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后达标知能提升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1101677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后达标知能提升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后达标知能提升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后达标知能提升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后达标知能提升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后达标知能提升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后达标知能提升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后达标知能提升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17年的主题为“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根据这一主题我们可以作出的正确推断是()文化遗产成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物化载体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决定利用好文化遗产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保护文化遗产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A B C D解析:选B。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好、利用好文化遗产,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符合题意。错在“相互决定”。错在“前提和基础”。22017年3月23日

2、,北京市文物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一指示是基于()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文物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文物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ABCD解析:选D。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说法错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说法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32017年9月4日,金砖五国领导人在中国厦门举行第九次会晤,协商一致通过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宣言表示,金砖国家将致力于弘扬多元文化,促进人文交流,深化传统友谊,为金砖合作奠定更广泛的民意支持基础。在各国文化交流中要坚持的正

3、确观点是()A促进金砖各国文化走向融合趋同B吸收金砖各国一切文化成果C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D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解析:选D。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对待文化多样性应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D正确;A中“融合趋同”表述错误;B中“一切”表述错误;C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4每年的5月21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发表声明指出,文化多样性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创作性,而且还可为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机遇。这表明()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消除文化差异的前提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

4、然要求ABCD解析:选A。文化多样性可为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机遇,表明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多样性可以激发人们的创作性,说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符合题意。尊重文化多样性不是为了“消除文化差异”且文化差异不能消除,说法错误。与题意不符。52017年11月29日,上海博物馆与山西博物院共同举办的“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开幕,本次展览遴选了山西博物院珍藏的北朝和宋金元时期的12组代表性壁画,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展出。通过博物馆传播,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传媒作用,同时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可以把更多体现历史穿透力、艺术感染力和人文震撼力的展品奉献给大家。由此可见()A博物

5、馆是一种新颖强大的文化传播媒介B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C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D博物馆已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解析:选B。博物馆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传播媒介,A与事实不符。只有大众传媒才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C观点片面。大众传媒是当今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D说法错误。由“通过博物馆传播,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传媒作用”可知文化传播离不开一定的媒介,B符合题意。6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现代传媒推动了

6、文化传播和共享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解析:选C。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体现了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C项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项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项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双重性,D项说法错误。72017年6月11日,2017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暨澜湄艺术节在昆明开幕,为中国、南亚、东南亚民众提供了文化合作交流的平台。这体现()A文化在相互渗透中融合B文化在相互继承中发展C文化在相互交流中竞争D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传播解析:选D。题干中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暨澜湄艺术节的举办属于文化交流活动,

7、体现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应选D项。A、B、C三项与题意不符且表述不科学,排除。8近年来,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在全球有蔓延之势,国际社会已发生多起恐怖袭击事件。很多学者和政要都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文明的冲突”。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不同的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因此,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必须()承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认同其他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的和解与融合,逐步形成统一的地球文明培育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坚持求同存异、共同发展ABCD解析:选B。从文化生活角度看,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坚持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正

8、确。中“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的说法错误。中“逐步形成统一的地球文明”的说法错误。9近年来,众多“最美人物”的事迹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等诸多渠道迅速在全国传开。他们的感人事迹点燃了飞速传递于亿万网民之手的“火炬”。这说明大众传媒()必将取代旧的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具有影响面广、时效快、传递迅速等传播特点已成为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的文化传媒AB CD解析:选D。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正确反映了大众传媒的功能和特点,符合题意。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中“必将取代”表述错误。为口语这一传媒的特点,故排除。10当重庆市川剧亮

9、相匈牙利“布达佩斯之春”艺术节、在多瑙河畔的匈牙利国家剧院登台演出时,从未观看过中国川剧的匈牙利观众被川剧经典李亚仙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高亢激越的川剧声腔深深迷住了。这反映了()川剧艺术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中华戏曲文化在交流中向世界传播不同文化在交流中实现了创新融合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ABCD解析:选 A。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川剧受到匈牙利观众的喜欢,说明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正确;川剧走出国门到国外演出,受到国外观众的欢迎,这是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表现,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1中国已成为全球出境旅游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近期出境游市场出现的许多不文明个案,正在

10、触动国民的耻感神经,不仅损害了国家形象,也对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进行了一场质问。出境旅游()能够领略异国他乡的文化韵味需要我们当好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借助文化渗透削弱别国文化的影响反映出我国的文化生产力迅速发展ABCD解析:选C。出境旅游可以领略异国他乡的文化韵味,入选;出境旅游作为文化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其旅游者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形象,需要我们当好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入选;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122017年2月7日,央视一套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了帷幕,本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专家指出,古诗文

11、进课堂,传递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被量化的“知识点”,还应该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该观点强调()古诗文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可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古诗文教学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古诗文教学应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古诗文应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 B CD解析:选C。古诗文进课堂,传递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被量化的“知识点”,还应该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这说明古诗文教学应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

12、错误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规定,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次年二月初二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期间,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集中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等活动。内容包含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活动,传统体育、游艺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目前,全省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0名,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1 10

13、0多个。(1)结合材料,说明山东省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意义。(18分)(2)请对山东省如何科学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解析:(1)考查保护文化遗产的文化意义,可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分析说明。(2)为“建议类”题目,实际上是考查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可从政府和公民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山东省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

14、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山东省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山东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山东省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满足山东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山东省的文化软实力。(每点6分)(2)积极进行优秀文化遗产的申报。(2分)政府要增加投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3分)公民要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自觉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去。(3分)142017年9月20日,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敦煌盛大开幕。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也是“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本届敦煌文博会取得了丰硕成果。与会“丝路”沿线国家围绕“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

15、发展”的主题,进行了充分讨论,达成了坚持文化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保护传承各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各层次文化对话与合作,促进文化贸易与文化产业等重要共识,共同发表了敦煌宣言。 敦煌宣言发表后,一直“禁止拍照”的敦煌莫高窟主动邀请百名中外摄影师进洞窟拍摄,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有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不允许游客进洞窟拍照,是因为之前认为闪光灯会对壁画颜料等产生伤害,但多年监测研究发现其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以前没有条件为摄影师提供走进洞窟的机会,如今包括安全、管理等措施日趋完善,希望通过尝试和探索在“开放”中保护,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敦煌文化保护与弘扬事业中来。(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丝路”沿线国家达成上述共识的依据。(2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