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一语文下学期联考试题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1213015 上传时间:2020-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一语文下学期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一语文下学期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一语文下学期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一语文下学期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一语文下学期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一语文下学期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一语文下学期联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年级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 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3第一、二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最近,读到国内几位名师有关红楼梦的整本书导读,都不约而同地把人物命名方

2、式以及 相关判词,当作理解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关键。关于人物的姓名,他们或以为给小说中的人物取姓命名是一门十分讲究的学问.它往往起 到点化人物、暗寓褒贬、活跃气氛,甚至是提纲挈领的作用,红楼梦中的谐音正是“这样”,或认 为“这700多个人名,个个有讲究,个个凝结着作者的心血”。诸如此类的夸张说法,虽不必过于 较真,但用以指导普通读者和青年学生理解红楼梦,可能会出现某些偏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 注意。不错,红楼梦中部分人物的姓名,确实含有某种特殊功能,对理解作品或者人物有一定的 指向性。比如小说采用谐音方式,或者提示作者整体的创作原则,如甄士隐(真事隐)和贾雨村 (假语存),或者点出了人物的特殊遭

3、遇,如“娇杏”谐音“侥幸”,“冯渊”谐音,逢冤”,“元、迎、探、 惜谐音“原应叹息”等。虽然这似乎是小说中已然存在的事实,也是大家熟知的,但由此出发来 理解人物.总有贴标签的嫌疑,容易陷自己于教条主义的泥潭。这里的关键在于,文学作品主要是以形象感人的,形象又是借助人物的生动具体的言行,通 过展示特定情境中的复杂人物关系表现出来的。对形象的鉴赏,哪怕用概念介入,也不能脱离 形象,不能采用贴标签的方式来对形象加以一一对应或寓意上的一一落实,即使红楼梦人物 的姓名在谐音上给人以某种暗示或寓意,但这种暗示和寓意仅仅代表着形象的某个侧面,况且 也只是对部分人物形象的理解起指向性作用,而对另一些形象的理解

4、作用甚微,甚至根本不起 作用。总体来看,红楼梦对一些相对次要或者边缘化的人物,用名字谐音方式突出其某方面的 特征,以方便读者阅读,而最主要、最关键的人物,则较少给人以谐音双关方面的联想,力图以人 物自身的言行来展示出形象的立体性,这是作者在处理数以百计的人物时,采取的一种基本策 略。诸如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我们很难从谐音中找到某方面的符号性 特征,道理正在此。即便在某些场合,脂砚斋评语对有些人物的名字给出了意义的指向,比如把 “元、迎、探、惜”谐音为“原应叹息”,但这种带有倾向的抽象阐释之意义,并不能涵盖自然生命的 渐次推进,即从作为起点意义的元春,到阶段性的迎春和探春,

5、再到三春去后诸芳尽”的惜春这 一过程。当然,更不能涵盖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每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在理解人物命 名时,即便撇开具体人物的言行,仅仅是在抽象层面因谐音而引发一种符号式把握,对有些人物 也是不能作简单化处理的。比如“秦可卿”,究竟是“情可亲”还是“情可轻”,或者是“情可倾”乃 至,情可清”,从清代开始直到今天,有持续的争议。所以,理解人物从形象本身的具体言行出发,即便某些人物的姓名谐音给人以意义的指向, 但仅仅把这种谐音作为理解的一个侧面,并通过自己阅读的具体感受,努力发现这一侧面所涵 盖的以及不能涵盖的其他方面,这才是阅读伟大作品的正道。因为,相比揭示名字的符号性功 能来说,对

6、人物具体形象的真切感受,才是更为重要的。(选自詹丹猜谜不是理解红楼梦的正道,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一些名师的导读书籍把人物命名方式和判词当作理解红楼梦的关键,会使读者误入阅 读歧途。B. 少数人夸大红楼梦中人名寓意的作用,其影响并不大,但若用这些观点指导青年学生就 要慎重了。C. 曹雪芹处理红楼梦主要人物时,力图立体地塑造形象,很少使读者产生谐音双关方面的 联想。D. “原应叹息”的阐释,只能概括作为终点意义的惜春的命运,不能涵盖四个女性渐次推进的 过程。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第一、二两段从几位名师有关红楼

7、梦的整本书导读的观点切入,引入论题,提出自己的 见解。B. 第三段先肯定了部分人物的姓名有一定的指向性,然后指出由“谐音”解读人物的危害,体 现了作者的思辨性。C. 第四、五两段,运用举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对人物形象不能用贴标签的方式加以 分析的观点。D. 末段收束全文,强化了“理解人物从形象本身的具体言行出发”,而不能依据人物的姓名谐 音的观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过度地强调红楼梦人物姓名的符号性功能会误导普通的读者。B. 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人的姓名谐音暗示了他们未来命运的发展趋势。C. 对红楼梦中次要人物,可以通过谐音的符号性特征去分析理解。D. 秦可

8、卿的姓名暗示了她生性风流的特点,是对其有关情节的映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人民网北京7月17日电2019年7月13-15日,“为中国未来而读2019阅读行动研 讨会在吉林长春举行。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刘宏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新课程与名著阅读”。研讨会上,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 主编温儒敏、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张玉新分别做了题为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整本书阅 读与核心素养的提升的主题报告。温儒敏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语文课要把读书当作头等大事。 语文老师当好“读书种子,是一种理想,一种责任,同时又是我们面

9、临的很实际、很紧迫的职业 要求。围绕如何读书,温教授给出了参考建议。他认为,读书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可设计为三个 圈”:最外围是通识部分,主要是中外文化经典,是最基本的书;第二个“圈是与自己从事专业 或职业相关的部分,目的是打基础,拓展专业视野,活跃思维;第三个“圈”是核心部分,这部分书 能够进一步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且能帮助自己加深理解甚至提出专业见解,应有 明确的阅读指向。他还说,读书可以养性.可以练脑,这不仅是能力,也是涵养,是素质,是一种 高雅的生活方式,每位语文教师都应有自己的精神“自留地”。张玉新教授强调,读书是语文教 师的职业要求,老师的当务之急是“啃”读一本垫底儿的书。

10、关于“啃”什么,他建议可以补短与 扬长结合,围绕教学的刚需,同时关照专业发展的“长需和新的发展需求等。他还以生动鲜 活的例子阐释了怎么“啃”读。他认为,书底儿的厚度决定了其专业发展的高度,每一位优秀教 师都有一部成功的阅读史。语文教师自己不具备语文的核心素养,不可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 养。为中国未来而读,语文教师要先读起来。(摘编自为中国未来而读2019阅读行动研讨会在长春举行2019年7月) 材料二:中小学生不喜欢阅读名著、读不懂名著的现象并不少见。即便一些在幼儿阶段读着大量绘 本长大、有着良好阅读兴趣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仍然面临着阅读层次不高、阅读能力较弱等 问题。长期以来,给儿童和青少年推荐

11、哪些经典名著、如何指导他们阅读经典名著却往往众说纷 纭,缺乏有效的名著阅读策略和指导方法。很多教师和家长往往采取灌输的方式,甚至不惜采 取布置作业等强制性手段,硬性要求儿童和青少年阅读名著,这样做不但不能唤起儿童和青少 年对名著的阅读热情,还会伤害他们的感情,把本来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给扼杀掉。用科学的方法让孩子阅读名著,爱上名著,努力培植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是每 一名家长的责任,更是每一名教师的责任。愿更多的教师和家长都能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帮助 儿童和青少年阅读,为他们搭起通往未来的阅读之桥。(摘编自刘殿波请给名著阅读以科学的指引) 材料三:王迪介绍,自己的阅读体

12、验经常带给她教学灵感,设计出一些点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 中一个点子就是用习题的形式让学生与小说对话,就是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这些题目时而关 注情节,时而关注人物.时而聚焦主题,时而又聚焦写法。虽只是一点一滴.但是润物细无声,焉 知不会在某个际遇中催生出一朵花、一束果、一个春天。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教师张萍萍如此分解通向阅读的途径:阅读之前先要放 手,这是学生不被打扰的一种自然状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15分钟是一个底线;在活动驱动 阶段,反复走进文本。老师可以设计关于了解作家作品、把握情节、理解人物、主题解读等内容, 录制成一个小小的微课,然后放到网上让学生课后自己选择阅读;进入研

13、读环节.在学习调研的 基础之上再进行教学设计。比如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时候,就做些荒岛生存手册、漂流地图、鲁 滨逊的警示录。读昆虫记,就让孩子们用可爱的小精灵们去创作诗歌。徐杰认为,很多语文老师在评价阶段就是布置学生写读后感。还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在每页 都要圈、点、勾、画。其实一本书中有些章节需要精读.有些章节可以泛读,因此要区别对待。同 时,应尊重个体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基础,不搞“一刀切。(摘编自阅读不是套路,是精神成长)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2019年7月13日,以“新课程与名著阅读”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吉林长春举行,温儒敏等专 家做了典型性发言。B. 读书是语文

14、教师的职业要求,语文老师应“啃”读一些垫底儿的书,以便耕耘自己的精神 “自留地。C. 由于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正确的指导方法,致使一些在幼儿阶段有良好阅读兴趣的孩 子,进入小学后阅读层次不高。D. 张萍萍认为学生阅读时要放手,读什么、读多久让学生决定,让学生处于不被打扰的一种 自然状态。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读书可以养性,可以练脑,是涵养和素质的体现,是语文老师应有的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B. 语文教师要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既要读中外文化经典,还要读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和职业 素养的书。C. 采取布置作业等强制性手段,硬性要求青少年阅读名著,只会伤害孩子的

15、感情.挫伤阅读 的积极性,不会有任何有益的效果。D. 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做些荒岛生存手册、漂流地图,有利于学生梳理文章脉络,能增强学 生记忆。6. 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语文老师如何才能当好“读书种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祝福选段,按要求完成79题。 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桌 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 下烧火。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 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 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痕,不就是那时 撞坏的么?“唔唔。”她含胡的回答。“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我么?。”“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