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养培到得面方多等力能究研学科力能学教践实和学教论理构结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1216049 上传时间:2020-05-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养培到得面方多等力能究研学科力能学教践实和学教论理构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和养培到得面方多等力能究研学科力能学教践实和学教论理构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和养培到得面方多等力能究研学科力能学教践实和学教论理构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和养培到得面方多等力能究研学科力能学教践实和学教论理构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和养培到得面方多等力能究研学科力能学教践实和学教论理构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养培到得面方多等力能究研学科力能学教践实和学教论理构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养培到得面方多等力能究研学科力能学教践实和学教论理构结(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按照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要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经过充分研讨和调研, 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 经过 2年左右的建设,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与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精品课程及教材建设、校内外实践 基地与工程中心建设、 校企合作与产学研联合、 岗位能力培训和工程师职业资格 认证、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了深入有 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总结如下。一、专业建设的总体方案与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一建设目标建设总体目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 革工程项目管理

2、暂行办法 ,依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建设原则,深 化教育教学改革, 加大建设力度, 探索并建立具有鲜明特色、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市场经济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材料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建设, 在人才 培养、师资队伍、产学研合作、实验室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使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 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规划、 专业特色成 效显著、 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认可, 成为材料专业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的示范性中心, 为同类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 带头作用。 (二 建设思路通过对我国材料 (以金属材料为主 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深入调研,

3、总结 未来我国、 特别是江苏省和华东地区材料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 制定 与生产实践、 社会发展、 特别是区域经济建设需要相结合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 方案,优化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不断改革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加快教材建设步伐,淘汰陈旧的教学内容,吸收能够充分反映材料领域新发展、 新要求的教学内容,加强对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和使用;强化教学团队建设, 使 教师在知识结构、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 科学研究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造就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和水平结构合理的教 师队伍,保证教学团队在今天的竞争中拥有优势,未来仍然有持续的发展后劲; 改革并

4、强化实践教学,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建设良好的工程实践 教学环境 , 保证有足够的资源可供学生学习使用,建立严格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 评价机制; 通过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 培养一批能够满足行业发展、 特别是地 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总结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 建立专业建设参 考规范,起到“引领校内专业、辐射同类专业、提升行业服务”带头作用。 按照 “应用型材料工程师人才” 的培养目标和 “学历学位教育+职业资格培 训”的培养模式,突出“一定基础知识支撑、适当宽度专业口径、突出金属材料 加工与改性、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博专共存、以专为主、长短兼顾、持续发展” 的特点, 结合区域

5、经济、 企业技术创新及材料工程技术的发展, 进一步强化教学 工作中心地位、 教学改革核心地位、 教学质量首要地位和学科专业建设龙头地位,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 不断推行教育创新, 继续改善教学条件, 开展专业办学 绩效管理与考核,使本专业整体办学条件及水平有显著提高。(三 建设成效采取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措施, 建设了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 有较强实践教 学能力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搭建了集专业实验、综合实训、 技能培训、企业实习等一体的综合实践体系;强化了与材料(以金属材料为主 制备、 加工及热处理行业在人才培养、 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合作, 与企业共建了多 个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产学研基地。近年来通过人才引进及进修培养, 形成了职称、 学历结构合理、 由专业带头 人、骨干教师、 “双师型”教师构成的教师梯队,本梯队现有教师 29名,其中省 级教学名师 1人、江苏省“ 333”科技带头人 4人、江苏省 “ 青蓝工程 ” 学术带头 人 2人, 江苏省 “ 青蓝工程 ” 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3人; 高级职称 15人 (教授 7人 , 博士 1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占教师队伍的 89.7%。承担各级教研项目共 20项,其中省级课题 3项,主编(副主编出版国家 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 4部, 省级精品教材 1项, 校级精品课程 3项, 发表教研论 文 20篇,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项

7、;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1项,推荐国 家科技奖 1项,教师申请授权发明专利 6项,承担学术研究课题 43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项目 10项,科研到款 800多万元,共发表科技论文 102篇,第一作 者核心期刊及以上 93篇,其中被 SCI 、 EI 收录 41篇。通过中央地方共建、 省级基础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学校拨款等多渠道筹集经 费, 先后投入 800多万元完善实验室建设等, 不断改善专业实践条件, 为应用型 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软硬件条件。培养的人才质量综合素质较高, 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培养的人才符合 “高等工程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经

8、过两年的努力, 本专业建设成了适应江苏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办学理念先 进、 教学条件完备、 师资力量雄厚、 课程体系科学、 有鲜明专业特点的特色专业。 根据目前和发展情况,该专业所支撑的材料学科有实力可以成为 2014年学校申 报学位硕士点的首批申报学科。二、改革建设主要工作(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实施情况按照全面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工程应用、发展终身学习、适应经 济社会”的能力,体现“正品行、重素质、强实践”人才特点的原则,在企业工 程人员参与下修订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设计构建了一个整体优 化的教学体系,加大材料工程的工艺、设备、检测、控制等应用型课程比例, 在 课程体

9、系与内容上注重与企业对接, 大规模设置综合性实验环节, 加强与企业合 作教育的过程与内容, 大力开展课外专业岗位工程师资格认证, 营造了职业资格 教育的浓郁氛围。1.培养目标与定位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的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 料、 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 在各类材料研制、 材料质量 检验与控制,材料表面工程等领域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富有工程意识、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性、职业型“工程师” 。以金属材料(兼顾其它材料制备、加工、改性为专业主要定位,提出人才 基本属性是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能养成相统一的集成性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对应材 料工程的技术岗

10、位群,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区域社会及材料行业的、面向生产、 管理一线的现代材料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为教育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合, 人才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是工程能力和资格证书, 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是走 “ 校企融合 ” 、 “ 产学研相结合 ” 的必由之路。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计根据 “应用型材料工程师人才” 的培养目标和 “学历学位教育+职业资格培 训”的培养模式,整合并完善了“学历学位教育+职业资格培训+能力本位” 的 课程体系,加强并优化了“以工程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实践教 学的比例,达到 36.13%。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表及实践教学模块学分分配表如下 表所示。各

11、类课程学时分配表及比例专业(方向名称公共 基础课 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任选课公共选修课最低要求合计材料科学 与工程 学时 比例 42.4%27.9%3.2%18.3%3.9%4.3%100%实践教学模块学分分配表专业方向名称 课内实验军训模块实习教学工程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合计方案总学分实践教 学占总 学分 比例材料科学与工程 16.267.536.13%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实践课”为框架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 和重组。公共基础课使学生掌握现代知识、学习和创新技术,为发展学生智能打 下理论和技能基础,满足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要求,使人文社会科学

12、、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有机结合。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材料科学基础、工程材 料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表面工程、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材料 处理设备、失效分析学等考虑到材料多样性与共性、紧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 要素、紧密围绕材料学科专业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而设置;并能扩展学生知识 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及技能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 力。 实践课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使学生逐步建立工程意识、 具有初步的工程经历、进行工程设计的系列训练,包括:实验课程、综合实验周、 各种实习和设计(热处理工艺设计、材料处理设备设计等。 根据职业工程师专 业基础知识的要

13、求,通过增加专门课程、整合相关课程内容等方法对原有课程体 系进行调整,压缩了部分理论课程,突出工程应用,确保学生具备从业的专业知识和努力,为从业后的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围绕职业工程师的技能要求, 设置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共分三个层 次:(1课程实践。在理论教学基础上,通过课程实验,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 所学的概念和理论知识; (2集中实践。通过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周、实训周、 实习等环节训练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基本的工程能力训练 ; (3技能 训练、 科技创新。 通过课外技能证书培训、 职业资格认证和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 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 各类科技竞赛, 为学生提供良

14、好的工程训练和创新 创业实践平台。如:结合 “ 材料回收综合实验周 ” 举办校级 “ 材料回收及资源再生 方案设计竞赛 ” 等,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3.培养方案特色(1办学理念更新培养方案的制定充分体现了专业办学理念的更新,即:贯彻“基础适度、 口 径适宽、应用为先”的教育理念,促进“大材料(材料的共性与多样性、以金属 材料为主 、大工程(工程知识、工程能力、工程系统与协同 、大社会 (自然、 环境、社会、伦理等 ”观念深化和“材料、设计、制造三位”一体化,倡导学 生研究创新学习、自主学习和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2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块,深化“产学研”合作办学优化了实践教学培养模块, 在

15、原有的课程实验、 生产实习、 课程设计等实践 环节基础上, 增设了多个特色综合实验周, 如 “材料热处理工程师综合能力实践 周”和“无损检测综合实验周”等,实践环节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比例明 显上升,达 36.13%。在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上,通过聘请企业人员做兼 职教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共建研究中心等方式,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办 学。特色专业建设以来,先后与企业共建了多个工程技术中心和产学研基地, 把 企业的优势资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大大改善了学生专业实践的条件, 同时 能及时把企业的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3设置综合素质课外学分,强化专业技能培训为了进一步强化课内实践教学

16、体系效果,使学生能得到系统的实践训练, 与 行业学会、 专业技术公司等第三方合作,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开展材料热处 理工程、国际焊接工程师、铸造见习工程师、材料加工成型 CAE 数值模拟等技 能认证培训, 并通过设置综合素质课外学分的方式将职业资质认证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取得证书就可以获得相关课外学分,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实施效果采用“学历学位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 向, 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实现了课内理论实践教学、 课外技能 实训的有机整合,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工程素养的协调发展,大大 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 80%以上的学生都具 有相关资格证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