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压缩感知的20篇论文点评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123175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压缩感知的20篇论文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压缩感知的20篇论文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压缩感知的20篇论文点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压缩感知的20篇论文点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压缩感知的20篇论文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压缩感知的20篇论文点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压缩传感不是万能的, 虽然它是信号和图像处理领域最热门的研究对象 但是它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就像中科院李老师的话:“压缩感知根植于数学理论,它给目前国内浮躁的学术环境提了一个警钟!因为只有很好地钻研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才能将其有效地应用在所关心的问题中;否则它只能是一剂春药,一种无法名状的春药!”-人们习惯于用正交基来表示信号,直到最近几十年,人们才发现用冗余的基元素集合来表示信号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当然我们追求的肯定是用最小数量的基元素来最优的表示信号,这就出现了信号的稀疏表示。L1 范数最小化最早并不是 Donoho 提出的,早在 80 年代,Fadil Santosa 和 William

2、 Symes就曾提出了 L1 范数的最小化,而 Donoho 提出 Compressed sensing 并不是换汤不换药,CS并不是解决信号在一个完备集里面的最优表示问题的,而是提出了一种新的信号采集或者测量方式,这种新的测量方式打破了 Shannon-Nyquist 定理在信号处理领域一手遮天的局面,已经提出,就引起了相关领域大批学者的关注。Shannon-Nyquist 采样定理要求在信号的采集阶段以高于信号带宽的两倍采样率来获取信号,信号才能得到完美的重构,而 CS 则对信号的带宽不再作要求,取而代之的是稀疏性,满足条件的信号则可在远少于 SN 采样率的情况下精确的重构信号。从数学上来

3、说,CS 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求解欠定( 不适定)方程,条件包括 x 要是稀疏的,测量矩阵要满足 RIP 条件,那么欠定(不适定)方程就会以很大的概率有唯一解。- Robust uncertainty principles: Exact signal reconstruction from highly incomplete frequency information1.文章告诉我们压缩传感在图像领域的发展源于作者在医学图像领域-MR 图像重构得到的惊人结果,接着提出了压缩传感的数学模型,即当一信号在时域具有稀疏性的前提下,对频域进行少量样本的随机抽样,就可以对信号进行重构,作者事实上是从一个特例

4、开始讨论的,即 B1 是简单的抽样基,B2 是傅里叶基,到了文章的结尾,才对这一事实进行扩展,而且上来就是全变分模型,而不是抽象的 L1 范数最小化。2.接着作者提出了两个问题:哪一类的信号才可以得到完美的重构,以及,重构时对采样数目的要求到底是什么,作者用定理 1.3 回答了以上问题,具有 T 稀疏性的信号,如果采样数满足。 。 。要求,那么信号可以得到重构,并且可以证明,重构是唯一的而且是最优的。最优性指的是,没有其他的算法可以用更少的采样数目得到这样的结果。3.作者阐述了压缩传感与测不准原理的关系,并且提出了新的更强的准则。4。压缩传感与相关研究的联系:利用 L1 范数最小化来恢复稀疏信

5、号并不是压缩传感的新创,由来已久,其外,压缩传感与信号的稀疏分解具有很深的渊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相同的,当然他们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压缩传感是从不完整的数据中恢复信号,而稀疏分解是找到信号的最稀疏最有效的表达,最后作者从信号采样的角度告诉我们文章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一种新的信号采样方式:数目更少,随机性。5.文章花了大部分的篇幅来证明解的唯一性,在最后,给出了算法的稳定性,鲁棒性,以及算法的扩展,信号具有 T 稀疏,且采样数目满足定理要求,算法是稳定的,鲁棒性在相关的文章讨论,扩展指的是信号可以在更多的基里面具有稀疏性,不局限于时域和频域,且采样矩阵也可以有更加多样的选择。-1-On the

6、ory of compressive sensing via ell1 minimization Simple derivations and extensions作者信息:Rice,Yin Zhang:http:/www.caam.rice.edu/zhang/该文首先指出目前的 CS 理论有两大部分构成:recoverability 和 stability,recoverability 指的是,什么样的采样矩阵和恢复算法能够重构 k 稀疏信号,而 stability 指的是当出现信号的近似 k 稀疏或者出现观测噪声时,算法的鲁棒性。本文的主要的 contributions 包括:1)提出了

7、一种全新的 non-RIP 的分析框架;2)与 RIP 类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将任意形式的先验信息融合到 CS 理论中;3 )文章还验证了随机矩阵本质上是一致的。2-Instance-optimality in probability with an ell1 decoder作者信息: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ronald devore:http:/www.math.sc.edu/devore/该文3-Incoherent dictionaries and the statistical restricted

8、isometry property作者信息: Tel-Aviv University Shamgar Gurevich: http:/math.berkeley.edu/shamgar/这个大牛的文章太深奥,纯的数学4-On verifiable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sparse signal recovery via ell-1 minimization作者信息:未找到文章直接指出现有的 RIP 或者其他的包括 Restricted Eigenvalue assumption 和 Restricted Correlation assumption 都不能立即判

9、定一个矩阵是否能适合 L1 范数最小化来精确重构信号,因为这些指标都是不可计算的都属于 NP 问题,而唯一的可计算的指标:Mutual Incoherence 又过于保守。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量化指标来定量描述给定的矩阵是否足够好来适合 L1 范数最小化来重构信号。5-The secrecy of compressed sensing measurements作者信息: Draper Laboratory,Yaron rachlin:http:/ CS 理论在密码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作者主要集中在 L1 范数最小化算法且无噪声的情况,结论是利用 CS 并不能得到完美的密码,但是作者阐释了一种称为c

10、omputational notion of secrey,并说明了 CS 的 measurment 可以考虑作为密码。6-Toeplitz compressed sensing matrices with applications to sparse channel estimation作者信息:Rice University,Javis Haupt:http:/www.ece.rice.edu/jdh6/该文前边部分对 CS 做了很好的综述,包括介绍 CS 的几种情况:最简单的 CS,近似稀疏信号的 CS 重构,含 Gaussian 观测噪声的 CS 恢复算法,含有限噪声的 CS 恢复算法

11、。特别是最后两种的区别,文章给了很好的解释和说明,包括相应的算法的各自特点。7-On recovery of sparse signals via ell1 minimization作者信息: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t.tony cai:http:/www-stat.wharton.upenn.edu/tcai/这篇文章是对 candes 及 Donoho 的方法的改进,作者将问题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包括无噪声,有限噪声及高斯噪声三种情况,然后讨论了两种重构模型:DantZig Selector 和 L1 minimation

12、 with L2 constraints,主要的改进之一是提出了更弱的条件,使得可以重构的信号范围进一步扩大。通常我们用 RIP 性质,或者 MIP 性质来验证矩阵是否能用来作为一个采样矩阵,文章对这两个条件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作者只是将一个更弱的条件用到这三种情况下,不过作者主页上还是可以看到,09 年作者做了相当多的工作。8-Deterministic designs with deterministic guarantees Toeplitz compressed sensing matrices sequence design and system identifica

13、tion作者信息: Bosto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venkatesh saligrama:http:/iss.bu.edu/srv/该文应该属于 CS 在无线通讯领域的应用,以前的满足 RIP 性质的采样矩阵一般都是满足特定分布的随机矩阵,最近才逐渐出现确定元素构成的采样矩阵,本文作者根据该领域的特殊要求,构造了特别的采样矩阵,并证明了其满足 RIP 性质。9-Compressive sensing by random convolution作者信息:Georgia Tech,Justin

14、Romberg:http:/users.ece.gatech.edu/justin/Justin_Romberg.html该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 CS 框架:先与随机的波形元素进行卷积,然后在时域内进行降采样,从而得到观测值。作者在文章中说明了这种方法是一种通用有效的稀疏数据观测方式,并用 radar 和 Fourier optics 两种应用情景来说明这种观测方式能够让我们得到分辨率更高的结果,但是这个框架的通用性还是值得进一步的探究。个人认为作者对信号的稀疏性解释的非常详细,并且分别将稀疏度与带宽对应,采样需求数目与采样频率对应。作者对以前的随机采样矩阵进行了分类:每个元素服从于某种分布;随

15、机从某正交基中抽取 m 行作为采样矩阵,并从通用性和计算量上对两种矩阵进行了对比。作者还提出了三个考量采样系统的指标:通用性,计算量,以及物理可实现性。10-Compressed sensing over the Grassmann manifold A unified analytical framework作者信息:Caltch,Weiyu Xu:http:/ RIP 的采样矩阵能够恢复出稀疏信号,只是一个充分条件,作者基于高维几何,提出了更加紧的充要条件,而算法的目标也很明确:近似稀疏信号(作者给出了很特别的定义:基于 L1 范数) ;11-Combining geometry and combinatorics A unified approach to sparse signal recovery作者信息:MIT,Radu Berinde:http:/people.csail.mit.edu/radu/该文对采样矩阵和恢复算法进行了分类:基于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