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五单元测试含答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31218866 上传时间:2020-05-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五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五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五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五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五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五单元测试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五单元测试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单元测试一、积累与运用(26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 分)()A.渺茫(mio)省悟(shng)玄虚(xun)求神拜佛(f)B.麻醉(zu)笼罩(lng)譬如(p)腐草为萤(yng)C.诓骗(gung)污蔑(mi)脊梁(j)自暴自弃(bo)D.墨守(m)压榨(zh)灌溉(gi)根深蒂固(d)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懒惰B.崇拜C.创意D.凶险懦夫陡然灵感视察奉养探求汲取停滞走头无路哑口无言众叛亲离持之一恒)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A.观众听完张惠妹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被深深地折服了。B.100 年前爆发的,开启了中国进步

2、的闸门。C.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D.许老师常为班里的贫困学生买一些日常用品:衣服、球鞋、手帕、衬衫、拖鞋等。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 分)()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的谬论。B.怀疑与学问一文首先从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进而谈到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以此来论证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C.谈创造性思维作者罗迦费因格是当代英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D.创造宣传一文用生动的事例,主要论述

3、教育者需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5.请仔细阅读右面这幅漫画,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它的寓意。(4 分)6.名著阅读。(4 分)【甲】“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乙】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老虎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老虎粪门。老虎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1 / 7 朝他一扑,他不慌不忙,趁着那老虎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老虎颔下。(1)【甲】【乙】两个文段均选自水浒传,文段中“洒家”和“他”分别指_、_。(2)结合你读该名著的感受,说说“洒家”

4、和“他”性格的共同点。(2 分)7.综合性学习。(10 分)材料一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微信阅读被首次纳入调查,以下是部分调查数据。聊天、查看朋友圈中的朋友状态80%阅读朋友圈 阅读公共订中分享的文 阅号发布的在公众号上进行订票、打车等用途阅读新闻微信支付章文章人数比例72.9%67.1%20.9%15.3%7.0%材料二 清华大学新媒体指数研究团队经过长期跟踪发现,微信内容以快、精、短为特点,并呈现了短视频、纯干货、附带背景音乐等不拘一格、多元化呈现方式的格局。整体而言,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依旧是主体。材料三 北京大学教授王余光认为,儿童阅读、学术阅读和经典

5、阅读还是应该坚持纸质书。微信主要功能是娱乐、浏览,主张儿童阅读不要从微信阅读开始,对于孩子来说,微信阅读容易分散其注意力,不能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纸质书阅读才能让孩子不受干扰,一面看,一面思考。(1)从材料一中,你看出时至今日微信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 分)(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的特点。(3 分)(3)深阅读的消失“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的传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4 分)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2 / 7 二、阅读(44 分)(一)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6 分)鲁迅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

6、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

7、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

8、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文章第段三次说是“事实”,用意何在?用文中的短语概括这一段论证的内容。(3 分)2.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之外,还明示了民族自信力在当时的作用,请你在文中找到并摘抄下来。(3 分)3.依照文中画线句子的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2 分 )()A.只要就B.只有才C.即使也D.虽然也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3 / 7 4.文中加点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说说它的作用。(4 分)5.请你选取一个体现当代中国富有自信力的例子并加以概述。(集体、个人

9、皆可,4 分)(二)“科学”就等于数理化?(14 分)郑腾飞在很多人眼里,“科学”就等于数理化:是深奥难懂的公式,是稀奇古怪的仪器,是刺鼻难闻的试剂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把“科学”变成了几门自然学科及其知识的组合。我不否认“科学”应该包含这些学科和学科知识,但我不认为就只是这些。当人们称某一观点、原理、研究或做法是“科学的”,一定不仅仅指它们发现了或表达了某种知识,而是想说明它们包含着某种特殊的优点或特殊的可靠性,究竟是什么如此特殊呢?这需要我们对“科学”这个概念进一步研究。我想,“科学”应该是一座金字塔。金字塔最底层是科学精神。包括好奇心、勇于尝试、独立思考、能体会学习的乐趣、面对困难有

10、勇气坚持下去等等。人类从诞生开始就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好奇心,探索这个世界到底怎么回事,感受新发现带来的趣味和惊喜,同时遇到各种问题和考验,反复思考,不断尝试,直到又有新的发现。这样,人类社会才一步一步发展至今。我想,这推动人类进步的精神原动力应该就是“科学”中最特殊的那个元素,是金字塔最坚实的根基。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上面一层是科学的认知方式,我们可以理解为科学方法。这有三个要素:事实、逻辑和批判性思维。“事实”是指所有科学结论都要建立在确凿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科学是富有想象力的,但不是胡想乱想,必须立足于客观事实。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做实验发现客观事实,还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去发现一些不容易观察到的事

11、实,比如地铁是怎么开动的、地底下也有动物、小鸟不全住在树上等。“逻辑”是连接事实依据与科学结论之间的桥梁,也就是事实能否支持结论。严密的逻辑不仅能帮助人们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建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避免许多问题。“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很中性的词,没有“否定”这个意思,而是指不迷信已有的结论,不固守现有的成果,对客观事实进行理性的反思和谨慎的探究。学会提问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举个例子:问:干冰和普通的冰有什么不一样?(观察事实)答:干冰会冒烟,普通的冰一般不冒烟。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4 / 7 问:干冰冒烟的原因是什么?(逻辑推论)答:温度很低。问:桌子上的菜冒烟,也是这个原因吗?(反思探究

12、)问:冒烟的东西还有哪些?这两种冰还有哪些不一样?(观察新事实)总结一下如何提问。问事实:发现什么?有什么不同?问原因:A 一定会导致 B 发生吗?还有其他原因吗?问可能:还有其他可能吗?这些问题即便一时答不出来,但这样的过程,会让人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并会有发现和创新。“观察事实逻辑推论反思探究观察新事实”这个循环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维体系,目前看这也许是人类最为成功的认知世界的方法。用这样的方法去探索世界,得到的结论才有可靠性。金字塔最表层是人们最容易看到的探索的结论,即科学知识,就是各学科(不仅是自然学科)的知识,数理化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而且,我们不能拿着这些知识就行了,而要运用它们开

13、始新的探索,这个就不再多说了。另外,有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的 DNA,我不这样认为。无论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学则须疑”表达的批判性思维,还是“学而时习之”提出的反复探究实证,都传递着华夏先人对于“科学”最朴素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如果没有孜孜不倦的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确实很难有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成就。当然,我们还需要不断反思和发展,这本身也是面对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科学态度。(原文有删改)1.作者把“科学”比成一座金字塔。请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标注下图金字塔两层的相应内容。(4 分)2.请根据上下文简析文章为何写“干冰”。(3 分)3.下列句子的含义与文章内容无关的一项是(2 分)()A.我

14、并不是要大家死板地学我画圈、画三角形我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棒可以磨成针!马及时王几何B.“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梁启超敬业与乐业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5 / 7 C.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罗迦费因格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D.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4.对于“科学就等于数理化”这个观点,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人认为“创新就等于标新立异”,你对此有何见解?请用下面的句式进行逻辑严密的表述。(5 分)句式:有人认为“创新就等于标新立异”,我(表明观点)(阐述理由)【注】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现代汉语词典(三)“寒门再难出贵子”吗(15 分)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在例如顶级高校农村娃比例渐少、招聘市场越发偏爱城市青年的报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