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第四套)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121486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第四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第四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第四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第四套)(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3 页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 初一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卷(第四套)班别 学号 姓名 第一卷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每题 2 分,30 小题,共 60 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表格内):1、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下列对隋朝特点的概括,最为全面而且符合实际的是( )A、短暂而繁荣 B、二世而亡 C、经济繁荣 D、节俭盛行2、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促使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伟大”的主要因素是( )A、隋亡之鉴 B、知人善任 C、居安思危 D、虚心纳谏3、 “开元之未姚崇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诗中的“开元”

2、是下列哪位皇帝的年号(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4、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有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反映社现实生活的诗作,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的名句。后人称他为“诗圣” ,你知道他是 (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5、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韦尔斯世界史纲中指的中国人是( )。 A、汉朝人 B、隋朝人 C、唐朝人 D、宋朝人6、如果你想了解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就仔细阅读( ) 。A、 水经注 B、 大唐西域记 C、 西游记 D、 金刚

3、经7、宋代海外贸易频繁,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香料到泉州出售,他到达泉州港后应该去( )办理手续并缴税。、蕃市 、坊 、市舶司 、都护府8、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的南移,到( )最后完成。 、唐末 、北宋初期 、北宋中后期、南宋9、某中外学生交流团游览北京。一位导游讲解当地名胜古迹,其中不正确的讲解是( ) 。、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是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秦皇陵兵马俑叹为观止;、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D、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0、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走进一栋大型建筑物。里面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

4、被称为( )的地方。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D、好汉比武的擂台11、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书马可波罗行纪中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这里说得“此城”是指( ) 。A、大都 B、临安 C、泉州 D、东京12、明朝时期官吏诚惶诚恐,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 )的设置所产生的后果。A、三省六部制 B、厂卫特务机构 C、行省制 D、三司13、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 、 “康”与下列( )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A、西夏的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5、14、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化展览时,指着右图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这是因为这幅画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繁荣的商业景象。这幅画是( ) 。A、 清明上河图 B、 洛神赋图 C、 送子天王图 D、 步辇图15、丞相是古代皇帝的重要辅臣,设置和废除这一官职的朝代是( ) 。A、隋朝和清朝 B、秦朝和明朝 C、唐朝和明朝 D、秦朝和元朝16、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17、历史证明,统一促使国泰民

6、安,分裂导致国运衰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伊犁将军 、宣政院 、驻藏大臣 、乌里雅苏台将军18、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在下列各项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 。A、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 B、在“瓦子”里有人在说书,有人在唱戏C、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 D、人们在阅读名著红楼梦19、2008 年期间,达赖集团在西藏拉萨等地制造了一系列暴乱事件,妄图策划,遭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谴责。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并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 。A、唐朝 B、元朝 、明朝 D、清朝 20、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这

7、句话反映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你知道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畏兀尔族 D、回族21、郭沫若同志写的一副对联“开辟荆榛,千秋伟业;驱逐荷夷,一代英雄。 ”这副对联称颂的民族英雄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邓世昌22、小明在旅游时发现一株很特别的植物,他想知道这株植物是不是一种中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 本草纲目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齐民要术23、 “三顾茅庐” 、 “火烧赤壁” 、 “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能从( )中读到? A、 西游记 B、 三国演义 C、 水浒传 D、 红楼梦24、中华民族是一个

8、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民族。你看过电影东归英雄传吗?他讲述了清朝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部落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请你说说这支少数民族是( )。A、厥 B、吐蕃 C、蒙古族土尔扈特部 D、回部25、小明是个对联迷,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他写了许多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26、 “北京黄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黄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在 “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详细介绍。该书是( ) 。第 2

9、 页 共 3 页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27、你看过小说或者电视剧鹿鼎记吗?康熙小小年纪计擒“满洲第一勇士”鳌拜,一定令你赞叹不已!下列还有哪些事件与康熙有关:( ) 。A、陈桥兵变 B、靖难之役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大小和卓28、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今天她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同行求贤若渴的来中国学习中医。下列关联中,属明朝卓越医学家及其药物学著作的是( )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王叔和脉经 D、孙思邈千金方29、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其中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的是( ) 。

10、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30、从明朝初废除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表明( ) 。A、专制统治日益衰微 B、民主监督得到发展 C、皇权日益加强 D、建立了限制皇权的有效机制第二卷 非选择题二、材料题(3 小题,共 40 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 14 分)材料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 顾炎武(明朝)请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哪个朝代形成?(4 分)这一制度在哪个朝代得到完善?(2 分)完善这

11、种制度的皇帝除了唐太宗外有哪个?(2 分)结合材料三,说说明朝时的这种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 分)材料三中,顾炎武把明朝的这种制度与哪一历史事件相提并论?(2 分)清朝前期,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 (2 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 分)材料一:“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材料二:“苏州城里的机工有几千人,没有固定工作,每天清晨聚集在一些桥头巷口,等待雇佣他们一天没有活干,就得挨饿。他们是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上述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2 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主要出现在什么行业?(2 分)“机户”和“机工”分别指什么人? (4 分)他

12、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2 分)“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说明机工靠什么维持生活?(2 分)33、阅历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共 14 分)对外交往往往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中国历史上有过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时期,也有过与世隔绝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列图片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联系的概貌。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韦尔斯世界史纲 (英国)请回答:与图一、图二对应相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分别是什么?(4 分)图三反映了明成祖对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2 分)他最远到达什么地方?(2 分)材料二中的“帝国”指中国的什么朝代?这个帝国是怎样“人为隔绝于世界”的?(4 分)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国运的兴衰与它所采取的对外政策有很大关系,这种历史的经济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启示?(2 分)图一 图二 图三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