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1101503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众多中国古代建筑将哲学想象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之中,已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发源于民间的徽派建筑,虽为人作却宛自天成,达到了“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的和谐境界,体现了“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的精神追求。这表明()传统建筑的价值在于思想性传统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A B C D2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它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的知识,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

2、及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这表明()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任何时代的文化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实现文化创新需要独树一帜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 B C D3作家王蒙曾说:“百十年来谈中华文化都绕不开一个问题,就是汉字。汉字给我们的信息量实在是太丰富了,它既是一副美术作品,也表达着声音,还打着历史的典籍,表达早已经不能够说话的那些人的智慧和感情。”可见汉字具有的重要价值()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A B C D4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

3、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引用中国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强调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这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要共商共建共享文化一体化体制机制A B C D5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长河中,岭南文化是具有鲜明特色与独特魅力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广府文化中的广府话,是与海外语融合之后形成的独特方言;潮汕文化吸取海外文化的优秀成分,具有海纳百川的气质;客家文化在进入北部湾后也拥有了海洋文化的特色。岭南文化的这种特色表明()地理环境决定了岭南文化的鲜明特色岭南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通过兼收

4、并蓄,岭南文化吸收了海洋文化的特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地域特色A B C D62017年5月15日,国家主席夫人彭丽媛邀请“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外国团长配偶参观故宫,并向来宾们介绍了故宫建筑特色,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名称中都有一个“和”字,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和平、和谐的珍视和向往。可见()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传统建筑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A B C D7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活动,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

5、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8在血雨腥风、内忧外患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换取了国家新生。然而一些人,把恶搞先烈当“时髦”,以调侃英雄为“能事”,用灰暗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在网上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诋毁英雄。下列评论正确的有()抹黑英雄就是抹黑历史,崇尚英雄就有民族未来玷污英雄光辉形象,缺失良知、超越道德底线论证置疑能明辨是非,网络表达也须充分尊重先烈壮举熔铸精神丰碑,中华民族精神岂容亵渎A B C D9在安徽,

6、由于淮河、长江两条大河横贯省境,把全省自然区分为淮北、江淮之间、江南三大地理板块。它们在各自的地形地貌、民风民俗、经济水平、发展状况和居民观念形态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因此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演化并形成涡淮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或新安文化)三大亚文化板块。由此可见()中华文化能与其他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文化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文化有明显的区域性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A B C D10李克强总理在英国智库发表演讲时说,包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虽然东西方文明源头不同,但彼此都懂得和谐相处、包容互鉴的可贵。包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7、标志,是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包容性包容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需要包容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包容是文化创新的要求A B C D11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事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A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B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C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D童叟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

8、12习近平主席在出访欧美以及联合国大会上的多次演讲中,从传统文化的影响、实现中国梦的需求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三重视角,向世界发出清晰承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这一说法的依据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友好地吸收一切外来文化“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A B C D二、非选择题13材料: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礼之用,

9、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享誉全球。保留和继承中国味道,让中国味道满园飘香,是发展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美食节目中国味道寻找传家菜以“寻找传家菜”为核心主旨,透过美食向观众呈现一个个普通人身上的人情温暖和技艺传承。节目通过展示一道道传家菜的传奇故事、独门技艺,以及一个又一个沉浸于美食世界的传奇人生,让埋没于市井的美味珍馐,隐藏在普通家庭餐桌上的家常菜,在节目中大放异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保留和继承中国味道,让中国味道满园飘香。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教育部决定:2017年春

11、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抗日战争是以8年算,还是以14年算?一直以来,这是历史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2011年,在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时,人民日报刊登社论,提出了“14年抗日战争”的概念;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可见,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话语转换,而是对历史最客观、最公允、最权威的评价。在全国大中小学教材修改这一历史概念到底有何深意?李宗

12、远说,14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将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是对民族脊梁、抗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张玉来说,14年抗战史的书写,有助于国内国际抗战史研究领域能够更好地进行对接。譬如日本著名学者江口圭一与家永三郎等,都将中国抗日战争起点定位于1931年。这样的呼应是对日本国内勇于正视历史、反省罪行的有识之士的一种肯定,有助于警醒各国牢记历史、珍惜和平。张玉来认为,应以此次教材修改为契机,进一步研究梳理抗战史,消除近年来“抗日神剧”等历史泛娱乐化所造成的认识混乱以及价值观扭曲,加强对青少年乃至全社会的历史传承,积极正本清源。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知

13、识,分析“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单元综合测评(十一)1C表述错误,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价值在于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说法正确,但是题干没有提到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不选;题干中发源于民间的徽派建筑,虽为人作却宛自天成,达到了“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的和谐境界,体现了“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传统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符合题意。题干中“众多中国古代建筑将哲学想象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之中,已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符合题意。故选C。2C材料中对于黄帝内经的阐述表明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

14、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正确。说法本身错误,不选。实现文化创新不必一定要独树一帜,不选。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内容丰富,这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正确。故选C。3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错误。汉字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正确。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错误。故选B。4C我们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个性,但不代表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的个性,不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正确。要“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这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

15、的文化壁垒,正确。在文化交流中共建文化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观点不正确,不选。故选C。5D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是错误的。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岭南文化的这种特色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地域特色,通过兼收并蓄,岭南文化吸收了海洋文化的特色,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6A表述错误,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与题意无关。题目中,彭丽媛在向各国团长配偶介绍故宫建筑特色时指出,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名称中都有一个“和”字,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和平、和谐的珍视和向往。可见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