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讲解学习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1141406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讲解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讲解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讲解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讲解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讲解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讲解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讲解学习(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机工程学分析 座椅设计 座椅设计要求 座椅分类 工作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内容要点 座椅分类 休息为目的的安乐椅作业场所的工作椅其他功能椅 休息为目的的安乐椅 设计重点在于使人体得到最大的舒适感 消除身体的紧张与疲劳 合理的设计应使人体的压力感减至最小 各种舒适型座椅 作业场所的工作椅 工作座椅应尽可能使操作者保持舒适 稳定的坐姿同时能进行正确的工作操作 各种工作椅 其他功能椅 这类座椅以多种功能为设计重点 它可能与桌子配合 可能是工作 休息兼用 也可能是作为备用椅可以折叠收藏起来 各类功能椅 座椅设计的要求汇总 座椅的型式和尺度与坐的目的或动机有关 座椅的尺度必须与相对的人体测量值配合 座椅

2、的设计必须能提供坐在其上的人体有足够的支撑与稳定作用 座椅的设计必须能使坐在其上的人体改变其姿势 靠背 特别是在腰部的支撑 可降低脊柱所产生的紧张压力 座垫必须有充分的衬垫和适当的硬度 使之有助于将人体重量的压力分布于坐骨结节附近 工作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一 坐姿与座椅设计的人机工程学二 工作椅的设计要求三 工作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一 坐姿与座椅设计的人机工程学 坐姿是一种人体的自然姿势 它有很多的优点 可免除肌力疲劳 减少人体的耗能 比立姿更有利于血液的循环 也有助于操作者采取更为稳定的姿势 以进行各种精巧精细动作的任务 而且它也是操作足踏式控制装置的较佳姿势 但其也限制了人体的活动性 尤

3、其是在需要用手或手臂进行较大的出力或从事具有旋转动作时 坐姿较立姿不方便 此外 长期的坐姿对人体健康也有许多的不利 脊柱的不正常弯曲 人体主要支撑面上的压力等将产生不舒适感 FEDCBA G 肌肉活动度 脊椎骨依据其附近的肌肉和腱连接 椎骨的定位正是借助于肌腱的作用力 一旦脊椎偏离自然状态 肌腱组织就会受到相互压力 拉或压 的作用 使肌肉活动度增加 招致疲劳酸痛 三组不同坐姿的2 3腰椎背棘直肌肌电图 在挺直坐姿下 腰椎部位肌肉活动度高 因为腰椎前向拉直使肌肉组织紧张受力 提供靠背支承腰椎后 活动力则明显减小 躯干前倾时 背上方和肩部肌肉活动度高 以桌面作为前倾时手臂的支承并不能降低活动度 正

4、确的坐姿才能使坐在其上的人体容易地寻求到合适的腰椎支撑 正确的坐姿就是臀部距离靠背稍远一点 上身向后倾斜 双腿之间保持90 115 间 大 小腿之间保持100 120 之间 小腿与脚掌保持在85 95 之间 处于这种状态之下 人会感到舒适 轻松 腰椎支撑点 工作椅的设计要点 1 工作座椅的结构形式应尽可能与坐姿工作的各种操作活动要求相适应 应能使操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保持身体舒适 稳定并能进行准确地控制和操作 2 工作座椅的坐高和腰靠必须是可调节的 坐高调节范围在GB10000中 小腿加足高 即360 480mm之间 工作座椅坐面高度的调节方式可以是无极的或间隔20mm为一档的有级调节 工作座椅腰

5、靠高度的调节方式为165 210mm间的无级调节 3 工作座椅可调节部分的结构构造 必须易于调节 必须保证在椅子使用过程中不会改变已调节好的位置并不得松动4 工作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伤人的尖角锐边 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挤压 剪钳伤人的部位 工作椅的设计要点 5 无论操作者坐在座椅前部 中部还是往后靠 工作座椅坐面和腰靠结构均应使其感到安全 舒适 6 工作座椅腰靠结构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足够的刚性 在座椅固定不动的情况下 腰靠承受250N的水平方向作用力 腰靠倾角b不得超过115度 7 工作座椅一般不设扶手 需设扶手的座椅必须保证操作人员作业活动的安全性 8 工作座椅的结构材料和装饰

6、材料应耐用 阻燃 无毒 坐垫 腰靠 扶手的覆盖层应使用柔软 防滑 透气性好 吸汗的不导电材料制造 工作椅的主要参数数据 坐姿人体主要尺寸 座高 座高即座椅的高度 是座前沿中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座高是影响坐姿舒适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座高不合理会导致坐姿的不正确 而且容易使人体腰部产生疲劳 座面过高 则两腿悬空碰不到地面 体压有一部分分散在大腿部分 使大腿血管受到压迫 妨碍血液循环 座面过低 膝盖拱起 体压过于集中在坐骨上 时间久了会产生疼痛感 人体工程学研究表明 合理的座高应等于小腿加足高再加上25 30mm的鞋跟厚再减去10 20mm的活动余地 即 椅子高度 小腿加足高 鞋跟厚 适当空间 其中小

7、腿加足高一般应适合所有第5百分位以上的人 就办公座椅而言 其座高应比休息座椅稍高 且宜设计为可调节的以适应多数人使用 一般取400 440mm 如果是可调节的 可取380 480mm 座面 人体的骨盆下面有两块坐骨结节 在坐姿状态下 当座面呈近似水平时 可使两坐骨结节外侧的股骨处于正常的位置而不受过分的压迫 人体会感到舒适 当坐面呈斗形时 会使股骨向上转动 这种状态除了使股骨处于受压迫位置而承受载荷外 还造成髋部肌肉承受反常压迫 并使肘部和肩部受力 从而引起不舒适感 因此 座面的设计应该呈近似水平 避免斗形设计 座面宽度 座面宽度是由人体臀部尺寸加适当的活动范围而定的 办公座椅的座面宽度要尽可

8、能宽 因为必须要适合于身材高大的人 其相对应的人体测量尺寸是臀宽 因此 座宽的设计通常以女性臀宽尺寸的第95百分位为依据进行设计 座宽一般不小于380mm 国标GB T3326规定 靠背椅座位前沿宽 380mm 座面深度 座面深度是指椅子座面前沿至后沿的距离 在办公座椅设计过程中 座面不可过深 否则背部支撑点悬空 靠背失去作用 同时膝窝处会受到压迫 使小腿产生麻木感 座面也不可过浅 否则大腿前部悬空 重量会全部压在小腿上 会很快产生疲劳 人体工程学研究表明 座深以略小于座姿时大腿水平长度为宜 即 座深 坐深 60mm 间隙 国标GB T3326规定靠背椅座深为 靠背椅座深 340 420mm

9、座面倾角 通常椅子座面稍向后倾 首先防止臀部逐渐滑出座面而造成坐姿稳定性差 其次使背部能有所支撑 减轻坐骨结节点处的压力 使整个上身重量由下肢承担的局面得到改善 减小疲劳度 人体工程学研究表明 工作用座椅座面倾角为0 5 推荐工作用座椅的座面倾角为3 扶手 扶手的功能是减轻两臂负担 有助于上肢肌肉的休息 增加舒适感 在起身站立或变换姿势时也可以支撑身体和帮助身体稳定 扶手的高度应设计合理 过高或者过低都容易引起上臂的疲劳 设计时应依据第50百分位的坐姿肘高来确定椅子扶手的高度 一般扶手与座面的距离以200 250mm为宜 同时扶手前端略高 随着坐面倾角和靠背斜度而倾斜 靠背的最大高度可达48

10、63cm 最大宽度可达35 48cm 靠背的尺寸主要由臀部底面到肩部的高度 决定靠背高 和肩宽 决定靠背宽 有关 确定高度时还必须计入座椅的有效厚度 由肩靠和腰靠两部份构成 大部份工作场合 腰靠最主要 为了使背部下方骶骨和臀部有适当的后凸空间 座面上方与靠背下部之间应有凹入或留一开口部分 其高度至少为12 5 20cm 靠背 腰靠 腰靠是在第4 5腰椎之间的高度上 腰靠是由人体脊柱腰椎部分构成的生理曲线即腰曲组成的 也是与坐姿舒适性直接相关的曲线 正常的腰弧曲线是微微前凸的 办公座椅如果无腰靠或者腰靠不明显将会使正常的腰椎呈后凸形状 导致腰椎变形 而腰靠过分突出也会使腰椎明显前凸 时间长了也会

11、发生腰椎变形 所以 腰椎后凸和过分前凸都是非正常状态 合理的腰靠应该是使腰弧曲线处于正常的生理曲线 这样可以降低椎间盘压力 减轻肌肉负荷 因此 腰靠的设计成为办公座椅设计的必要组成部分 肩靠 肩靠是在第5 6胸椎之间高度上 由于第5 6胸椎高度相当于肩胛骨的高度 肩胛骨面积大 可承受较大压力 当人体长期处于坐姿工作时 肩部会感觉不适或酸痛 因此 办公座椅必须设计肩靠 让肩靠来分解肩部压力 缓解人体疲劳 靠背倾角 靠背倾角是指靠背与座位之间的夹角 靠背倾角可以影响椎间盘压力和背部肌肉 靠背倾角的增加能增强人体的舒适感 因为身体后仰时 身体的负载移向背部的下半部和大腿部分 人体工程学研究表明 当座

12、面与靠背夹角在110 以上时 倾斜的靠背支承着身体上部分的重量 从而减少椎间盘内压力 所以人体上身向后倾110 120 为佳 坐垫 坐垫也是办公座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人体工程学可知 人体坐骨粗壮 与周围肌肉相比能承受更大压力 而大腿底部有大量血管和神经系统 压力过大会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而感到不适 所以坐垫上的压力应按照臀部不同部位承受不同压力的原则来设计 即在坐骨处压力最大 向四周逐渐减小 至大腿部位时压力降至最低 此外 坐垫的材料应透气而且不打滑 以增加座面的舒适感 办公座椅与工作台配合尺寸 参考文献 1 程瑞香 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2 丁玉兰 郭钢 赵江洪 人机工程学 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3 裴继刚 人设计艺术中的人体工程学定位 J 包装工程 2004 3 87 91 4 史喜珍 人体工程学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04 1 23 26 5 李强 肖杨 浅谈人体工程学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8 236 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