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生活化: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新趋向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1215029 上传时间:2020-05-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育生活化: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新趋向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学教育生活化: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新趋向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学教育生活化: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新趋向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数学教育生活化: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新趋向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数学教育生活化: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新趋向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育生活化: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新趋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育生活化: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新趋向(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数学教育生活化: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新趋向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数学历来都是数学界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高考指挥棒和考试高压导向下的中学数学教育尽管在夯实学生数学基础、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优势和效用1,但在近年来的数学教育实践中,这种传统意义的数学教育模式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过于注重习题训练和考试成绩,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缺乏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理论脱离实践,在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方面存在欠缺。近年来,在数学教育界,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实践者纷纷提倡数学教学应

2、注重数学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23,数学教育生活化逐渐成为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新趋向。一、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含义所谓“数学教育生活化”,即指数学教育应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数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不断沟通教科书中的数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之间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2。数学教育生活化涉及”数学的生活化”、”生活的数学化”和“数学-生活化”三个方面。数学的生活化表现为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体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使抽象的数学获得直观、感性的整体意义。生活的数学化表现为生活是数学的来源,也即学生学习

3、数学的素材,也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源泉和数学知识的源泉,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数学-生活化即数学与生活相互接近,表现为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只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方面,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抽象化为生动的现实原型,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方面。二、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教育意义在当前的数学教育改革和实践中,提倡数学教育生活化是为了改变传统数学教育固守于学校教育和书本教育,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的教育现状,使学生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看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主动性,让学生能更轻松愉悦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数学,应用数

4、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变和改善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倡导数学教育生活化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注重数学教育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数学学习。知识的获得是学生依据已有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的过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2。“数学的生活化“强调将数学对象化为现实原型,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有利于使抽象的数学对象获得直观意义。而“生活的数学化“是从具体的实例出发,从学生熟悉的背景中建构数学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双向建构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意义,“数学

5、-生活化“更好地体现了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即现实世界既是数学的源泉,又是数学的归宿。其次,提倡数学教育生活化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数学学科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具有高度要求,学生要学好数学并熟练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习得和建构具有系统性的数学知识,并进行长期和有效的数学学习训练。“数学的生活化“是将抽象的数学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化,实现数学向生活的回归,这一过程更多的表现为化抽象为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表现为演绎的性质。而“生活的数学化“是指学生考察生活特例,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学事实,它主要体现的是归纳

6、方法,通过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提升2。提倡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与其自身生活具有紧密联系的数学学习情境和外部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利用其自身的日常生活经验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模型和数学规律,并能使学生懂得如何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丰富、改变和改善自身的生活,使数学教育的价值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得以体现。第三,数学教育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统的数学教育过于注重应试教育、习题训练和题海战术,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和考试高压的导向下,学生背负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数学基

7、础较差的学生甚至对学习数学具有畏惧心理和厌学情绪,害怕、躲避学习数学,这非但不利于学生开展数学学习,还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倡数学教育生活化,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概念、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使学生能在一个直观的环境中轻松愉悦地理解和思考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亲身体验到数学的无处不在和数学的内在魅力,使学生能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意志力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享受学习。第四,数学教育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改变和改善自身生活,使数学教育的价值得以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只有通过教育活

8、动才能真正实现4,提倡数学教育生活化,重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学习和应用数学,可以促进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促进数学知识的转化与应用,使数学不只是停留于书本中,而是走出学校教育,进入人们的生活实践,使生活中的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使数学问题具体化为生活中的某种行为活动、生活现象和生活方式等,从而丰富、改变和改善学生自身的生活,使数学教育的价值得以真正体现。三、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数学教育生活化这一教育理念其实由来已久,数学学科几千年来的历史积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数学教育一直与人们的生活实践密不可分。在传统的数学教育中不乏有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典型例子,如数学

9、课中的应用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提倡数学教育生活化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数学教育,而是区别于过去那种理论脱离实际的教育方式,使数学教学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个人经验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进而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数学。关于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教学实例,已经有许多教育实践者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移的特征“一课时,让学生每人剪一个纸三角板,然后让学生观察平移前后三角板的对应线段和对应角之间的关系,三角板的图形和大小等有没有发生改变,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在活动中探究数学问题,进而学习数学知识5。这种教学方法相比较让学生机械地背诵或记忆平移的特征就显得更为直观、有趣和个性化,学生

10、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探究他们自己想探究的数学问题。在教学实践中, 提倡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为教师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提供非常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开阔的教学思路。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个人经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发现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生活经验,挖掘和发现学生熟悉和易于理解的个人经验,帮助自己设计和改进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组织课堂教学,使数学课堂教学更符合于学生的身心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另外,提倡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校教育与生活实践双向沟通和互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易于将学校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用数学头脑去分析和理解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商家的

11、打折促销活动,选购手机资费等,从而改变和改进自己的生活决策和生活方式。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通过观察、发现和思考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训练自己的数学思维,培养自己主动学习和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四、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局限性尽管这种教学理念具有上述的各种优势,但其也存在自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学生经由日常经验和日常生活所自发形成的认识未必正确,有时甚至会影响对正确知识的掌握,而且并非所有学生都能从这种强调日常生活经验的教学活动中受益,数学教育生活化不可能取代或等同于学校教育,而是需要通过数学教育生活化最终上升到学校教育和科学理性的高度2。另外,数学教育生活化过于注重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但

12、过分强调实用也会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因为学生将会缺乏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几何推理、演绎等理性思维的训练4。此外,数学教育生活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耗时费力、缺乏效率的缺点,数学知识的获取并不都需要通过学生的日常经验来获取,有些数学知识采用记忆或习题训练来进行教学可能会更有效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基础不同,教师通过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所能为学生带来的影响和改变也可能不同,这也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和组织教学带来了挑战,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五、结语尽管数学教育生活化存在以上局限,但这种教育理念的诸多优势能帮助教师弥补以往数学教学所存在的许多不足,丰富、改善自己的教学设

13、计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继承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合理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参考文献1郑毓信.考试高压导向下的中国数学教育:现状与对策j.数学通报,2007,46(5): 23-26.2吴晓红.什么是数学教育生活化关于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理性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2005,216(4): 157-160.3郑毓信.简论数学课程改革的活动化、个性化、生活化取向j.教育研究,2003,281(6):90-93.4杨蹇,涂荣豹.数学教育的价值与数学教育改革j.学科教育,2003,2: 5-13.5吴文龙.初中数学教育生活化实践探微j.新课程研究,2010,182: 100-101.(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第七中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