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PPT课件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

上传人:大宝****b 文档编号:131121105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PPT课件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PPT课件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PPT课件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PPT课件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PPT课件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PPT课件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PPT课件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望岳 唐 杜甫 泰山风光 泰山风光 泰山有 五岳之首 五岳独尊 的称誉 古代帝王登基之初 太平之岁 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祭告天地 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 自秦汉至明清 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 历代文化也留下了数以干计的诗文刻石 如孔子的 邱陵歌 司马迁的 封禅书 曹植的 飞龙篇 李白的 泰山吟 杜甫的 望岳 等诗文 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 教学目标 一 熟读成诵 声情并茂 能正确把握诗歌朗诵的语气 语调 节奏等技巧 二 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理解 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三 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培养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陶冶美的情操 四 初步了解

2、诗歌鉴赏的方法及做题方法 望岳岱宗 夫如何 齐鲁 青未了 造化 钟神秀 阴阳 割昏晓 荡胸 生曾云 决眦 入归鸟 会当 凌绝顶 一览 众山小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整体把握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 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 到兖州 今属山东省 去省亲 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 此后大约三四年内 他一直在山东 河北一带漫游 结交了不少朋友 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写远望泰山

3、的整体形象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 泰山横跨齐鲁 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写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 山的南北两面 一面明亮一面昏暗 截然不同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写细望泰山的景物 诗人感受 层云生起 使心胸震荡 张大眼睛 远望飞鸟归林 写诗人心底的愿望 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 站在山巅把那渺小群山眺望 问题探讨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 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望岳 中每一联都有 望 的意思 但 望 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首联远望 颔联近望 颈联细望 尾联愿望 赏析

4、和积累 诗歌语言精炼 包含哲理 你能赏析吗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 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 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 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会当凌绝顶 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 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 使全诗的意境格外的雄阔高昂 一览众山小 则以虚拟的笔法 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古诗 完成第1 2题 每小题2分 共4分 山行 唐 项斯青枥 林深亦有人 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 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 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 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释 枥 同

5、 栎 落叶乔木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 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 和谐的山村图 其中有景 有人 有村落 C 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 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 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2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语言清新 细腻 贴切 读起来如闻如见 引人入胜 B 颔联以 回峰影 和 过鹿群 加以渲染 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 C 诗歌构思奇特 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 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 意味深长 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第1 2题 每小题2分 共4分 临江仙 宋 元好问李

6、辅之在齐州 予客济源 辅之有和 上片 荷叶荷花何处好 大明湖上新秋 红妆翠盖木兰舟 江山如画里 人物更风流 下片 千里故人千里月 三年孤负欢游 一尊白酒寄离愁 殷勤桥下水 几日到东州 注 1235年秋 词人从济源到齐州 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 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 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并州 与齐州相隔更远了 齐州 地名 与词中的 东州 均指今山东济南 济源 地名 今属河南 1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两片所写 既不同时也不同地 时隔三年人距千里 既有欢快的回忆 也有深沉的怀念 B 上片前三句以 红妆 应 荷花 翠盖 应 荷叶 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 江山如画里 人物更风流 是对上片的总结 写出了景物的美好 人物的得意 D 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 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2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以 木兰舟 点缀于 红妆 翠盖 之间 营造出 人在画中游 的美妙意境 B 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 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 词的下片 殷勤桥下水 几日到京州 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 这首词借 一尊白酒 寄托 离愁 其写法与杜牧的 赤壁 有异曲同工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