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新人教必修2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1101525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新人教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新人教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新人教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新人教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新人教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新人教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新人教必修2(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辨易错学前启动1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主权属性。简述理由国家具有主权属性,并且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最重要的因素,但主权属性不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2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简述理由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简述理由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

2、国家和社会的主人。4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简述理由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但人民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5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民主,具有全民性,不具有阶级性。简述理由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虽然是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当家作主,但它也不是全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6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了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简述理由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了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听名师细解考点1国家性质(1)国家及其根本属性国家是阶

3、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2)国家性质及其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国体)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3)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提醒凡涉及公民、政府、政党、民族宗教政策及外交政策的非选择题,涉及依据、原因、根本原因的,首先考虑我国的国家性质。2全面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本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必要性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

4、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庄严地载入我国宪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第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第二,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误区警示人民当家作主公民当家作主: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比人民的范围大,公民包括一国的全体社会成员,因而也包括人民;而人民不包括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3两个角度

5、把握人民民主的特点特点表现内容广泛性权利广泛性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主体广泛性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实性保障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法律我国至今已制定了大量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物质公民选举所需经费均由政府开支;在选举期间,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广播等都为选举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民主进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人权角度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

6、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技巧点拨关键词区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民主特点关键词广泛性权利广泛“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主体广泛“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等真实性“制度保障”“物质保障”“提供物质服务”“制定法律”等研高考寻根觅源1(2016天津高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维护互联网的良好秩序是广大民众的共同心声。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而后该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这表明()A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是统一的B政府决策能够反映民意、集中民智C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

7、和真实性D公民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监督解析:选C本题的题眼是“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材料没有体现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的关系,排除A项;政府决策的意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与题意不符;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体现了我国尊重公民的民主权利,反映出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C项入选;社会公示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而不是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D项排除。追根教材本题是对教材中“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考查。2(2016全国卷)某省全面开展政府职权清单清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该省各级政府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职权审核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参与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8、,对于社会反映强烈的权力事项,通过座谈会、论证会等方式充分征求意见。让公众参与权力清单的制定()是对公民政治参与权利的尊重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举措是履行政府法定职责的必然要求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ABC D解析:选B让公众参与权力清单的制定,一方面是对公民政治参与权利的尊重,另一方面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符合题意;夸大了公众参与权力清单的制定的作用,让公众参与权力清单的制定,不是政府法定职责的要求,排除。追根教材本题是对教材中“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政治生活的理论基础,高考中主要以国家保障民生或公民积极

9、行使民主权利为背景,以体现说明类问题考查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主观题考查常与政府、政党、外交政策等知识相结合,考查党和政府某种做法的原因、依据或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试模拟考点通关1(2018北京西城区一模)2017年8月2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于9月6日前,通过国家税务总局网站或以信函方式提出意见。此举对推进中国税收法治进程而言,无疑是标志性事件。我国立法之所以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本原因在于()A我国的立法机关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C在我国,公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D我国公民享有

10、广泛、真实的政治权利解析:选B注意题目问的是“根本原因”,我国立法向社会征求意见、尊重民意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国家性质,这决定了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C项错误,人民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A、D两项不是根本原因。2(2018日照模拟)2017年8月21日,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今年省内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50元。上述改善民生的做法,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A政治保障 B物质保障C法律保障 D制度保障解析:选B政府提高低保标准用于改善民生,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提高

11、政府补助标准,改善民生,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物质保障,故选B项。3(2018大庆模拟)2017年9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指出,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9岁提高到2016年的76.5岁。中国人权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材料表明()当代中国公民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该白皮书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发展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A BC D解析:选D说法明显错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排除;说法错误,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正确,故选D项。 辨易错学前启动回顾点一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

12、治义务1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是不能放弃的;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是可以不履行的。简述理由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是不可非法剥夺的,但自身享有的权利可以放弃;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是不容推卸的、必须履行的。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最基本的人权。简述理由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3在我国,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简述理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等方面的权利。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年

13、满18周岁,二是不能被剥夺政治权利。4自由是绝对的,法律是对自由的限制。简述理由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在法治的轨道上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5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简述理由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回顾点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6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立法平等、守法平等、司法

14、平等。简述理由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立法平等,因为法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在我国,法律是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不能体现极少数敌对分子的意志和利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守法平等、司法平等,即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7在我国,公民享有同样的权利和履行同样的义务。简述理由我国宪法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要消灭这种不平等,不仅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

15、和物质生活水平。8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简述理由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9随着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简述理由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法律授予的。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可以丰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形式,但不能扩大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听名师细解考点1正确把握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1)从三个方面把握公民的政治权利权利内容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