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课堂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qingbi****02000 文档编号:131157679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课堂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内科学》课堂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内科学》课堂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内科学》课堂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内科学》课堂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学》课堂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课堂教学大纲.doc(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科学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专业及相关专业一、课程简介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医学、医学影像学等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它是研究诊治人类各系统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更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关键。从前内科学的范围很广,还包括了传染病、神经病和精神病等,由于学科的发展,专业学科的形成,传染病、神经病和精神病等已由内科学分出,成为独立的学科。目前,内科学教研室主要承担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代谢与营养、结缔组织与风湿等8个系统疾病的教学任务,包括106学时的理论教学,80学时的临床见习任务。即使如此,依然是临床教学中最重要的理论课、

2、见习实习课和考试课。内科学学习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系统学习包括课堂系统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床见习。内科学理论与临床教学着重于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当然内科学理论教学还包括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和病理生理、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只有这样,对疾病才能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因此,内科学的学习过程又是对大学基础阶段所学知识的复习、掌握和临床应用。内科学(包括理论和临床教学)的教授与掌握的情况直接决定着毕业生的质量。理论教学采用全国统编教材,采用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联系临床,重点讲授某个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

3、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临床见习则要根据临床病人的情况,重点了解和掌握某个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同时,要了解和掌握临床基本操作规范,如病史的询问、体格检查、病例的书写、以及各种诊断穿刺、各种检查单的分析等,总而言之,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所学(包括诊断学所学)用于临床,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并巩固理论知识。故此,临床见习以见、以应用为主,方法多样,不拘一格,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毕业实习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临床诊疗实践,要将从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用于临床实践,来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来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进一步

4、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要求学生务必扎实地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毕业时能独立防治常见病,在毕业后通过临床实践,应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等活动,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二、课程目标(一)基本理论知识能阐述以下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肺部感染、COPD、肺心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脓肿、胸腔积液、支气管肺癌、肺血栓栓塞症、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心肌炎、心肌病、胃炎、消化性溃疡、原发性肝癌、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

5、急性胰腺炎、胃食管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慢性肾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血栓与止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腺垂体疾病、Cushing 综合征、嗜铬细胞瘤、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炎、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肥胖症、骨质疏松症、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症、强直性脊柱炎。在授课过程中,对所讲具体内容按照“重点阐述”、“详细讲解”和“一般介绍”三个层次表述。(二)基本技能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为进一步深化所学的基本知识,必须加强基本

6、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对常见疾病的诊治能力: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以及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分析处理能力;掌握常见操作技术,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穿、骨穿、静脉穿刺等;正确分析和解释常见仪技检查,如常见疾病的心电图和X线表现,以及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血气分析、甲状腺功能等;通过示教了解一些内镜检查和心脏、血管方面的介入检查与治疗。(三)基本素质1态度 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的指导思想。并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循证医学的思想贯穿到教学中去。在临床教学中,老师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医德要

7、求学生、影响学生,使其热爱本职工作,未来做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2能力 适应教学模式的转变,改革教学法,采用启发式教学,由浅入深,理论联系临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科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3体质 良好的体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所必备的,也是内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学时分配(理论课,共106学时)1呼吸系统(共18学时):肺部感染2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 肺心病2 呼吸衰竭2 支气管哮喘2 肺结核4 肺脓肿、胸腔积液2 支气管肺癌2 2循环系统(共22学时):心功能衰竭2 心律失常4 高血压病2 冠心病6 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2心脏瓣膜病2

8、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2 心肌炎、心肌病2 3消化系统(共18学时):胃炎、消化性溃疡4 原发性肝癌2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4 肝性脑病2 急性胰腺炎2 胃食管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2 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24泌尿系统(共8学时):肾脏病总论、肾小球疾病概述2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2 泌尿系感染2 慢性肾功能衰竭25血液系统(共16学时):血液病总论、再障2 缺铁性贫血2 溶血性贫血2 白血病4 淋巴瘤2 血栓与止血功能障碍性疾病4 6内分泌系统(共8学时):总论、腺垂体疾病2 肾上腺疾病(Cushing 综合征、嗜铬细胞瘤)2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炎

9、4 7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共12学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6 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2 肥胖症、骨质疏松症2 痛风28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共6学时):总论1 系统性红斑狼疮2 类风湿性关节炎1 干燥综合症1 强直性脊柱炎1一呼吸系统:肺部感染慢阻肺肺心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脓肿、胸腔积液支气管肺癌 22222422二循环系统:心功能衰竭 心律失常 高血压病 冠心病 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心脏瓣膜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 心肌炎、心肌病 24262222三消化系统:胃炎、消化性溃疡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肝性脑病 急性胰腺炎 胃食管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 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

10、4242222四泌尿系统:肾脏病总论、肾小球疾病概述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泌尿系感染 慢性肾功能衰竭 2222五血液系统:血液病总论、再障 缺铁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白血病 淋巴瘤 血栓与止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222424六内分泌系统:总论、腺垂体疾病 肾上腺疾病(Cushing 综合征、嗜铬细胞瘤)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肿、甲亢、甲减、甲状腺炎) 224七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肥胖症、骨质疏松症 痛风 6222八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总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121共计106四、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第一篇 绪 论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第一单元

11、肺炎目标1熟悉肺炎的分类,掌握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念、病原菌种上的不同及肺炎的诊断依据、诊断程序。2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3熟悉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内容概述一、肺炎的三种分类方法,强调病因分类和患病环境分类的重要性。从患病环境分类重点阐述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念及其病原菌的区别。从病因分类指出细菌性肺炎最多见,近20年致病菌变迁规律,新病原体出现,非致病菌成为机会致病菌,真菌发病率增加。本章以肺炎球菌肺炎为代表重点讨论。一般介绍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二、 肺炎的诊断程序(1)确定肺炎诊断 重点阐述肺炎的诊断依据。

12、(2)评估严重程度 详细讲解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3)确定病原体肺炎球菌肺炎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详细讲解肺炎球菌的生物特性、分型和致病性,机体的抵抗力和诱发因素。二、病理1详细讲解肺炎球菌肺炎的典型病理变化。2详细讲解肺炎球菌不损害肺泡结构,病变消散后肺泡结构完全恢复正常,病变可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三、临床表现1详细讲解发病诱因和先驱症状。2重点阐述典型的临床表现。3重点阐述严重的中毒症状,包括消化道症状、神经症状及末梢循环衰竭的症状。4体征:全身表现和肺部体征,重点阐述典型肺实变体征。四、实验室及X线检查一般介绍血常规、痰涂片、痰培养及血培养;详细讲解X线表现:呈肺段、肺叶性实

13、变。五、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重点阐述症状及体征、血白细胞增多,痰(和血)细菌培养和X线显示肺实变作出诊断。2鉴别诊断 一般介绍与其它细菌性肺炎相鉴别、与胸膜炎、肺脓肿、肺结核、肺梗塞、肺癌相鉴别。六、治疗1重点阐述抗菌治疗:首选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药物。2一般介绍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葡萄球菌肺炎一般介绍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类型、发病机理,病理特点,临床表现,X线特点及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为非细菌性肺炎,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性。一般介绍支原体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真菌性肺炎一般介绍真菌性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临床表现,X线特点及治疗。第二

14、单元 肺脓肿目标1掌握肺脓肿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2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发病机理。3了解外科治疗的适应症内容 一、概述 说明肺脓肿是化脓性肺炎中心坏死、液化后排出形成脓腔,X线表现为含有气液平面的空洞。二、病因及发病机理(重点阐述) 多为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说明厌氧菌感染的重要性。阐述及口腔感染、手术、昏迷等吸入性肺脓肿发病诱因,阐明血源性肺脓肿、继发性肺脓肿的发病机制。三、病理 病理变化及演变期,好发部位。四、临床表现(详细讲解) 症状、肺实变体征、空洞体征、杵状指、并发症大咯血、脓胸等。五、实验室检查和X线表现(详细讲解) 痰液特点,细菌培养,血沉,X线显示带液平的空洞。六、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重点阐述) 病史、体征、血常规、胸片(2)鉴别诊断(详细讲解) 应与细菌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空洞性肺结核继发感染、肺癌合并肺脓肿相鉴别。七、治疗 重点阐述抗菌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强调早期、足量、疗程较长的重要性,抗菌素的针对性、体位引流的重要性。手术治疗的适应症。第三单元 胸腔积液目标1掌握胸腔积液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原则。2熟悉胸腔积液的病因和发生机理。3了解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内容一、概述 重点阐述胸腔积液的定义,详细讲解胸水循环机制。二、病因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