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1184890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试题一、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 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 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 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 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

2、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点睛: 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实际上是考查分封制的概念理解及其阶段特征。2. 有学者指出:战国时代晚期,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秦汉后经过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这反映了A. 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B. 皇帝制

3、度确立C. 官僚政治逐步确立D. 科举制度形成【答案】C【解析】材料未涉及中央控制地方的问题,不能说明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故A错误;皇帝制度的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材料并未涉及皇帝制度,故B错误;材料“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反映了官僚政治的确立,故C正确;秦汉时期没有科举制度,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错误选项,进行正确判断。3. 在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命题,秦实行郡县制,东汉实行州郡县制,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宋实行路府(

4、州)县制,元则实行省路府州县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这些王朝都对地方实施了绝对控制B. 三级管理体制优于两级管理体制C. 各朝地方管理体制因皇帝的好恶而调整D. 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制度在县制的基础上不断发生变化,故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D项正确。唐朝末年出现繁镇割据,没有体现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地方二级、三级管理体制的比较,无法推断出三级管理体制优于两级管理体制,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皇帝的因素影响地方管理体制的调整,故C项错误。4. 大明律规定:“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

5、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务要鞫问,穷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这一规定的出发点在于A. 避免吏治腐败B. 削弱宰相权力C. 完善明朝法制D. 抬高皇帝权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律条严禁官吏言宰执美政才德,意在防止下层官吏以言谄媚获取特殊利益,故A项正确;题干条文是针对“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而且明朝废除了宰相,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提供了单一的法律条款,没有其他法律内容参照,无法判定是否完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皇帝权威被抬高的信息,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避免吏治腐败5. 行政长官告示是古罗马

6、万民法最重要的渊源。行政长官告示一般包括三种因素:地中海商人通用的早已存在的商法;那些剔除了形式主义成分的公民法规定;行政官自己所认为的公平和正义的观念。据此可知,万民法A. 实现了公民与外邦人的平等B. 适应了帝国统治的现实需要C. 强化了传统立法成果的权威D. 是行政长官牟取私利的工具【答案】B【解析】在罗马帝国扩张过程中,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许多新问题、新矛盾,行政长官告示借鉴其他民族的法律,剔除公民法的形式主义,提倡公平正义,符合罗马帝国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护帝国的统治。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绝对,且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7、;材料反映的是立法形式的新变化,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点睛: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在罗马帝国建立以后,由于罗马的扩张,所控制的辽阔版图上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政治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许多公民法无法解决的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6. 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

8、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一致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A.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B. 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C. 内阁所有成员对国王负责D. 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可以看出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内阁制初见端倪,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C两项不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史实,应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的分析理解,根据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分析解

9、答。7. 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一个团结的强国提出的道歉、解释和赔偿,往往被认为满意而接受,如果是由一个无足轻重或弱小的州或邦联提出的话,就会被认为不满意而加以拒绝。”此观点旨在说明A. 建立联邦政府能适应国际形势B. 邦联政府阻碍了国家政治独立C. 美国面临严重的国外势力威胁D. 美国正处于国际社会的孤立中【答案】A【解析】“一个团结的强国提出的道歉、解释和赔偿,往往被认为满意而接受”说明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联邦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故A正确;美国独立后建立邦联政府,B错误;材料旨在强调建立“一个团结的强国”即联邦政府的重要性,C、D不符合材料主旨。8.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

10、,教科书编者在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并要求学生论述“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这反映出当时法国A. 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B. 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C. 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D. 政府强化国民共和意识【答案】D【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故AB错;材料只是“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并要求学生论述”,无法体现“成为社会共识”,排除C;从“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并要求学生论述”说明政府通过教育

11、强化国民共和意识,故D正确。9.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 领事裁判权B. 开放通商口岸C. 片面最惠国待遇D. 居住及租地权【答案】A【解析】题干大概意思是说,这个不平等条约里面规定,如果法国在五个通商口岸出现纠纷,应该交给法国官员办理,法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争执,中国官员不必过问,这应指的是领事裁判权,故选A;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10.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

12、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辛亥革命D. 国民大革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可知是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曾国藩创办的湘军、李鸿章创办的淮军,镇压运动。从此以后,地方汉族地主掌握军务。在这之前,从未有过。故答案选A。镇压义和团运动主要是八国联军,排除B;CD与“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不符合。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13、【名师点睛】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不同项目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背景颁布于太平天国强盛时期提出于太平天国衰落时期经济主张消灭剥削,平均分配土地和财物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群众基础满足了农民的利益要求,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得不到农民的拥护作用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没能实施特点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11. 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

14、!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A. 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B. 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 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D. 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03年”正值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已经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结合材料中的“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可知,作者旨在提醒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正确。从材料中分析可知,作者旨在提醒国人警惕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不是颂扬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呼吁列强保护弱国,排除B、C。题干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排除D

15、。故选A。【点睛】选择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信息,但有的题目其时间要素不是显性的,而是包含在题目的题干、材料或材料出处甚至是题目的释文当中。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表述,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教材,正确提取题目中有效的时间信息,确定其所述历史现象的时间。本题的解题关键之一是时间“1903年”,学生解题时可结合20世纪初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分析,有助于得出正确答案。12. 巴黎公社成立后,公社委员会规定,公社行政、司法等各部门的职位都交由普选产生的人担任,同时规定选举者可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并特别强调罢免权任何时候都不可剥夺。这说明巴黎公社A.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B. 注重群众的监督作用C. 实行了社会主义革命D. 得到了马克思的指导【答案】B【解析】材料“规定选举者可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并特别强调罢免权任何时候都不可剥夺”说明巴黎公社注重群众的监督作用,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巴黎公社的性质,故AC项错误;巴黎公社没有得到马克思的指导,故D项错误。13. “9月,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连续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