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复习章

上传人:fe****16 文档编号:131239853 上传时间:2020-05-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学概论复习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旅游学概论复习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旅游学概论复习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旅游学概论复习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旅游学概论复习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学概论复习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学概论复习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学概论第1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 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为什么?不属于。在于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不具备能借以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特点,说明它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谈不上是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2、 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为了实现产品交换,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方的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情况,需要前往其他地区去交换产品或货物,对外旅行的需要也由此而产生。3、 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A.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

2、况直接相关;b.商贸旅行占主导地位;c.就非经济目的或消遣性质的旅行活动而言,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属阶层。4、 试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影响。A.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生活环境。B.改变工作性质。C.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大众创造了条件。D.改变阶级关系。E.改变运输条件5、 铁路运输的出现何以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主要优点: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广6、 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1、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500多人的比以往任何类似活动都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团体旅游活动(禁酒大会、特点:公共性、规模大、全程陪同);

3、2、1845年,托马斯库克开始尝试商业性质的组团活动业务。(特点:商业性、长途过夜、路线勘察、编写指南、导游服务)3、1855年,组织前往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的团体旅游活动。这是世界上组织包价出国游的开端、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成立5、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首例环球旅游团。6、总而言之,托马斯库克在组织团体旅游方面的成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旅游服务的需求已经形成规模足够大的市场。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行社行业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7、 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旅游活动迅速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有何实际意义?1、 世界人口的增加2、 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

4、的增加3、 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4、 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出现5、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6、 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实际意义:有助于我们预测旅游需求市场的未来。8、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演进情况。1、1978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2、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7年,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并行发展3、19972008年,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4、2009年今,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第2章 、认识旅游活动1、 概念解释: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大众旅游、奖励旅游、社会旅游、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指跨国开展的旅游活动,即某一国家的居民跨越本国

5、边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国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在本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即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区进行的旅游活动。大众旅游:大众化的旅游或旅游活动的大众化,亦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劳动大众;大众型旅游,即随着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而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奖励旅游:旅游度假越来越成为公司、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用作激励员工的手段。社会旅游:对于低收入的家庭,有些国家则采取通过国家、地方政府、雇主或工会等提供资金和补助的办法,使他们能够实现外出旅游的愿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旅游活动称为社会旅游。旅游收入:是指在某

6、一给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来访的国内游客,向其提供各商品或服务而实现的直接收入。2、 试述并解释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的定义。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消遣、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期(历时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地访问活动。定义表述: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开展的旅行和逗留访问的活动。3、 试述并分析“艾斯特”对旅游的定义。旅游是由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诸多现象及关系的总和。他们不会形成长期的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谋生性的)赚钱活动。4、 旅游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

7、?1、 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2、 异地性3、 暂时性4、 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5、 对旅游活动要素的认识应注意哪些问题?1、 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2、 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三要素):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客体满足主体来访目的的旅游资源或旅游对象、旅游活动的中介体帮助主体完成其旅游经历,为其提供各种便利服务的旅游业。6、 试分析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的差别。1、 地理范围不同2、 便利程度不同3、 经济影响不同7、 试析现代旅游活动的性质。1、 普及性2、 成长性3、 地理集中性4、 季节性8、 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哪些特点?认识这些特点的意义何在?1、

8、 参加人数范围的普及性2、 活动规模的成长性3、 空间分布上的地理集中性4、 时间分布上的季节性意义:真正目的在于深化对现代旅游的了解,从而有助于指导旅游业的经营与管理工作。9、 奖励旅游市场何以会迅速扩大?1、 第一,就激励作用的时效而言,金钱或物质奖励所能产生的刺激作用通常历时很短。奖励旅游所能产生的激励作用远比金钱和物质奖励来的持久。2、 第二,就激励对象范围而言,将金钱或物质用作奖品时,通常只能使获奖者本人受到激励,对其它员工似乎不会有多大的触动。与之相比,奖励旅游策略的实施,则会带来奖励少数人,激励一大片的效果。10、 试析旅游季节性的成因。1、 目的地的气候条件2、 出游目的3、

9、带薪假期的放假时间4、 人们在选择出游时间方面的传统习惯11、 测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基本指标有哪些、。这些指标是如何统计的?1、 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入境旅游者人数、入境游客人数;出境人数;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者人数、国内游客人数)2、 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外汇)3、 旅游者停留天数第3章 旅游者1、 术语解释:可支配收入、可随意支配收入、闲暇时间、旅游动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之后剩余的部分。可随意支配收入:亦称可自由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剩余的收入部分。闲暇时间:指在日常

10、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所必需占用的时间之外,可由个人任意支配、用于开展消遣娱乐及自己所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活动的自由时间。旅游动机: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决意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或者说死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的心理动力。2、 罗马会议对应纳入旅游统计的来访者是如何界定的?这一界定有哪些特点?分为两类,一类为停留过夜的“旅游者”;另一类为不做过夜停留的“一日游游客”基本特点:1、 将所有纳入旅游统计的入境来访人员,统一称之为“游客”2、 在统计工作中,以是否在到访国家停留过夜为区分标准,将来访游客进一步细分为两类:一类为停留过夜的“旅游者”;另一类为不做过夜停留的“一日游游客”3

11、、 根据来访者的惯常居住地,而不是根据其所属的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统计的游客4、 根据所规定的访问目的界定入境来访者是否是属于应纳入旅游统计的游客。3、 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者的最新规范界定有何特点?新的定义涵盖了包括国内旅游在内的所有各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将游客这一概念作为整个旅游统计系统的基础概念;在旅游统计中,将游客划分为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4、 我国在旅游统计中对入境旅游者是如何界定和分类的?有哪些具体规定?界定: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交流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居民离开其常居住国前来我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连续时间

12、不超过12个月。并且来访的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境外来访者。其中不包括:1、 应邀来华访问的国外政府部长级以上的官员及其随行人员;2、 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外交人员及其随行家庭服务人员和受赡养者;3、 在我国驻期已达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成人员;4、 乘坐国际航班过境,不需要通过护照检查进入我国口岸的中转旅客;5、 边境地区来往的边民;6、 来我国内地定居的华侨和港台同胞;7、 已在我国大陆定居的外国人及离境迁出后重又返回我国大陆定居的外国侨民;8、 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5、 我国在旅游统计中对国内旅游者是如何界定和分类的?有哪些具体规定?定义:任何因休闲、娱乐

13、、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交流活动等原因,离开其常居住国前来我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连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来访的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境外来访者。其中不包括:1、 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2、 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3、 调遣的武装人员;4、 到外地入学的就读学生;5、 到外地基层锻炼的干部;6、 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7、 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6、 个人旅游需求的实现具备哪些条件?对旅游经营者来说,认识这些条件的意义何在?客观上需要足够的支付能力;足够的闲暇时间;身体条件和家庭制约。主观上需要外出旅游的动

14、机意义:对于收入时间身体条件家庭拖累等客观因素经营者无力控制或者说很难帮助人们克服。因而,在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时必须重视考虑这些因素。但是对于旅游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经营者完全可以主动采取措施,针对目标市场人群的需要和利益追求,通过促销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激发消费者对本目的地或本企业旅游产品的兴趣,促使其产生购买动机。7、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要点。人有着多种不同的需要,即人的需要多样性。这些不同的需要之间有层次高低之分。对于任何个体而言,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想上一个层次的需求发展,也就是说,才会产生向上一个层次的需要。8、 简述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身体方面的动机 这方

15、面的动机所反映的需要包括度假修养、参加体育活动、海滩消遣、娱乐活动,以及其他直接与身体健康有关的活动。文化方面的动机 属于这一方面的旅游动机所反映的需求特点是,都希望理解异国他乡的情况,包括了解该地的音乐、艺术、民俗、舞蹈、绘画以及宗教等。人际(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 致使人们出于为了满足自己开展社会交往,保持同某些异域人群的接触这类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旅游动机,包括希望深入异国他乡去接触当地民众、探亲访友、逃避惯常的微社会环境、结实新朋友等等。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这方面的旅游动机主要涉及追求个人成就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属于这类动机的旅游活动包括洽谈商务、出席会议、考察研究、追求业余爱好以及外出休学等等。9、 就旅游消费者个人方面的情况而言,那些因素对其购买机会具有影响作用?这些因素如何起作用?内在因素:学习、态度、知觉、人格外在因素:文化水平和受教育水平 年龄 性别 社会阶级 微社会群体学习:这一学习过程中,旅游消费者会建立起自己对旅游有关的目的地以及对有关的旅游产品的看法。这些看法会形成基本的习得标注,供自己日后外出旅游时,用作选择出游目的地或选择旅游产品的依据。态度:在有些情况下,因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