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21中国的气候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1098581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21中国的气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21中国的气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21中国的气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21中国的气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21中国的气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21中国的气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21中国的气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第二十一讲中国的气候目标达成作业一、单项选择题2017年6月2124日,京津冀等北方多地受六年以来最大冷涡暴雨的影响,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冷涡是在高空旋转的冷性涡旋系统,它的中心温度比周边低,因此称为“冷涡”。而冷涡暴雨,就是在冷涡控制下形成的暴雨,具有分散性强,难预报的特点。据此回答12题。1形成这次强降雨的条件有()持续的高温上升气流空气暖湿温度骤然下降ABC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冷涡是在高空旋转的冷性涡旋系统,中心温度比周围低,近地面持续高温导致出现持续上升气流,并且空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水汽遇中心冷空气成云致雨,所以形成强降雨,正确;温度骤然下降会缩小冷涡中心与周围的温

2、度差,不会形成强降雨,错误。故A项正确。答案:A2可以利用RS技术进行调查的是()A短时降雨量 B城市积水深度C农田被淹面积 D河流径流量解析:RS技术是从遥远的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等,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本题中只有农田被淹面积可用RS技术调查,故C项正确。答案:C下图为我国2017年7月中旬某日高温及24小时强降水预报图。读图,完成35题。3下列天气描述与该图准确对应的是()A我国南方“水深”,北方“火热”B华北地区炎热干燥,将导致冬小麦减产C鲁东、豫东、苏北地区,应做好防洪工作D降水区域以对流雨为主,时间长,范围广解析:读图可知,高温主要在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华北地区

3、高温区较少;图中山东东部、河南东部、江苏北部短时间内有强降水,可能会发生洪水,应做好防洪工作;图中降水区域面积大、呈现出条带状,应该是锋面雨。答案:C4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在图示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地受大陆干热气团影响,气温高于39 B甲地降水少蒸发强,河流水位明显下降C乙地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气温低于37 D乙地高温且白昼长,区域耗电大幅减少解析:读图中等温线可判断,图中甲地高温(高于39 ),主要受大陆干热气团影响;甲地河流主要受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此时高温,冰雪融水量增多,水位会上升;根据图中等温线可知,乙地气温高于37 ;乙地位于上海,此时高温,居民空调用电量增多,区域耗电大幅增加

4、。答案:A5图中强降水区域可能诱发的灾害是()A云贵高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多发B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C珠江三角洲出现大范围城市内涝D海南岛风灾、海啸多发解析:地震、海啸等不是由降水引起的;淮河流域短时间内普降大雨,且淮河排水不畅,会导致洪涝灾害多发;珠江三角洲降水较少,故珠江三角洲不会发生大范围城市内涝。答案:B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6图示区域 ()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C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解析:图中1月等温线呈东西延伸,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7月,在河流源头与西部等高海

5、拔处出现闭合的等温线,说明气温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其中A处海拔高,气温应低于28 。A地1月气温为68 ,7月低于28 ,因此气温年较差最大值接近22 ;B地1月气温为46 ,7月高于28 ,因此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大于24 。答案:D7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B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D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解析:该区位于我国南部地区,地形起伏但海拔不高,因此不会出现显著的垂直气候变化。一般年份,我国雨带在4、5月份停留在南部沿海地区,使图示区域进入雨季。该

6、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属于亚热带地区,农作物熟制以一年两熟为主。答案:B下图是中国雨季类型图,读图回答810题。8图中地区雨季类型为 ()A全年干旱多晴区 B夏半年多雨区C夏雨集中区 D夏雨区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地区主要是我国的华北和东北地区,根据7、8月份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得出结论。答案:C9图中M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的主要原因是()A受西南季风影响 B受高压脊的影响C受台风影响 D多对流雨解析:M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夏秋季节主要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答案:A10导致N地类型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因素主要是()A水源 B土壤C地形 D人类活动解析:由图示可看出N地类型

7、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地区主要在祁连山地区,迎风坡降水多。答案:C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112题。11甲地和乙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A大于400 mm,大于25 mmB小于400 mm,大于25 mmC大于400 mm,小于25 mmD小于400 mm,小于25 mm解析:按照等值线一般判读方法,甲地年降水量大于400 mm,乙地年降水量小于25 mm。答案:C12甲、乙、丙三地分别位于()A祁连山脉、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B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C巫山山脉、四川盆地、江汉平原D秦岭、青藏高原、渭河平原解析:根据经纬度和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确定甲是祁连山脉,有地形雨;乙是柴达木盆

8、地,少有水汽进入,难以形成降水;丙在甲地的东北,为河西走廊。答案:A二、综合题13读“中国季风进退与雨带推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线表示_的分界线,B线表示_的分界线。(2)将图中A线的分界山脉的名称,填在横线上:_,_,_,_,_。(3)图中C、D、E三线表示我国雨带移动多年平均位置,表示6月份的是_线,表示4、5月份的是_线,表示7、8月份的是_线。(4)我国夏季风进退的快慢与_有关,雨带的降雨类型属_雨。(5)当我国雨带推移到C位置时,长江流域出现_天气。当雨带推移至D位置时,长江流域出现_天气。(6)下列有关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正确叙述是()A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均分布在季风区内

9、B非季风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C季风区既受冬季风影响,又受夏季风影响D非季风区既不受冬季风影响,也不受夏季风影响(7)我国北方和南方雨季的长短有何差别?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以及季风与雨带的关系。第(1)题,A线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B线为黑河腾冲线,是人口分布界线。第(2)题,依图填注。第(3)题,根据雨带移动的规律分别为E、D、C即可作出判断。第(4)、(5)题,考查雨带成因及移动对长江流域的影响。第(6)题,季风区是指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但也受冬季风影响。第(7)题,由于南方首先进入雨季,雨季最后结束,故雨季长。答案:(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人口稠密地

10、区与人口稀少地区(2)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3)D E C(4)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 锋面(5)伏旱梅雨(6)C(7)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14(2018银川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雪花的形态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气温在14 至18 之间,微风且水汽条件充沛时,雪花可以发育得非常充分,各种多级分枝的微观结构也最为精美;气温低于18 或高于14 时,雪花微观结构发育状况变差。下图为我国1月份均温处于14 至18 等温线之间的区域分布图。观察发现:图中甲地雪花最为精美,是我国最美雪花的观赏地;乙地雪花发育不充分;丙地雪

11、花最大,多鹅毛大雪。(1)分析甲地雪花最为精美的原因。(2)说明制约乙地雪花发育的气象条件。(3)说明丙地雪花大而不精美的原因。解析:第(1)题,“甲地雪花最为精美”,说明甲地具备雪花发育的条件。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地处“14 至18 ”区域,温度适宜;甲地距海较近,水汽充沛。第(2)题,看图可知,乙地地处“14 至18 ”区域,温度适宜,雪花发育不充分主要是因为条件不具备。乙地位于我国西北,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量少,水汽不足;靠近冬季风源地,多大风,不利于雪花发育。第(3)题,丙地雪花最大,主要是因为丙地位于伊犁河谷,来自大西洋的暖湿空气在天山迎风坡形成降水,水汽充足,但丙地不在“14 至18 ”区域,所以不精美。答案:(1)甲地距海较近,受海洋气流影响,水汽充沛;该地地处山区,海拔较高,1月份均温处于14 至18 之间,有利于雪花充分发育。(2)乙地深居内陆,全年降水量少,大气中水汽含量少;靠近冬季风源地,多大风,不利于雪花发育。(3)丙地位于伊犁河谷,来自大西洋的潮湿空气在天山迎风坡形成充沛降水,空气湿度大,有利于雪花发育,多鹅毛大雪(或所以雪花大);地势较低,温度较高,1月份均温不在14 至18 之间,雪花微观结构发育不充分(或所以雪花不够精美)。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