史或各文明史组合的传统方式 强调全球作为一个有机体的整体性 客观上有削弱西方中心论的作用 这种史观更重视各地区 各文明之间横向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而不是纵向发展 中国史学界对全球化的理解有三种 并且代表三种不同的全球史观 第一种认为全球化就是人类生活的一体化过程 是超越地区 尤其是民族国家主权的一种全球整体性发展 第二种观点认为 所谓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化 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形式或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种观点认为 全球化就是西方化或美国化 上述第一种观点认为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整体 是 从分散走向整体 的历史 认识到人类应坚持整体史观 第二

3、种观点认为 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 这种观点的核心是 欧美中心论 第三种观点认为 全球化就是美国化 其核心是 美国中心论 运用全球史观分析问题 全球史观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看待历史 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整体世界发展 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是人类整体世界的深入阶段 其贯穿的主线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 简单地说就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注重不同民族 国家和地区联系和互动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重视全球

4、范围内整体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 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 从整体史观考察历史视角 一是从全球的视野和宏观历史学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世界历史 二是超越西方史学以国家为单位的叙事传统 从学术角度颠覆 欧洲中心论 以不同人群 社会 民族 国家之间的互动为切入点 开辟了考察世界历史的新视角 三是从纵向和横向角度 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征及人类交往的历史 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四是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如将中国历史发展置于世界历史发展大背景下考察认识 2 整体把握人类历史整体化的进程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

5、初的新航路的开辟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 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3 正确树立 全球史观 观察问题的态度 一是树立一种全球意识 面对共同的全球性问题 有着共同的利益 是不同文明间的对话的可能和必要的根据 二是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要充分肯定其多样性 三是要有各方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友好气氛 提倡宽容精神 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 考题例证 2011 江苏单科 18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 全球化是客观现实 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 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 85 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

6、很显然 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 它很难浮在水面上 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 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B 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C 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D 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解析 全球化是客观现实 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 表明全球化是潮流 全球化下各国紧密联系 故A可以反映出来 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 85 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 表明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故B可以反映出来 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 它很难浮在水面上 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 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说明缺乏公正

7、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故C可以反映出来 而作者认为全球化是客观存在的 故D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答案D 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 是美国和英国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 布雷顿森林协议 的签订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 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布雷顿森林协议 的许多规定均大大有利于形成和维护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霸权地位 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维护美国霸权的重要机制 洪国起 董国辉 人权 主权 霸权 透视美国人权外交 解读 本段材料叙述了

8、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影响 1 结束了动荡不安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2 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确立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适应了美国的经济扩张需要 3 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世界贸易的发展 2 战后美国的称霸战略 1943年4月 星期六晚邮报 发表 罗斯福的世界蓝图 一文 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 具体措施有二 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 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1945年 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美国 星期六晚邮报 解读 本段

9、材料主要描述了美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实力急剧膨胀 西欧实力普遍衰落 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美国通过组建联合国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通过 关贸总协定 建立世界贸易体系 确立起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3 对全球化的认识 全球性 不折不扣的是一个名称 指示着这么一种意识形态机制 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世界当作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 一些民族国家 发达民族国家 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 拉德哈克瑞什南 全球化 欲望和代表的政治 解读 作者认为 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 巩固了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 因此 全球化实质上是发达国家资本的新一轮扩张 而发展中国家必然会处于劣势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