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1114394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研究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2012.5“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课题组我校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湖北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该课题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切入点,以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实际,以探索和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为目标而展开。课题研究已经历时5年,采取了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课例研究法等开展研究,目前已基本完成了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的研究任务,推动了学习型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初步形成了骨干教师、班主任队伍、干部及管理人员等教师发

2、展共同体,基本构建了“问题导向式”校本教研模式、骨干教师培养模式、干部队伍培育模式,切实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背景1、我国教育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黄金机遇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就基础教育而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而扩大优质教育的关键,在于优质教师在量上的增加,在质上的提升。2、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要求新课程启动以来,针对中学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举办了不少,但大多还是一种“输血”型的培训,往往采用“专家”讲、教师听的模式,以“专家”说教为主,对教师的已有经验、教师的创造性和行动能力关注不够,教师没有真正

3、“卷入”培训活动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不是很大。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研究,能够让教师在具体的真实的问题解决情境中触及情感,引发思考,提升实践智慧,改进课堂教学,推动课程改革,促进专业发展。3、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从学校现状来看,我校有着五十多年办学历史,是一所教育质量比较好、社会声誉比较高的武汉市示范学校。近几年来办学规模急剧扩大,由90年代中期的24个教学班1300多名学生,上升到现在的39个教学班2100多名学生。办学规模的扩大,优质教师明显满足不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但是,从另一角度看,在我校教师群体中,不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取得优异成绩,具备较高的教学素质,也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在省、市、区有一定影响力。如何使这些教师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使他们逐渐成为学校中坚力量,同时,以点带面,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也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学校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国内外教育界一致高度关注这个问题。但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始终困扰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近年来,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领域高度重视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美国及澳大利亚的大学,纷纷协助学校建立他们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以强化教师的力量。日本佐藤学教授从1991年起,在滨之乡小学创办了“学习共同体”,进行了长期研究并取得了宝贵经验。在我国,一些地方也开展了教师发展共同

5、体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陈桂生教授及其同事自1997年起,分别同上海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及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的一批教师建立起“教育研究自愿者组合”,共同进行几项课题的研究,他们从对学校已有的教育行动进行研究入手,谋求教育行动的改进。以上研究对本课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课题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内涵发展的理念,从本校实际出发,以本校教研队伍、骨干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干部队伍为核心,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三)课题研究价值1、 促进教师群体发展教师自我的发展与成长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共同体的成长可以实现不同教师群体的成长,感受到教师职业带来的幸福感。2、创新校本教研方式。

6、我们强调教师群体的共同提高和个体发展,强调智慧共享与个体风格形成,强调团队气氛与个人突现,在层次化的群体协作下,激励个人的发展,形成新型的、高效的、真诚互助的校本教研方式。3、促进学校工作分工的细化与规范化以工作性质和在学校承担的工作职责相近构建不同的教师发展共同体,从而细化各群体的发展目标和远景、规范其职责与运行、探索其成长机制,有利于推动学校各块工作的规范化与精细化管理。(四)课题界定“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以目前各校业已存在的同类学科和相近工作性质与分工的群体构成为主,通过专家、骨干引领带动,围绕不同群体在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交流、沟通、共享、协作,使各成员能借助个体与集体

7、智慧的交融,从而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人际关系,最终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与共同提高。在这个团体中,每个成员生命彼此感应,思想彼此碰撞,教、学、研合一,都能在不同的起点上实现多样的、最大的发展可能。来自教师内心的变革动力、开放的心态、合作的精神,是这个团体最核心的要素;教师自我引领与专家专业引领是这个团体同等重要的两种引领方式。本课题将立足本校,研究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目标建设、制度建设、运行策略、校园文化、以促进我校队伍建设,实现走内涵发展道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一)理论依据1、群体动力学美国心理学家K勒温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特征和场(指

8、环境的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群体动力学就是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受到其它人的影响,研究群体这种影响作用的理论,即群体动力学。群体动力学注重实验和调查等实证的方法、重视群体生活的动力性和相互关联性、 重视研究成果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可能性,主要研究群体的凝聚力(如决定群体凝聚力强弱的因 素),群体压力和社会规范如从众现象等,群体目标如群体目标的有无对群体性能的影响和成员的动机作用如竞争与合作,群体的结构特性如交往结构、势力结构等。2、建构主义知识观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兴起与知识观的转向密切相关。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人与他人通过互动与磋商而建构的共

9、识,它镶嵌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中,“社会性是知识的本质属性” 。瓦斯科(Wasko)等认为,知识属于共同体的观点为各种类型的共同体的建立提供了知识论上的支持。总之,新的知识观更强调知识的社会性、分布性,根据新的知识观,只有建立各种专业共同体,才能为个体通过对话、协商、交流和分享建构知识的意义提供必要的条件。(二)基本内容1、共同体的制度构建。本子课题将以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理论为指导,对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进行研究,以构建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制度化支撑,探索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与相关因素的关系。2、共同体实践。本子课题将围绕如何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如何运行、等问题进行探索,以求探

10、索出高效能的有效机制,发挥教师发展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师对事业和生活的成就感、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3、以学习和交流为基础的的校园文化。(三)主要方法1、文献法了解国内外教师发展共同体研究的现状及成果,搜集资料,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共同发展的理论体系;2、行动研究法以理论框架为依托,设计教师发展共同体的运作模式并实践操作,促进不同性质的教师专业整体发展。3、教育叙事法。课题组成员以教育叙事的方式,详实记录教师发展共同体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并进行反思。4、经验总结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时认真总结教师发展共同体实践中的得失,为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活动深入发展提供依据。三、课题研究的主要

11、过程(1)筹备立项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8月)1、组织课题组,落实研究成员,明确研究职责2、撰写课题研究开题方案3、采集教师专业发展愿景,调查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撰写调查报告4、搜集资料,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体系,从理论上探讨教师共同体建设发展的操作模式,为启动课题实践作准备。成果形式:调查报告、论文。(2)组织实施阶段(2008年4月2011年12月)1、继续进行共同体建设的理论研究,不断修正、完善理论体系。2、按预设的共同体建设的操作规程进行行动研究,形成切合我校校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并通过边尝试边调整的策略,以逐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长效运行机制。3、累积

12、以共同体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资讯。成果形式:论文、个案、现场会(3)结题鉴定阶段(2012年1月2012年6月)中心工作的反思总结,形成具有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的理论文案。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教师专业发展成果(含论文及个案)汇编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分析(一)打造学习型教研组、备课组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最基层的、最常规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学研究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有重要的地位。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与教师发展共同体关联起来,关键在于将教研组、备课组打造成“学习型组织”,而非常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所呈现的“传达性组织”、“会议型组

13、织”。“学习型组织”将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的重点转向学习与研究、强调民主、平等的文化氛围,教师可以围绕教育生活及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真实地表现自我、表达自我,合作完成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工作。每一个共同体成员都可以借助彼此的力量成长,在专业发展中相互关怀与促动,使教师由原来孤立的个体性主体转变为交互主体。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获得心理上的支持,而且能够促使他们产生更多的新思想,汲取更多的力量,从而最终实现共同的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在课题研究和实践中,我校在打造学习型教研组备课组方面形成了以下成果:1、初步形成了“问题导向式”校本教研这一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载体和模式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围绕教师共同体的发

14、展方向,寻求实现校本教研的“全员参与、全程研究、全员受益”,深度探索“三全”主题校本教研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问题导向式”校本教研模式。 “问题导向式”校本教研模式是教研组以制约着新课程历年实施的实际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师开展学习、研究、交流、实践与反思的校本研究形式。目的是以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组织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和成长,利用团队的智慧提升教师的学习力、研究力、合作力和变革力,最终提高教师新课程的理解力、驾驭力和新课程文化的创新力。“问题导向式”校本教研模式的实施是以问题为导向,包括五个环节,即收集整理研究的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实践解决问题的策略、反

15、思实践的有效性等。在每个环节实施过程突出教研组、备课组成员的“全员参与”。在研究过程中,关注每位教师的学习、研究、实践、合作和反思等五种行为,提升教师驾驭新课程的学习力、研究力、合作力和变革力。2、确立了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是明确知道研究人员怎么开展有效研究。我们的研究过程就是落实“五个环节”,即收集整理研究的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实践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实践的有效性等。实施“五种行为”,即教师的学习、研究、实践、合作和反思等行为。为了更好落实研究过程,课题组制作了三种研究手册,即学习培训交流研究手册、研究课实践手册、教研组问题研究案例手册,三本手册

16、是研究初期的三根拐杖,引导研究人员具体研究工作。3、设计了教研组“学习型合作型”研究文化体系。自启动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制定了从2009至2011三年的研究路线图,包括阶段研究目标和终端研究成果的设计,把研究目标和成果分解成具体的研究任务,明确了每个研究人员在什么阶段完成什么研究,研究成果目标是什么。研究路线图的安排指引着课题组成员研究的方向。课题组在每星期五上午开展研讨会,累计达到72次,比如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展开了5轮教学设计研究,5人进行了研究课实践,观察量表设计修改达5次。研究活动得到省教育厅方主任、省教科所姜主任、曹所长及各位专家的好评,表明学校研究的定位、方向和方法值得充分肯定。课题组14位成员,仅201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