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咸阳市高考模拟语文检测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123459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咸阳市高考模拟语文检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年咸阳市高考模拟语文检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年咸阳市高考模拟语文检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年咸阳市高考模拟语文检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年咸阳市高考模拟语文检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咸阳市高考模拟语文检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咸阳市高考模拟语文检测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题第 1 页 共 14 页2012 年咸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二)语 文 试 题第卷 阅读题(70 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无主体熟人社会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代表着中国 传统精华的乡土中国正在 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由于我们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以套用,造成 经验描述性、总结性成果大量涌现,理论创新鲜见。 仅就农民城乡流动问题 而言,即有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转移”、 “离土不离乡”、 “城乡二元结构”、“新生代农民工”等话语主题。 总之,有关中国 农村社会问题研究所显现的特点一直是经验研究不少,而理论概括不足,直至我们在

2、 2011 年第 1 期读书上读到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 ”一文,才使得我们有机会看到理论苗头的出现。无主体熟人社会的提出可以说使得费老的乡土中国中的很多观点有了时代的呼应,让我们看到中国乡土社会在现代化中所体现的特点,我们知道,熟人社会是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很成熟的社会形 态,由于 现代化和都市化的作用,这个形 态正在解体之中,可解体下的乡土社会有何特点呢?无主体熟人社会给了一个形态或类型上的说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在一个有着自身文明、历史、思 维和习 性的社会中发生的。我个人一直认为传统与现代在中国社会不能做两极式的或二元对立的处理。许多学者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似乎要现

3、代就不能有 传统,有 传统就无法现代。但中国社会从来没有呈现过这样的特征,可见解释中国的有效概念也 应该是一个有张力的、交融性的概念。无主体熟人社会符合这一原理,因此它比较 真实地解释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形 态。中国式的概念还有一个特点,即它 们往往不是界定性的。如果套用社会学中符号互动论来讲,就是带有触发性。所谓触发性,就是我们建构一个概念不是为了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然后将定义操作化,最后进行 实证研究用。而是提出一个引导性的概念,由此引发学者们对这个概念的深度思考,并随着事物动态过程让其内涵发生一定的 变化。许多文化领域的学者都倾向把儒家思想看作中国文化的代表,它不但 长久统治着中国人的灵魂,

4、包括现代的中国人,而且具有普遍性的价 值。但如果我们理解了乡土社会的特点,便可以发现儒家思想实际上具有嵌入性的特点,而其嵌入的背景条件就是熟人社会。它的运作方式是伦理规范远大于法律诉讼。费老在乡土中国中将其 归纳为“礼制秩序”和“无讼”;梁漱溟将其归纳为“伦理本位”;钱穆将其归纳为“ 和合”;许 烺光将其归纳为“ 情境中心”。既然熟人社会倾向伦理生活,自然 该社会就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人的言行可以通过舆论得到纠正,面子成为人生的追求,关系成为生活的基础。而这些都是儒家思想最为关注的。可是,如果一个社会形态走向了都市生活, 变成了彼此陌生的社区,走进了互不相认的市场,那么我们无论如何强调儒家思

5、想之重要,它也只能是有劲无处 使: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伤害他人事件从个人到团伙、从组织 到企业都在不停地提醒我们 ,这样的伦理在如今社会萎缩了,沦落了。(选自 2011 年 9 月 20 日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第 1 自然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但是学界对这一变迁的理论研究还不够。语文试题第 2 页 共 14 页B.“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离土不离乡” “新生代农民工”等,都是理论概括,但类似概括太少。C.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 ”一文,在对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理论研究上可谓是先走了一步。D “无主体熟人社会”这一

6、概念的提出,算是我们这个时代对费老 乡土中国中的观点给予了呼应。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熟人社会是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很成熟的社会形态,但是这种形态正在现代化和都市化作用下解体。B.熟人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正在解体,而无主体熟人社会则从形态或类型上揭示了解体下的乡土社会的特点。C.中国式的概念还应具有触发性,即建构一个概念就要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使其具有操作性,为实证研究提供便利。D.儒家思想和熟人社会的关系比较微妙,儒家思想嵌入熟人社会,其运作方式就是伦理规范远远大于法律诉讼。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乡土中国发生着的社

7、会变迁,我们之所以还多是停留在经验描述性、成果总结性的水平上,是因为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用。B.传统与现代在中国社会从来不是二元对立,尽管也有学者误认为它们对立,所以解释中国的有效概念应是有张力、交融性的概念。C.因为熟人社会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所以就倾向伦理生活,人的言行、面子、关系都能发挥其作用,这是儒家思想最为关注的。D.如果一个社会走向了都市生活,变成了彼此陌生的社区,走进了互不相认的市场,那么儒家思想发挥其作用就失去应有的载体。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韩 镛 ,字 伯 高 ,济 南 人 。延 祐 五 年 中 进 士

8、第 ,授 将 仕 郎 、翰 林 国 史 院 编 修 官 ,寻 迁 集 贤都 事 。泰 定 四 年 ,转 国 子 博 士 ,俄 拜 监 察 御 史 。当 时 由 进 士 入 官 者 仅 百 之 一 ,由 吏 致 位 显要 者 常 十 之 九 。帝 乃 欲 以 中 书 参 议 傅 岩 起 为 吏 部 尚 书 ,镛 上 言 :“吏 部 掌 天 下 铨 衡 ,岩 起 从吏 入 官 ,乌 足 尽 知 天 下 贤 才 。况 尚 书 秩 三 品 ,岩 起 累 官 四 品 耳 ,于 法 亦 不 得 升 。”制 可 其 奏 。天 历 元 年 ,除 佥 浙 西 廉 访 司 事 ,击 奸 暴 ,黜 贪 墨 ,而 特

9、 举 乌 程 县 尹 干 文 传 治 行 为 诸 县最 ,所 至 郡 县 ,为 之 肃 然 。二 年 ,转 江 浙 财 赋 副 总 管 。至 顺 元 年 ,除 国 子 司 业 ,寻 迁 南 行 台治 书 侍 御 史 。顺 帝 初 ,历 佥 宣 徽 及 枢 密 院 事 。至 正 二 年 ,除 翰 林 侍 讲 学 士 ,既 而 拜 侍 御 史 ,以 刚 介 为 时 所 忌 ,言 事 者 诬 劾 其 赃 私 ,乃 罢 去 。五 年 ,台 臣 辨 其 诬 ,遂 复 起 参 议 中 书 省 事 。 七 年 ,朝 廷 慎 选 守 令 ,参 知 政 事 魏 中 立 言 于 帝 :“当 今 必 欲 得 贤 守

10、 令 ,无 加 镛 者 。”帝 乃特 署 镛 姓 名 ,授 饶 州 路 总 管 。饶 之 为 俗 尚 鬼 ,有 觉 山 庙 者 ,自 昔 为 妖 以 祸 福 人 ,为 盗 贼 者事 之 尤 至 ,将 为 盗 ,必 卜 之 。镛 至 ,即 撤 其 祠 宇 ,沉 土 偶 人 于 江 。凡 境 内 淫 祠 有 不 合 祀 典 者 ,皆 毁 之 。人 初 大 骇 ,已 而 皆 叹 服 。镛 知 民 可 教 ,俾 俊 秀 入 学 宫 ,求 宿 儒 学 行 俱 尊 者 ,列 为五 经 师 ,旦 望 必 幅 巾 深 衣 以 谒 先 圣 ,月 必 考 订 课 试 ,以 示 劝 励 。每 治 政 之 暇 ,必

11、延 见 其师 生 ,与 之 讲 讨 经 义 ,由 是 人 人 自 力 于 学 ,而 饶 之 以 科 第 进 者 ,视 他 郡 为 多 。镛 居 官 廨 ,自奉 淡 泊 ,僚 属 亦 皆 化 之 。先 是 ,朝 使 至 外 郡 者 ,官 府 奉 之 甚 侈 ,一 不 厌 其 所 欲 ,即 衔 之 ,往语文试题第 3 页 共 14 页往 腾 谤 于 朝 ,其 出 使 于 饶 者 ,镛 延 见 郡 舍 中 ,供 以 粝 饭 ,退 皆 无 有 后 言 。其 后 有 旨 以 织 币脆 薄 ,遣 使 笞 行 省 臣 及 诸 郡 长 吏 。独 镛 无 预 。镛 治 政 ,虽 细 事 ,其 详 密 多 类 此

12、 。 十 年 ,拜 中 书 参 知 政 事 。十 一 年 ,丞 相 脱 脱 在 位 ,而 龚 伯 璲 辈 方 用 事 ,朝 廷 悉 议 更 张 ,镛 有 言 ,不 见 听 。人 或 以 镛 优 于 治 郡 ,而 执 政 非 其 所 长 ,遂 出 为 甘 肃 行 省 参 知 政 事 。及 脱脱 罢 ,用 事 者 悉 诛 ,而 镛 又 独 免 祸 。乃 迁 西 行 台 中 丞 ,殁 于 官 。(选 自 元 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吏 部 掌 天 下 铨 衡 铨 : 选 拔 官 吏B. 无 加 镛 者 加 : 超 过C. 俾 俊 秀 入 学 宫 俾 : 强 迫

13、D. 月 必 考 订 课 试 , 以 示 劝 励 劝 : 勉 励5.以 下 六 句 话 分 别 编 为 四 组 , 全 都 能 表 现 韩 镛 优 于 治 郡 的 一 项 是 ( ) 所 至 郡 县 , 为 之 肃 然 既 而 拜 侍 御 史 , 以 刚 介 为 时 所 忌 当 今 必 欲 得 贤 守 令 , 无加 镛 者 。 镛 至 , 即 撤 其 祠 宇 , 沉 土 偶 人 于 江 俾 俊 秀 入 学 宫 , 求 宿 儒 学 行 俱 尊 者 , 列为 五 经 师 一 不 厌 其 所 欲 , 即 衔 之A. B. C. D. 6.下 列 对 原 文 有 关 内 容 的 分 析 和 概 括 ,

14、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A.元 朝 时 , 显 要 官 职 往 往 是 由 吏 职 出 身 的 人 来 担 任 , 很 少 有 人 能 从 进 士 做 官 , 韩 镛就 是 从 进 士 做 官 的 。B 韩 镛 在 担 任 侍 御 史 时 , 因 为 刚 正 不 阿 被 当 时 的 官 员 们 忌 恨 , 议 论 政 事 的 人 诬 告 他贪 赃 肥 私 , 于 是 他 被 罢 免 了 官 职 。C 饶 州 地 区 民 俗 崇 尚 鬼 神 , 就 连 做 贼 的 人 准 备 抢 劫 时 , 也 必 定 到 觉 山 庙 中 占 卜 吉凶 , 韩 镛 到 任 后 , 就 拆 毁 了 庙

15、 宇 , 将 泥 塑 偶 像 沉 入 江 中 。D 朝 廷 外 派 的 使 臣 , 朝 廷 供 奉 本 来 就 多 , 各 地 方 州 县 都 很 讨 厌 他 们 , 他 们 到 了 饶 州 ,韩 镛 只 供 给 他 们 粗 米 饭 , 他 们 也 不 敢 有 什 么 议 论 。7.把 文 言 文 阅 读 材 料 中 划 横 线 的 句 子 翻 译 成 现 代 汉 语 。 ( 10 分 )( 1) 岩 起 从 吏 入 官 , 乌 足 尽 知 天 下 贤 才 。 ( 3 分 )译 文 : 。( 2) 由 是 人 人 自 力 于 学 , 而 饶 之 以 科 第 进 者 , 视 他 郡 为 多 。 ( 3 分 )译 文 : 。( 3) 而 龚 伯 璲 辈 方 用 事 , 朝 廷 悉 议 更 张 , 镛 有 言 , 不 见 听 。译 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