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课件教程文件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1151624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1,0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课件教程文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课件教程文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课件教程文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课件教程文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课件教程文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课件教程文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课件教程文件(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一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 1 整体观念 1 定义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密切相联 人体受社会 生存环境影响 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 称之为整体观念 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与中医的生理 病理及诊治等各个方面 2 整体观念主要内容1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a 人体结构的整体性b 人体物质的整体性c 人体物质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d 人体功能的整体性 一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 2 症 病 证 的区别联系 1 症 指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单个的独立的具体表现 包括症状和体征 2 病 是机体发生病变时 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及规律所作的概括 3 证 指

2、证候 是对疾病过程中某一特定病理阶段的病因 病位 病性及病势 邪正盛衰 的高度概括 反映了病变本质 症 病 证 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症是证的依据 证的本质即是由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反映出来的 证是病的某一特定阶段病理变化的实质 中医学尤注重对证的辨识 二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 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积淀 用传统而古朴的语言 表达了丰富的哲理和辩证法思想 一 阴阳学说 概念 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 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既代表相对立的两个事物 又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不局限某一特定事物 阴阳的属性 最初划分阴阳的准则是向日和背日 一般说来 凡

3、活动的 上升的 温热的 明亮的 兴奋的 亢进的 功能的 属阳 静止的 下降的 寒冷的 晦暗的 抑制的 衰减的 物质的 属阴 二 阴阳五行学说 3 阴阳的基本内容 包括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 互相转化 4 在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组织结构 上部 体表 背部 六腑 气 阳下部 体内 腹部 五脏 血 阴 二 阴阳五行学说 说明生理功能阴阳的平衡协调 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 具体表现在物质与功能的消长平衡 物质是功能的基础 功能是物质的表现 生理活动消耗了物质与能量 又有助于物质的摄入和能量贮存 这种阴阳彼此不断的消长过程维持着动态平衡 说明病理变化疾病的发生就是阴阳失去动态平衡产生偏盛偏衰的结果

4、 阴胜则寒 阳胜则热 阳虚则寒 阴虚则热 二 阴阳五行学说 治疗上的应用 损有余 补不足 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阳胜则热 清热 阴胜则寒 祛寒阴虚则热 滋阴 阳虚则寒 温阳 归纳药性四气 温热 阳 寒凉 阴五味 辛甘 阳 酸苦咸 阴特性 升浮 阳 沉降 阴 二 五行学说五行是指自然界金 木 水 火 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它用 比类取象 的方法 将自然的事物作广泛的联系 根据其不同性质 作用 形态 分别归属五行之中 借以说明人体的脏腑组织 生理 病理以及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 阴阳五行学说 五行的属性归类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正确运用五行学说的 比类取象 可以帮助临床诊断 解释

5、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 指导治疗 制订具体的治疗法则 2 五行的相生相克 相生 依次递相资生 助长和促进关系 木 火 土 金 水 木 相克 有序的间相克制 制约关系 木 土 水 火 金 木 二 阴阳五行学说 经络学说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 是人体运行气血 联络脏腑 沟通内外 贯通上下的通路 共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这是主要部分 另外还有十二经别 十五别络 浮络 孙络 这是次要部分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部位 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 除此以外还有经外奇穴 阿是穴 这些穴位不在经穴之列 经络学说 十二正经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太阴在前 厥阴在中 少阴在后 上肢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阳明在前 少阳

6、在中 太阳在后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阳明在前 少阳在中 太阳在后 下肢足三阴经从足走胸 腹 太阴在前 厥阴在中 少阴在后 三 藏象 脏腑学说大致包括五脏 六腑 奇恒之腑的生理 病理 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及与脏腑组织的关系 着重讨论五脏六腑 五脏 心 肝 脾 肺 肾六腑 小肠 胆 胃 大肠 膀胱 三焦脏与腑构成表里关系 脏行气于腑 腑输精于脏 脏属阴 腑属阳 三 藏象 一 心与小肠心的功能 主血脉 主神志 开窍于舌 其华在面 与小肠相表里 主血脉 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 以营养全身的功能 主神志 神志指人的精神 思维 意识活动 即大脑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 三 藏象 开窍于舌 舌的色泽变化可以反

7、映心主血脉的功能 心的病变也可从舌上反映出来 舌为心之苗 其华在面 心的功能及气血变化可以从面部色泽有所反映 小肠的功能是泌别清浊 主化物 就是对胃下传的饮食物消化吸收 分成清和浊两部分 三 藏象 一 肝与胆肝的功能 主疏泄 主藏血 主筋其华在爪 开窍于目 与胆相表里 主疏泄 包括调畅气机 调节情志 促进消化 调理冲任等 主藏血 具有贮藏血液 调节血量以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根据人体不同生理状态改变血流量 三 藏象 主筋 其华在爪 全身筋膜和爪甲 有赖肝血滋养 才能强健有力 运动自如 坚韧 爪为筋之余 开窍于目 肝的病变易从目上反映出来 目能视物有赖肝气疏泄和肝血濡养 胆的功能 贮存和排泄胆汁 胆

8、为中精之腑 主决断 指控制自己意识和动作 判断准确 三 藏象 脾与胃脾的功能 主运化 主统血 主肌肉四肢 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 主运化 脾具有将饮食水谷化为精微并转输至全身以营养脏腑组织的功能 主统血 脾能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 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主肌肉四肢 肌肉四肢依靠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 才能肌肉发达 四肢轻灵 开窍于口 脾主运化功能正常 口味香甜 食欲好 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其华在唇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口唇的色泽变化可以反映全身气血的盈亏 三 藏象 胃的功能 主受纳 腐熟水谷 胃接受饮食水谷 并进行消化后 下传小肠 故胃称为 水谷之海 脾胃对饮食物消化吸收的功能称为 胃气 人以胃气为本

9、有胃气则生 无胃气则死 主降 胃气主降 保证饮食水谷不断下传和消化吸收 降指的是降浊 脾胃对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很重要 故称为 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胃主受纳 脾主运化 胃降浊 脾升清 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三 藏象 肺与大肠肺在脏腑位置最高 称 华盖 与大气相通 易受邪 毫毛必咳 又称 娇脏 肺的功能 主气 司呼吸 主宣发肃降 通调水道 外合皮毛 开窍于鼻 与大肠相表里 主气 司呼吸 肺主管人体呼吸运动 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三 藏象 主宣发 肃降 通调水道 肺吸入自界清气 通过肺的呼吸运动 将体内浊气排出体外 并肃清呼吸道异物 对体内水液输布 运行和排泄起疏通调节作用 外合皮毛 皮毛

10、依赖肺宣发的卫气和津液温养和润泽 才能发挥抵御外邪的功能 开窍于鼻 鼻的嗅觉与喉部的发音 有赖肺气的作用才能正常 大肠的功能 主传化糟粕 三 藏象 肾与膀胱肾的生理功能 藏精 主生殖与生长发育 主水 主纳气 主骨 生髓 其华在发 开窍于耳 与膀胱相表里 藏精 主生殖与生长发育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人始生 先成精 人的生 长 壮 老 已与肾精密切相关 齿 发 骨是观察肾精盛衰的标志 三 藏象 主水 指主持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 将浊中之清复归心肺 浊中之浊下流膀胱 排出体外 主纳气 指肾能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 而调节呼吸 保持呼吸均匀和有一定深度 肾气亏虚则呼多吸少 主骨 生髓

11、肾精资生骨髓 并养骨 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 齿为骨之余 牙齿好坏 坚损反映肾精盈亏 三 藏象 其华在发 肾藏精 精化血 血养发 发的生长与脱落 润泽与枯槁反映肾精的虚实 发为血之余 开窍于耳 耳的听觉功能 依赖肾中精气充养才正常 膀胱的功能 贮藏和排泄尿液 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业医不知脏腑 其病莫辩 用药无方 人体是有机整体 五脏六腑互相依赖而发挥正常的生理活动 主明则下安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四 病因病机 1 了解病因的概念及范畴 2 掌握六淫 疫疠 七情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3 理解痰饮 瘀血的概念及证候特点 4 了解饮食 劳逸 外伤 医源因素的含义 形成及致病特点 四 病因病机 从

12、整体观念来看 人与自然 人体的组织 器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们保持着平衡与协调任何打破这种平衡与协调导致疾病的因素 称之为病因中医学的病因学说在 金匮要略 有 千般灾难 不越三条 在 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更为明晰 它将病因概括为 外因 六淫内因 七情不内外因 饮食 劳倦 金刃所伤 四 病因病机 六气 风 寒 暑 湿 燥 火 六淫的共同特点 外感性 季节性 地域性 相兼性 转化性 四 病因病机六气的概念 风 寒 暑 湿 燥 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 六淫的概念 指风 寒 暑 湿 燥 火六种外感病邪 六气转化六淫的条件1 气候的异常转化 1 太过 不及 2 非其时而有其气3 气候变化过于急骤 暴冷 暴

13、热 2 机体适应能力的下降 四 病因病机 六淫致病特点 1 外感性 邪气来源于外界1 途径 邪从肌表 口鼻而入2 症状特点 浅在 肌表症状 恶寒发热 鼻塞 咽痛2 季节性 邪气与季节有关 春天 风邪 冬天 寒邪 夏天 暑邪 长夏 湿邪 秋天 燥邪3 地域性 与居住地区和环境有关西北高原 寒邪致病东南沿海 湿热邪气致病久居潮湿 湿邪致病4 相兼性 常两种或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侵犯人体 5 转化性 六淫致病在一定条件下 其证候可发生转化 四 病因病机 内生五邪 是六淫中除暑邪以外五种病邪 均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四 病因病机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 其性开泄 风邪善行数变 风为百病之长 六淫之首

14、风性主动 四 病因病机 1 风性轻扬开泄 易袭阳位A 开泄 使腠理开泄 多汗 恶风B 阳位 易侵犯头部 头痛易犯肺 鼻塞 咽痒 咳嗽 2 善行而数变A 善行 行无定处 病位游走不定如 风痹B 数变 发病急 变化快破伤风 发病急 皮疹 此起彼伏 变化快 四 病因病机 3 风性主动动 动摇不定 摇动的症状如 破伤风 抽搐 4 风为百病之长许多外邪常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 素问 骨空论 风者 百病之始也 四 病因病机 3 风邪致病后常见的临床表现与病证类型 1 临床表现 恶风 汗出 游走性关节疼痛 皮肤瘙痒 风疹块此起彼伏 四肢抽搐 面肌痉挛 麻木或口角歪斜 头痛 2 常见的临床证型 外风证 荨麻疹 瘾

15、疹 风痹 伤风感冒 外寒分为内寒特点 寒为阴邪 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寒性清澈 四 病因病机2 寒邪 四 病因病机 1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A 寒邪袭表 卫阳被遏 恶寒B 寒邪损伤人体阳气 伤脾阳 脘腹冷痛 吐泻 伤肾阳 手足厥冷 下利清谷 腰膝冷痛 2 寒性凝滞人体经脉气血凝滞 疼痛 得热痛减 如痹 关节冷痛 3 寒性收引A 腠理收缩闭塞 无汗B 经脉收缩 气血不畅 疼痛C 筋脉收缩挛急 筋脉关节屈伸不利 拘挛作痛 四 病因病机 4 寒性清澈分泌物与排泄物出现清稀状 如鼻流清涕 咯痰清稀3 寒邪致病后常见的临床表现与病证类型 1 临床表现 恶寒 无汗 手足厥冷 肢体疼痛 脘腹冷痛得温痛减 吐泻

16、等 2 常见病证 外寒证 寒痹 寒邪犯胃 暑为阳邪 其性炎热暑性升散 耗气伤津暑多挟湿 四 病因病机3 暑邪 四 病因病机 1 暑为阳邪 其性炎热阳热症状 高热 面赤 2 暑性升散 易伤津耗气A 升散 腠理开泄 多汗B 伤津耗气 津气两伤的症状 口渴喜饮 尿赤短少 气短乏力 3 暑气挟湿暑邪常挟湿侵犯人体 发热 烦渴 四肢困重 胸闷 大便溏而不爽 四 病因病机 3 暑邪致病后常见的临床表现与病证 1 临床表现 高热 面赤 口渴喜饮 汗多 四肢困重 胸闷 气短乏力 便溏不爽 2 病证 暑温病 伤暑 中暑 湿为阴邪 阻遏气机 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 四 病因病机4 湿邪 四 病因病机 1 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 损伤阳气A 阻滞气机 导致脏腑气机特别是脾胃气机不畅 胸闷 脘腹胀满 B 损伤阳气 损伤人体阳气 多在久病后 和损伤脾阳使脾阳不振 泄泻 脘腹冷痛 水肿 湿胜则阳微 叶天士 外感温热篇 2 湿性重浊A 重 沉重的症状 周身困重 头重如 湿痹 关节重痛B 浊 混浊的症状 面垢 眵多 尿浊 大便溏泄 带下病 四 病因病机 3 湿性粘滞A 粘滞的症状 大便粘滞B 病程的缠绵 疾病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