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1185659 上传时间:2020-05-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本溪高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24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用复合陶范铸造鬼斧神工的青铜器 成为中国青铜文明的标志性工艺 考古发掘出 夏商时期大量的青铜爵 鼎和箭头 这些技术成果主要体现了 A 人与自然的关系 B 满足战争的需要 C 提高生活品质 D 人与人的关系 2 殷人尊神事鬼 崇尚巫术 周人则敬天保民 崇尚礼乐教化 这反映出商周时期 A 生产力的逐渐提高 B 神本到民本的演变 C 统治思想日益成熟 D 儒家思想已经产生 3 据睡虎地秦简记载 盗采桑叶即使价值不满一钱也要给以服劳役三十天

2、的处罚 更 有甚者 吕氏春秋 记载 公元前518 年 楚国边邑卑梁的女子和吴国女子争桑 引 起了两国之间的战争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春秋战国时期 A 各国普遍法律严酷B 丝织业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C 阶级矛盾趋于尖锐D 诸侯国之间争霸战争的频繁 4 商鞅曾说 不观时俗 不察国本 则其法立而民乱 据记载 秦律规定黔首可以从 官府无偿分到田地 耕牛 铁质农具 种子和宅地的权利 为增加农业人口 招 徕 三晋之民 至秦国境内垦荒 材料表明 A 秦统治者对农业的极度重视B秦律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C秦律制定结合了自身的特点D 秦律影响了后世的重农思想 5 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 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 主考官

3、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 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 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 这个过程简称 通榜 这一做法 A 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B 容易影响科举制度的公平 C 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D 强化了唐朝君主专制制度 6 汉武帝时期 一些官员鉴于战国时期诸侯大夫专擅 山泽之利 导致独霸一方 并认为 鼓金煮盐 其势必深居幽谷 而人民所罕至 奸猾交通山海之际 恐生大奸 极力主张推行 盐铁官营 政策 这表明该政策实施的目的是 A 稳定社会秩序B 巩固中央集权C 增加财政收入D 抑制豪强势力 7 吴宗国认为 从政府机构看 秦和汉初 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 离 卿 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

4、的意味 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 人服务的色彩 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 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这反映出 A 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B 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 等级森严 C 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D 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 8 许倬云在 汉坚实唐宏大宋稳定 一文中写到 两汉的坚实基础 隋唐的宏大规 模 转变为中国文化的稳定结构 从此以后 中国两度面对外族的完全征服 还能重 新站起来 这里强调的 中国还能重新站起来 的因素是 A 万众一心的民族心理B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C 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D 地域辽阔的国土面积 9 宋代租佃制盛行 农民往往与土地所有者缔结

5、契约 依 契约分 收成 适应这 一变化 一种城乡分开 有产户无产户区分的新的户籍制度在北宋前期形成 这表明 北宋时 A 自耕小农衰退B契约精神形成C政策适时调整D 农民依附松弛 10 汉代对于新农具和耕作方式的推广力度很大 效果明显 据史书记载 汉章帝时 比年牛多疾疫 垦田减少 谷价颇贵 人以流亡 这反映了 A 牛耕广泛普及 影响农业发展B 医疗条件低下 抗灾能力较弱 C 政府救灾不力 流亡农民普遍D 商人哄抬物价 农民生活困难 11 光绪十三年 1887 在山东牛庄 土纱每包 300 斤 售价银 87 两 而洋纱只售 57 两 这意味着 A 中国纱质量较高B 中国纱供不应求 C 洋纱竞争力较

6、强D 洋纱遭受了抵制 12 英 贝斯福在参观了金陵制造局后写道 中国总办和官吏们似乎不了解他们在 制造什么 为什么制造 机器是现代的 头等的 但用来制造过时的无用的军需品 他们正在大量制造一种小炮 只能发射一磅重的炮弹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国营企业的通病B 外国技术的限制 C 工人素质的低下D 封建管理的落后 13 下表为近代中国工人罢工 部分 的状况 时间 地点企业原因 1868 上海耶松船厂反对工头克扣工资 1883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反对延长劳动时间 1912 汉口俄商砖茶厂反对俄国策划外蒙 独立 1915 上海 长沙码头 日资企业 对日本与袁世凯签订 二十一 条 1916 天津 北

7、京等 地工人支援 法资企业 各业工人组 织 工团 领导斗争 反对法国强占天津老西开 扩 大租界 这反映出 A 工人阶级斗争由自发逐渐走向自觉 B 中华民族的民族民主意识不断觉醒 C 民族矛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 马列主义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发展 14 20 世纪 30 年代 著名学者顾颉刚发表了一篇文章 中华民族是一个 提出要警 惕 民族自决 之类的口号 提出以 文化集团 来替代 民族 的划分 要绝对 郑重使用 民族 二字 这一主张 A国家现实政治需要的产物 B 带有狭隘民族主义的特征 C中华民族开始觉醒的结果 D 民族融合推动的学术争鸣 15 下图是 1960 和 1962 年全国大中型

8、施工项目数据图 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A 调整政策效果明显B 经济面临严重困难 C 左倾错误有所蔓延D 工业发展遭受重挫 16 1987 年与 1985 年相比 国家用于生产和建设的资金 由财政筹集的从76 6 下降 到 31 2 由银行筹集的从 23 4 上升到 68 8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国家财政收入减少B民间建设资金增加 C国家管理模式转变D 对外开放规模扩大 17 1985 年 1 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发 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 规 定 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 按照不同情况 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 市场收购 任何单位都不得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 该政策

9、的直接目的是 A 推广家庭承包责任制B 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C 减轻农民 农村负担D 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18 1979 年元旦 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布 停止炮击金门 这意味着 A 开始放弃武力统一B中美建交出现契机 C中国统一方针转变D 寻求国共再次合作 19 在古代雅典 每个官员在任职前 都要登上那块宰牲祭供的石头宣誓说 他们将公 正地和依法地从政 而绝不以他们的职务接受礼物 如果他们接受任何东西 他们就 要立一金像 宣誓之后 他们就到卫城去 在那里再次进行这样的宣誓 然后才就职 这表明雅典政治 A 具有形式主义特征B 强调官员公正廉洁 C 彰显权力制衡精神D 体现法律至上原则 20 罗马

10、法规定 在宣判前 即使证据确凿 也只能称为犯罪嫌疑人 宣判之后才可以 称为罪犯 这一规定 A 推动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 体现出罗马法追求执法程序的正义 C 确保了罗马境内全体居民权利平等 D 表明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21 在欧文看来 尽管工人对资本家的愤怒是有理由的 但把 人间地狱 变成地上天 堂 不能靠愤怒 不能靠阶级斗争 而只能靠宣传 示范 从而争取舆论 材料说明 欧文为实现其理想选择 A 革命道路B 改良道路C 空想道路D 科学道路 22 新全球通史一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一书中认为 虽然直到1917 年俄国革命 社 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 但是他们的批评 连同保

11、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 起 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这表明 A 工人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B 工人运动直到俄国革命时才取得胜利 C 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是成功的必要途径 D 对资产阶级政府的批评是斗争的有效方式 2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中写到 在那动乱的一九一七年的四月 吓得昏头昏脑的小 市民 早上起来 揉着惺忪的睡眼 推开窗户 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 今 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 这表明当时的俄国 A 人民政治意识较强 关注时事B 临时政府统治不善 更迭频繁 C 无产阶级斗争不断 革命兴起D 沙皇政府不甘失败 大肆破坏 24 1947 年 6 月 美国提出了马歇尔

12、计划 但要求先查明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 制定统一的经济计划 然后确定援助份额 苏联则主张应查明受援国对美援的需求 然后由美国负责提供援助 由此可知 A 苏联明确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 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 C 双方分歧的实质是国家主权的独立性 D 马歇尔计划导致欧洲出现对峙的局面 二 非选择题 共 160 分 第 25 26 题为必考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7 29 题为选考题 可任选一题作答 25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 明中叶以降 江南市镇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 工商业蓬勃发展 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 苏州 成为全国最为奢华的城市 康熙 淞南志 说

13、自明朝以来 人有恒产 多奢少俭 入清以后 饮食服饰竞以奢靡相尚 面对这股奢靡之风 明中叶松江人陆楫在 蒹葭堂杂著 中提出了 奢能致富 的观点 他认为 先富而后奢 先贫而后俭 彼有所损 则此有所益 吾未见奢之足以贫天下也 还说 余每博观天下大势 大抵其地奢则民必易为生 其地俭则其 民必不易为生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这种奢华之风是由于普遍的轻商贱商导致其内心的自卑而进行自我夸耀的 表现 摘编自樊树志 江南市镇 传统的变革 等 材料二 十字军东征 1096 年 1291 年 为意大利开启了新的财路 为欧洲带来了一股东方的奢华风 东征不仅使欧洲的贵族了解了东方的豪华 也为意大利人开辟了东方贸易的道路 奢

14、侈消费在当时 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已经形成一股相当盛行的风气了 15 世纪中期 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颁布了 禁奢条例 企图限制人们的过度的消费 特别 是在女性的服饰和宴会的用度方面 但是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 每当上流社会 大摆筵席或是举办各种社交活动时 宾客们的穿戴总是争芳斗艳 琳琅满目 摘编自范广寅 丈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奢侈 消费 1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中国明朝中后期和十四 五世纪欧洲社会消费观的共同 特点以及各自出现的背景 19 分 2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这种消费观对中国和欧洲社会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 6 分 26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2

15、分 材料1870 1987 部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表 美国的人均每小时总值 为 100 年份1870 1913 1950 1973 1987 德国5 50 30 64 80 日本19 18 15 46 31 英国104 78 57 67 81 美国100 100 100 100 100 请运用世界近现代经济史的相关史实 提炼表中的某一信息并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 主题鲜明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言之有理 27 历史 选修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5 分 材料 自元朝灭金 迄于元仁宗 科举制度在中原汉地停废几达一个世纪 此前元 朝用人制度 高级军政官员率多出自勋贵

16、子弟 皆世胄焉 中下级官员 很大一部 分都由吏员晋升 选拔吏员的实际标准 经常是 吏廉无才 不若亡廉而才 从忽必 烈时代开始 虽然历朝几次议行科举 但它总是被视为不急之务 1311年元仁宗继位 从十岁左右起 仁宗在大儒李孟的辅导下学习 被册立为太子以后 东宫的侍臣大多 数是汉人 仁宗一登基就宣布 朕所愿者 安百姓以图至治 然匪用儒士 何以致此 皇 庆二年 颁布行科举诏 每三年按右 左两榜分别取录 国族 和汉 南人士子 考 试科目分经义疑 时务策论等 经疑经义以观其学之底蕴 复策以经史时务以考其 用世之才 考试以程朱理学对儒学经典阐释为评判标准 元朝科举取士的规模相当有 限 但是科举制度在废止数十年之后被仁宗恢复 处于压抑状态中的士人 更把它看 作 文运将兴 的标志 据 元史 整理 1 根据材料 概括元仁宗恢复科举制的原因 9 分 2 根据材料 简要评析元仁宗恢复科举制 6 分 28 历史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 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1939 年 5 月 4 日至 9 月 16 日 在今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的诺门罕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哈 拉哈河中下游两岸 爆发了日本关东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