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月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120783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月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月考2011.10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共 14 分。每小题 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笨拙(zhu) 负载(zi) 符合(f) 扣人心弦(xin)B参差(c) 坎坷(k) 怪癖(p) 根深蒂固(d)C逮住(di) 联袂(mi) 订正(dng) 满载而归(zi)D庇护(b) 强迫(qing) 拮据(j) 毛遂自荐(s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 A辨别 诘责 娇贵 今非昔比B测隐 隔阂 勾留 厚此薄彼C涣散 闲瑕 急躁 漠不关心D蜡烛

2、 荒费 博学 举一反三3下列句子中加点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造化之功,说明自然环境对人格形成有巨大影响。B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认识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培养人才是长期艰巨的工作。C我们在学习上要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这样学习成绩才能更快地提高。D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文化比较研究,外国学者的观点对于我们认识自己是有益的。4对下列句子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京新的地铁规划表明,到 2020 年将超过 1000 公里,并且向河北延伸。修改:将“表明”删掉。B2010 年的广州亚运会是亚运会中历届比赛

3、项目最多、参赛运动员最多的一届。修改:将“历届”调到“亚运会中”的前面。C油价上涨使各国开始寻找石油的替代能源,然而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受到极大关注。修改:在“受到”后加上“人们的” 。D有关部门组织的大学生“支教帮扶”的热潮,受到了山区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修改:删掉“有关部门组织的” 。25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 ;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 , ; ,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再苦是没有的了。为

4、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 虽失意不苦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虽贫不苦A B C D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在我们头顶五六丈的上空,发出一声可怕的霹雳,天空被彻底震裂了,震碎了。理解: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霹 雳的威力之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 强调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 难,表 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C天边几颗调皮的星星,时隐时现,似乎在不知疲倦地和月亮捉着迷

5、藏。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 动地写出了星星时隐时现 的情态。D看着眼前的木槿,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半截了,还开花!土埋半截了,还开花!理解: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木槿的顽强精神,表达了作者的震撼与赞美之情。7.下列作家、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 ) 陶渊明 杜 甫 刘禹锡 欧阳修 马致远 钱塘湖春行 小石潭记 登飞来峰 A B C D二、填空(共6分)8默写(1) ;思而不学则殆。 (2) ,五十弦翻塞外声。(3)无可奈何花落去, 。 (4) ,愁云惨淡万里凝。(5)但愿人长久, 。 (6) ,随君直到夜郎西。三、综合性学习(共 8 分)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

6、在本月举行“中华文化活动周”主题活动。你所在的班级选定了“茶文化”这个主题,要向全校师生宣传我国的茶文化,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9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3分)材料一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3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刘禹锡的尝茶 、苏轼的咏茶 、文徵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 ,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

7、,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 。 “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秉承的礼仪美德。材料二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韩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10你所在的小组打算就人们喜欢茶的原因进行一次调查,以下是对几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的采访记录。请你根据记录概括出茶为大家所欢迎的三个原因。 (3 分)茶楼老板:我们茶楼从环境设计到经营方式都突出了传统茶文化特色,

8、所以茶客盈门,我们的收入也就很好啦。年轻白领:我也喜欢上了喝茶。我发现工作压力大时,坐下来喝喝茶,就会感觉放松不少,心情也不那么烦躁了。退休老人:你还别看这茶不起眼儿,医生说它既能预防许多老年病,又能对身体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这不,我每天都喝茶!原因一_ 原因二_ 原因三_11苏轼任杭州刺史时,经常泛舟西湖,品茗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现在有人要在西湖边开一间“东坡茶社” ,请从下面苏轼的诗作中挑选两句作为茶社门前的对联。 (只填序号) (2 分)从来佳茗似佳人 日高人渴漫思茶 欲把西湖比西子 尝尽溪茶与山茗上联:_ 下联:_四、文言文阅读。 (共 14 分)阅读岳阳楼记 ,完成第 1

9、215 题。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 汤汤,横无 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 怀乡, 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10、,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 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 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2解释加点词语。 (4 分)(1)至若春和景明 _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_ _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前人之述备矣 13翻译文言语句。 (4 分)(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_ (2)微斯人,吾谁与归?_ 14文段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4 分)_ , _;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

11、子是_ , _。15选文虽然表现了登楼者的两种不同情感,但是产生的原因相同。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登楼者产生悲喜之情的原因是什么。 (2 分)_ _ 五、现代文阅读(共 25 分)(一)阅读贾平凹的泉 ,回答下列问题。 (13 分)泉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 击折断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裂开四块,只有锯下来,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后来,我回乡去,不能不去看它了。这棵老槐,打我记事起,它就在 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落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世上什么都光

12、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立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 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曲了 。于是,他们飞来了,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 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5如今我回来了,离开了老槐,多年的游子回来了。一站在村口,就急切切看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里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 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灭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再也不能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棵刺眼痛心的 树

13、桩了吗?!我再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地沧桑的残酷, 蕴藏着的一腔对 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 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 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 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爸爸, 树没有了。 ”“没有了。 ” “爸爸也想槐树吗?”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并没有尽然就霎时消失了。“爸爸, ”小儿突然说, “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 样的声音呢。 ”11唉,这孩子,为什么要偏偏这样说呢?是水一样的声音,这我是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12“爸爸,水还 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 “你瞧, 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 树桩看去,一下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