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1153307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2018沈阳模拟)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B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需通过内环境才能进行C神经体液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正常人体内环境的pH为7.357.45解析:选B内环境指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媒介;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血浆pH为7.357.45。2(2017北京市顺义区二模)对于不能进食的病人,需要及时补充葡萄糖,临床上为患者输液时所用的通常是5%的葡萄糖溶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会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减

2、少B会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尿量减少C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人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D会导致进入血浆的CO2增多,血浆pH明显下降解析:选C注射葡萄糖溶液后,血糖含量增加,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相对增加;在胰岛素的作用下,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降低,其轴突末梢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人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因此临床上通常用5%的葡萄糖溶液为患者输液;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能使pH维持相对稳定,不会明显下降。3(2018银川育才中学月考)人体的组织细胞需通过

3、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下列选项所述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神经递质、胰岛素B大分子蛋白质类,如呼吸酶、载体蛋白、血红蛋白等C营养物质类,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D代谢废物类,如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解析:选B神经递质、胰岛素都由相应细胞产生进入细胞外液中发挥作用,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呼吸酶、载体蛋白、血红蛋白属于胞内蛋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进入细胞外液,通过血浆运输,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4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就是内环境B与组织液相比

4、,血浆含较多的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C体内细胞依赖于内环境,但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稳态是指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稳定不变解析:选B体液是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总称,而内环境仅由细胞外液组成;由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所以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纤维蛋白原等物质;体内细胞依赖于内环境,同时自身的代谢产物也要分泌到内环境,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5(2018开封一模)下列哪项叙述最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A维持体温相对稳定B维持体液的pH相对稳定C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相对平衡D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析

5、:选D内环境的稳态主要包括:血糖和氧的含量正常保证机体能量供应;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代谢废物因排出而含量较低防止机体中毒。由此可推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6.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代表体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渗透压明显偏低时将导致的量减少B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C内若产生乳酸,则会引起内pH的剧烈变化D若组织细胞为肌肉细胞,b为葡萄糖,则饥饿时肌肉细胞中的肌糖原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解析:选B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血浆渗透压明显偏低时将导致组织

6、液的量增多。血浆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正常机体通过调节可保持内环境稳态,故内产生乳酸不会引起内pH的剧烈变化。肌肉细胞中的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7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毛细血管壁破损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淋巴管阻塞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 B只有C只有 D解析:选D毛细血管壁破损、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均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淋巴管阻塞、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可引起组织液增多,以上情况均可引起组织水肿。8(2018合肥模拟)下面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

7、,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解析:选D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内环境稳态主要表现在:体温、血浆pH、血浆渗透压和血糖浓度等保持相对稳定,所以丙、丁可表示温度和酸碱度。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的稳定,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就会影响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9(2018齐鲁名校调研)关于下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a液、b液和c液共同构成了人体内

8、环境的主体B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胰岛素等通过b液运输到作用部位C流经胰腺组织细胞的血液中O2浓度下降,CO2浓度升高Db液周围的管壁破损或其含有的蛋白质减少均会造成a液增多解析:选B依据图示可知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的主体。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消化酶,不经过b液运输。流经胰腺组织细胞的血液中O2被组织细胞利用,浓度下降,同时产生的CO2通过组织液弥散到血浆中,血浆中CO2浓度升高。b液周围的管壁破损或其含有的蛋白质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吸水能力相对增强,造成a液增多。10.(2017山东师大附中期末)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血液中乳

9、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ab段上升是因为只进行无氧呼吸Cbc段下降的原因之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CO反应解析:选C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而不是只进行无氧呼吸;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的氧气;血浆中NaHCO3与ab段产生的乳酸反应,从而导致血液中乳酸浓度降低。二、非选择题11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A液为_,B液为_,C液为_

10、。(2)请从物质运输方式的特点上分析,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_等;血浆的pH为_,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内环境中的_来调节。(4)用文字和箭头表示A液、B液、C液之间的渗透关系。解析:(1)由题意和图示可知,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液)。(2)胰腺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其CO2的浓度高于组织液和毛细血管中CO2的浓度,CO2在体内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所以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人体血浆的pH为7.35

11、7.45,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来调节。(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血浆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组织液渗回毛细血管形成血浆,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但淋巴不能渗回组织液,只能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答案:(1)组织液血浆淋巴(液)(2)CO2在体内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胰腺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和毛细血管中的(3)温度7.357.45缓冲物质(4)血浆(B液)组织液(A液)淋巴(C液)(答案合理即可)12(2018长沙模拟)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_系统,b表示

12、_系统,c表示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系统。(2)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要穿过_层生物膜。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的调节网络下进行。(4)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细胞的途径为_(用箭头和文字表述)。解析:(1)由图分析可知,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泌尿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循环系统。(2)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5层生

13、物膜(肺泡壁细胞2层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红细胞1层膜)。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降低,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NaHCO3(缓冲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可以分解成CO2和水,血液中的CO2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下进行。(4)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消化系统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到达内环境后才能被细胞利用。答案:(1)呼吸消化泌尿循环(2)5降低(或下降)NaHCO3(3)神经体液

14、免疫(4)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13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大量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涨破,不透明的红细胞稀释液变成红色透明,这种现象称为溶血。红细胞在等渗溶液中,是否也会发生溶血呢?请根据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材料:人红细胞稀释液(红细胞形态正常);与人红细胞稀释液等渗的NaCl、NH4Cl、NH4Ac(醋酸氨)、NaNO3溶液;蒸馏水;试管等。(1)实验思路:取试管若干分5组,每组设置若干个_。在蒸馏水和4种等渗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人红细胞稀释液,观察计时从加入人红细胞稀释液开始到_为止,或10 min后停止实验。_。(2)实验结果:物质蒸馏水等渗溶液NaClNH4ClNH4AcNaNO3溶血时间(min)1.00不溶血9.677.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