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计划方案策划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1157558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计划方案策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计划方案策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计划方案策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计划方案策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计划方案策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计划方案策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计划方案策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 指导思想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总揽,重点突出民生优先、转型升级、工业强区、生态建设、开放创新和党建工程六大战略,全面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二) 基本原则1、坚持解放思想、奋勇争先的原则。按照自治区、市和区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学赶先进为

2、目标,不断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抢先一步,努力争创一流业绩。 2、坚持与既定发展思路相衔接的原则。把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与区委、政府确定的总体发展思路有机衔接、协调互动,坚定不移地加快结构调整,突出抓好 “六大战略”,保持工作推进的连续性。3、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原则。把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4、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在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全区经济实力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资源、人与环境、人与人和谐发展。5、坚持“两个务必”、真抓实干的原则。务必继续

3、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二、奋斗目标(一)总体目标到2017年末,力争全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96.5%以上,年均提高2.92个百分点,提前三年在全区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其中:人均GDP、全社会研发经费(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城镇登记失业率、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公民自身满意度、社会安全指数、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

4、庭消费支出比重、平均受教育年限、耕地面积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等20项指标实现程度达到10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实现程度达到8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实现程度达到95%,单位GDP能耗实现程度达到40% (具体实现情况附表)。(二)具体目标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3项具体指标中,人均GDP、城镇人口比重、失业率、基尼系数、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恩格尔系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耕地面积指数等9项指标在2011年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2、其他14项未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标准的指标,要确保在2017年全部达到或超过全面小康社会标准,具体来看:(1)

5、 全社会研发经费(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到2017年达到2.5%以上,实现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5.02个百分点;(2)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到2017年达到40%以上,实现程度达到8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2.37个百分点;(3) 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为1)到2017年控制在2.7以,实现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15.58个百分点;(4) 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到2017年达到95%以上,实现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5.3个百分点;(5) 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到2017年达到100%,实现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16.67个百分点;(6)

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17年达到21000元,实现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1.98个百分点;(7)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到2017年达到30平方米以上,实现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0.18个百分点;(8)公民自身权利满意度到2017年达到90%以上,实现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1.3个百分点;(9)社会安全指数到2017年达到100%,实现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3.27个百分点;(10)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到2017年达到4.75%以上,实现程度达到95%,年均实现程度提高12.27个百分点;(11) 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到201

7、7年达到16%以上,实现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6.27个百分点;(12) 平均受教育年限到2017年达到11年以上,实现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0.12百分点;(13) 单位GDP能耗到2017年控制在2.0吨标准煤/万元以,实现程度达到4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2.23个百分点;(14) 环境质量指数到2017年达到100%,实现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2.32个百分点。通过以上14个监测指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和已达标9个监测指标的继续巩固,确保我区于2017年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总体实现程度达到96.5%,提前3年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三、实施步骤(一)

8、 启动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成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制定各项工作方案,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全面启动各项达标创建工作。(二)实施阶段(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根据2017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工作要求,对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指标,按照“已达标的指标抓巩固、可达到的指标抓到位、难度大的指标抓突破”的总体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明确序时进度,强势组织推进;认真开展小康认可度调查,了解人民群众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意见和建议;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开展小康为民系列服务,让群众共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9、成果;认真开展社会立体宣传,增强群众对小康的知晓率、认可度;完善小康统计监测制度,按季监测小康数据,按年度形成小康监测报告,客观、真实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三)整改提高阶段(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各指标推进单位要认真对照大武口区2017年全面小康实现情况计划表,逐项对照检查,查漏补缺,对2016年底仍未达标的指标要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抓好落实,确保年底前达标。同时要抓好各类小康指标资料、数据的整理、汇总工作,为迎接验收做好准备。(四)迎验阶段(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2017年8月底前,各指标推进部门把有关小康指标评审数据、资料,以书面形式报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领导

10、小组办公室;2017年10月底,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领导小组办公室完成数据收集及自评报告,并报上级部门;各指标监测部门做好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全面做好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验收准备工作。四、重点工作任务按照巩固、提升、攻坚三个层次,着力抓小康社会建设重点工作任务落实,确保在全区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一)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1、科学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经济转型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抉择,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新型产业链条的必由之路。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构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使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规模、效益同步提升。201

11、7年全区GDP达到亿元以上,人均GDP达到万美元以上,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 :60 :39 。 2、抓好工业转型,做强新型工业。应用高新技术、先进工艺和新装备,加速改造提升装备制造、电石化工、特色冶金、碳基材料、煤化工等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发展。加大对新型产业的引进和推进力度,大力培育和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区经济总量中比重。认真落实“强龙工程”、“育龙工程”等扶持企业发展政策,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展小微企业。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拉长产业链条,着力培育 “百亿”产业、“百亿”园区和“百亿”企业,使工业经济成为建设一流城市区的强大“引擎”,

12、确保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做活三产服务业。要着力构筑与工业化相配套、与城市化相协调、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实施环星海湖开发。加快环湖景观、水域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人口、产业聚集力和承载力。加快建设大武口区至沙湖、的旅游通道,以文化旅游业兴起带动餐饮、商贸、房地产等产业发展,把环星海湖建设成集旅游、生活、生态和谐统一的城市新功能区。抓好商贸流通业。要通过引外联构建大型专卖店、大卖场等知名流通中心,按照现代国际经营管理模式,提升商贸流通档次和消费水平。加快配套建设仓储中心、冷藏冷链中心、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食品加工中心,实现仓储、配送、冷藏一体化。推进

13、新兴服务业。要加快发展金融保险、证券投资、电子商务、信息资讯、中介服务和职业教育等,健全规一批政策咨询、法律服务、会计事务和就业服务为主的中介组织,完善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居民生活消费等信息平台,培育壮大职业教育基地。打造特色旅游业。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注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依托“沙湖”金字招牌,深度开发沙湖星海湖奇石山北武当等精品旅游线路,打响文化旅游品牌。突出抓好星海湖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加大文化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发展创意、动漫、影视等新兴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构建完善的城市功能体系1、稳步推进同城化发展。积极推进和一体化发

14、展,构建石银半小时经济圈,争取实施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尽快在教育、就业、卫生、医疗、通讯、金融等方面实现同城化。按照同城化要求,确定区位功能和产业发展方向,促进大武口区“东拓南进”。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保和社会化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居民生活基本同质化。2、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依托市、区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推进,加快重点区域、重点路域、重点社区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不断拓展覆盖面,完善城市功能。重点完善老城区改造安置,推进新区的绿化、硬化、美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实现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所有管网一次性全部入地,为居民提供一流的住房和配套设施,切实改善和提升居

15、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 3、健全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围绕产业规划、物业管理、社区服务和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廉洁高效、务实为民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精细化、科学化、规化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创建现代化社区。(三)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体系1、 加快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孵化园、大学生创业园、低成本创业街建设,支持科学人员、大学生、下岗职工、农民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产业促增收。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力度,使每名劳动者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提高劳务产业的刚性收入。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

16、道。探索城乡产业富民长效机制,以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以鼓励和支持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以扩大投资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建立农民增收政策扶持机制、贷款援助机制和技术培育机制。2、落实教育优先发展计划。认真落实市委、政府。加快各类幼儿园建设,优先支持农村实行学前免费教育,确保学前三年教育全覆盖。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校舍建设等方面向农村中小学倾斜,率先在全区创建义务教育资源,实现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全免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积极引进国知名院校在我区开办分校,把我区建成职业教育示基地。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建立健全符合区情、覆盖城乡、立体多维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尤其要关注失地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