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说课稿(正式稿)

上传人:fe****16 文档编号:131304769 上传时间:2020-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说课稿(正式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说课稿(正式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说课稿(正式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说课稿(正式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说课稿(正式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说课稿(正式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说课稿(正式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高一教材第7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的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范畴。从教材的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第二课时已辨析过强弱电解质,它是前两课时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强弱电解质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第六章揭示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之谜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的应用,同时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是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和认识溶液中离子反应的起始课。从研究方法看,它是通过宏观实验现象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溶液中电离情况,透过现象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电离平衡的本质。二、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基础: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已经学习了强、弱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

2、电离,对化学平衡知识也有了系统地学习,已能初步解决化学平衡问题,高一第二学期的学生在初中、高一也积累了些许元素化合物的知识。2、能力基础:在高一学习过原子结构、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等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研究理论知识的经验和能力,具备一定的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学生对于离子的概念一直比较薄弱,设计并动手实验方面还较为欠缺,同时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应用还不够熟练,有待在实践中继续加强。三、基于以上分析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领域: (1)理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2)初步认识温度、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领域: 感受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

3、、迁移、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升华。通过电解质溶液DIS导电实验,提高实验探索和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感悟化学与生活、社会、健康的密切联系四、本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悟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及浓度、温度等外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教学难点:浓度、温度等外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特别是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的移动五、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法六、设计思路这节课我采用“问题探究法”,通过情境引入、知识迁移、对比学习、实验探究、应用巩固等方法,启发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中,两条线索始终贯穿,一条是已有的化学平衡知识,比较迁移;一条是问题情境、实验探究、对比演绎、归纳总结。在教学环节上,教师首先创设

4、“人体中血红蛋白和氧气的平衡”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通过情境“人体血液中的酸碱平衡”适时迁移到电离平衡,师生探究,鼓励质疑,追踪变化的本质,实验突破,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建构概念。 创设情境:人体中的平衡化学平衡移动可能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归纳电离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及结果构建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移动DIS实验研究v-t图建立HAc的电离平衡表格对比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走进微观世界:归纳电离平衡特征拓展应用总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类比、迁移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创设情境导入人和动物维持生命都要呼进新鲜空气,呼出CO2,

5、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氧分子间存在着化学平衡,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什么呢?CO会夺取氧合血红蛋白中的血红蛋白,当人和动物吸进CO,平衡将怎样移动呢?【过渡】人体血液中含有弱电解质H2CO3,还存在着酸碱平衡。引导分析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Hb + O2 HbO2血红蛋白 氧合血红蛋白 HbO2+ CO Hb(CO) + O2为电离平衡状态及其移动做铺垫。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引出课题引入提问 以醋酸为例,交流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什么特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包含哪两个过程?以醋酸为例,思考,回答: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反应,正方向是分子电离成离子的过程,逆方向是离子结合成分子的过程。以旧带新,知识迁移。建构电离平

6、衡概念把冰醋酸加入到水中,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如何变化?能不能用vt图象来描述一下?请回忆一下化学平衡的定义,给电离平衡下一个定义。提问请问什么样的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思考,回答,作图。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会达到平衡状态,我们称之为电离平衡。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得出概念,并完善概念走进微观世界Flash演示电离平衡建立过程 观察、思考。巩固新概念总结电离平衡的特征引导归纳电离平衡特征通过对比: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特征,加深平衡知识体系。思考、讨论、归纳:(表格归纳)特征:“逆、动、等、定、变”引

7、导学生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处于平衡状态时的特点。探究电离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过渡刚才我们提到,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就会被破坏,发生移动,那么,【问1】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猜测一下,哪些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呢?我们主要研究浓度和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问2】如果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如何移动?如果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如何移动?用所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证明。【问3】溶液稀释,电离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呢?【探究】“稀释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利用DIS装置,pH传感器,测定0.1mol/L 醋酸稀释时的PH值。【方法总结】进行科学研究时,不能只通过一组数据得

8、出规律,应采用多组数据总结归纳的方法得出结论。所以在同学们设计实验时,应进行多次稀释,观察pH变化,得出结论。以CH3COOHCH3COO-+H+-Q为例引导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进行猜测、分析。讨论: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提供试剂:0.1mol/L 醋酸,热水浴,醋酸钠固体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1)内因:弱电解质的结构和性质(2)温度:导电性增强,离子浓度増大,平衡右移浓度:同离子效应,c(Ac-)增大,平衡左移分析图像,0.1mol/L盐酸稀释10倍,会由pH1变成pH2,根据醋酸稀释10倍pH值,说明电离平衡如何移动?得出结论:稀释溶液,平衡右移即“越稀越电离”通过理论、实验总结影响电

9、离平衡的因素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寻找规律,使学生加深稀释对电离平衡影响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探究、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练习反馈归纳,巩固知识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以NH3H2O NH4+OHQ为例,进行变式训练。改变条件,填写表格,针对CH3COOHCH3COO-+H+-Q的平衡体系小结:电离平衡的移动完全符合勒夏特列原理系统训练归纳总结提升能力。运用新知健康人的血液的pH范围为7.357.45,若在外界因素下,血液的pH突然低于7或高于7.8,即只要改变0.35,就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因为血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2O+CO2 H2CO3H+HCO3-请思考:

10、过深的呼吸可能会诱发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弱电解质溶液中电离平衡移动的运用作业布置必做题:练习部分P35选做题:巩固知识能力提升七、教学反思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简单的平衡移动知识掌握的情况较好,当然,由于我设计这堂课时先引用了化学平衡的问题情境,也可以在课堂上生成对学生掌握平衡知识的了解,如果学生掌握较好的话,可以在巩固、复习的基础上,通过以旧带新,把高中化学的平衡思想逐渐系统化。而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思路模糊之处,例如稀释弱电解质溶液对电离平衡的影响进行重点分析,使学生在分析实验、比较演绎中感悟,同时结合应用例子,感悟化学与生活、社会、健康的密切联系。附录:一对比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特征 化

11、学平衡电离平衡对象可逆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状态动态平衡动态平衡平衡标志V正 =v逆0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含量保持不变v电离 =v结合0溶液中分子、例子浓度保持不变平衡移动外界条件改变平衡移动外界条件改变平衡移动二、针对 CH3COOHCH3COO-+H+-Q的平衡体系,填写下表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n(H+)c(H+)c(CH3COO)改变的条件 加热加少量CH3COONa稀释加少量HCl加少量NaOH3、变式训练稀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 NH4+OH-如进行下列操作,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n(OH-)c(OH-)c(NH4+)改变的条件 加热加少量CH3COONH4稀释加少量HCl加少量Na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