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先习题(教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1186219 上传时间:2020-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先习题(教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先习题(教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先习题(教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先习题(教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先习题(教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先习题(教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先习题(教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测试题(总分120分)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39分)1.对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奉璧奏秦王 奏:进献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谢:道歉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偷偷地D.臣请就汤镬 就:接受【解析】选C。间:抄小路。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徒:只是B臣等不肖,请辞去 请:请求C独畏廉将军哉 独:难道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最终解析:选B。请:请允许我们。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毕礼而归之A臣舍人相如止臣曰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五十者可以

2、衣帛矣解析:选A。“止”与例句中的“归”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B项,形容词作动词,尊重。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D项,名词作动词,穿。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拜送书于庭B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C从径道亡D可予不解析:选C。A项中“庭”通“廷”;B项中“缪”通“穆”;D项中“不”通“否”。5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A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C徒见欺D大王来何操解析:选A。A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B项,疑问句;C项,被动句;D项,宾语前置句。6.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A.左右欲刃相如 刃:杀B.赵王鼓瑟 鼓:击鼓C.顾召赵御史 顾:回头 D.相如引车避匿 引:调转【解析】选B。鼓:演奏。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B.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C.召有司案图D.拜送书于庭【解析】选B。A.“质”同“锧”;C.“案”同“按”;D.“庭”同“廷”。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舍相如广成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廷叱之 秦王恐其破璧庸人尚羞之 宁许以负秦曲A./B./C./D./【解析】选A。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9.加点字的

4、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A )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百者多徒行10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D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 B C D11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B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而相如廷叱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相如素贱人

5、素:向来B顾吾念之 顾:回头看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D相如引车避匿 引:调转解析:选B。顾:只是,不过。1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A相如每朝时 B大王必欲急臣C而相如廷叱之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解析:选D。D项,与例句同,均为意动用法。A项,名词用作动词;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项,名词用作状语。二、翻译题:(35分)(1)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译文:_(2)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文:_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译文:_(4)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_(5) 均之二策,宁

6、许以负秦曲。译文:_(6)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文:_(7)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译文:_三、文学常识:(17分)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通史,又名太史公书。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 到 时共约的历史,鲁迅先生评之为“ ”。全书体例包括 、 、 、 、 五部分,共篇。作者 ,字 ,是 朝伟大的 家、 家 家。纪传体 黄帝 汉武帝 3000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世家、列传、表、书、130司马迁 子长 西汉 史学 文学 思想四,课外延伸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

7、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

8、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日击数牛飨士 飨:用酒食慰劳B赵王让李牧 让:责备C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田:在野外D匈奴小入,详北不胜 北:失败解析:选C。田:名词作动词,种田。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然匈奴以李牧为怯 徒以吾两人在也B.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C.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D.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解析:选C

9、。乃:副词,才。A.动词,认为/连词,因为。B.假设连词,即使/转折连词,虽然。D.代词,这/代词,自己。16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牧守边时,对地方的军政事务有极大的权力,甚至不听赵王向敌人进攻的命令,因此招致赵王极大的不满,曾经一度被撤职。B李牧为赵国防守北部边防,因为害怕匈奴的凶猛而一直采取以防守为主的方针,但总的来看,李牧守边是有成绩的。C赵国对匈奴作战之所以取得胜利,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匈奴轻敌,二是赵军斗志昂扬,三是李牧指挥得当。D赵国守边士卒对匈奴的屡次入侵忍无可忍,一致向李牧请战,李牧迫不得已,才只好下达了作战的命令。解析:选C。A项,错在“不听赵王向

10、敌人进攻的命令”。文中无此意。B项,说“害怕匈奴”不妥。D项,说李牧“迫不得已”不妥。17,翻译:(10分)(1)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译文:_(2)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译文:_参考译文: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市场贸易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

11、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当时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大量放牧牲蓄,让百姓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