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分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1258526 上传时间:2020-05-06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分析(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强省之基、兴省之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提升制造业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制造强省,是“十三五”乃至今后较长时期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中国制造2025、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精神,结合浙江发展实际,特制订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和制造强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一、发展背景(一)“十二五”以来的主要成就“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按照浙江工业强省建设“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为

2、主体的工业转型升级,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进发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和制造业投资分别达11991亿元、3325亿元、11707亿元和7579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7.9%、4.8%、3.3%和13.9%,制造业规模逐步扩张。201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7.9万元/人年,“十二五”期间累计实际增长59.1%,发展质量和效益总体较快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和新产品产值率分别达1.46%左右和34.7%,比20

3、10年分别提高0.4个和13.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突破3万件,是2010年的2.5倍左右;“十二五”期间新培育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72家,新增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为40家和271家,累计分别达93家和896家。工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37.2%和36.8%,比2010年分别提高14.2个和1.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25.5%,比2012年提高1.8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新培育省级“三名”试点企业69家。截至“十二五”末,国内外上市企业377家,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制造业领域列入省级特色小

4、镇创建名单42个。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的县(市、区)21个,比2010年增加8个。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两化”融合加速深化。2015年,预计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95,从2012年的全国第七位跃居全国前三;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9%,比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43.7%,比2012年提高9.6个百分点。“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址永久落户浙江。据测算,截至“十二五”末,全省在役工业机器人达3.2万台,约占全国的15%,居全国第一位。绿色发展卓有成效。“十二五”期间,

5、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7%,2015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48吨标准煤(2010年价),用能效率居全国前列;全省共实现节能4500万吨标煤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3.8%,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主要行业及产品单位能耗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8.1%。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先进。工业治水成效明显。“十二五”我省制造业发展历经国际金融危机深度调整和国内三期叠加的交织影响,形势跌宕,压力巨大,但仍负重前行,取得不俗进展和成就。回首“十二五”,历程曲折艰难,但经验也弥足珍贵,主要是做到了四个坚持: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将制造业作为

6、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阵地。目前制造业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约占四成,制造业领域在全省专利成果中的比重约占七成,同时制造业在保就业、促增收、稳税源等方面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持之以恒地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并举,“十二五”以来陆续推进的“四换三名”、创新驱动、七大产业培育、浙商回归、有效投资、市场主体升级、特色小镇建设等“拳法招数”稳、准、狠、奇,目前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已找到跑道、见到曙光;三是坚持不懈地培养和造就一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以企业家为引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既有一批专注主业、引领发展的企业家,又有一批高起

7、点、高素质、宽视野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还有大量高技能、善实践的产业基础人才,成为我省制造业创新创业活力源泉;四是坚定不移地推进简政放权、提升行政效能、强化制度供给、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目前我省已成为全国“管制最少、门槛最低、服务最好”的省份。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世界制造强国的发展水平和建设制造强省的新要求,我省制造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创新能力亟待增强、融合发展亟待深化、集群效应亟待提升、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亟待加强、企业适应新常态步伐亟待加快等突出问题,新的发展动能依然不足,传统动力仍待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亟待提高。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二)

8、“十三五”面临的发展环境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酝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产业价值链不断深度重组,为我省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发达国家积极主导重塑全球贸易和投资新秩序,并纷纷推行再工业化战略,新兴经济体国家大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面临重大变化,对我省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造成巨大压力。我国制造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作出了创新驱动发展、“四化”同步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部署,持续推进以经济体制改

9、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动力、内需潜力和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传统制造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国制造业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为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空间。我省制造业发展逐渐步入新阶段。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省制造业发展速度、动力、结构和模式正发生积极转换,以信息经济、高端装备等为代表的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代表的传统动力持续修复,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逐渐推行,以制造业为重点的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日益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找出了方向。但制造业转型升级仍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

10、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潜在风险隐患增多,产业竞争压力加大,迫使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继续集中力量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抓住时间窗口加速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大机遇,全面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竞争优势,补齐发展

11、短板,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建设,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把创新作为制造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创新要素合作、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扩大创新成果影响,大力发展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动力格局。坚持融合互动,促进结构优化。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渗透作用和贯通作用,构建以信息经济为主导的新型经济模式,推动物质资源、资本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的紧密结合,加速“两化”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军民融合,促进制造业结构明显优化。坚持集群发展,优化产业生态

12、。把现代产业集群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产业生态,推进智慧产业集群建设,引导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高水平专业化协作配套关系,推动制造业特色小镇建设,努力形成集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于一体、互动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坚持开放包容,推动合作共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大力引进外资项目共建国际产业合作园,支持企业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推动制造业“走出去”,加强产业区域合作与有序转移,引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高效配置并有效集成高端要素,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提升。坚持绿色低碳,引领永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制造业节能、降耗、

13、减排、治污,推动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不断提高绿色精品制造能力,加快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推动制造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内先进、在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显著提高的制造强省。具体目标包括:创新能力:制造业领域研发投入和产出明显提高,力争到2020年,在规模以上制造业中,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收入的比重达1.7%,每百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达80件,新产品产值率达37%;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形成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位于全国前列。质量效益:“十三五”期间,力争规模以上制造业

14、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左右,增加值率稳步提高,“浙江制造”的质量、标准水平和品牌效应显著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融合发展:力争到2020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99,装备数控化率、机器联网率分别达50%和40%,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智能制造模式广泛推行,“两化”融合水平全国领先;服务型制造快速发展,生产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稳步提高,制造业产城融合全面深化。结构优化:力争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分别达41%和4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各类开发区数量达25个,

15、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制造业企业数量达110家,培育形成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涌现一批国际化现代产业集群,建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特色小镇,产业生态明显优化。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力争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下降16%,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0%,绿色制造模式广泛应用,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形成。浙江省“十三五”时期制造业发展主要指标一级指标二 级 指 标2015年基数2020年目标“十三五”年均增长累计创新能力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461.70.24规模以上制造业每百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件)538027规模以上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34.7372.3规模质量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左右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率(%)19.4200.6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7左右融合发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95*994装备数控化率(%)43.7506.3机器联网率(%)27.84012.2生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5283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37.2413.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36.8403.2规模以上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