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 历史精准培优专练: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31098205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 历史精准培优专练: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届高三 历史精准培优专练: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届高三 历史精准培优专练: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届高三 历史精准培优专练: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届高三 历史精准培优专练: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 历史精准培优专练: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 历史精准培优专练: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优点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及商业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典例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24,4分)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典例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27,4分)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一、选择题1有学者根据已有文献和

2、出土的汉简对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进了估算,如下表2所示,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表2 年收入 年支出 粮食 副业 纺织 生活 生产 租税 其他 120石 无统计 10匹布 口粮80石 食盐18石衣着5匹 留种6石 饲料10石?农具7石 田租4石赋敛11石 祭祀、交往等6石 7200钱 4000钱 7700钱 1380钱 946钱 360钱 总收入:11200钱 总支出:10386钱 A自耕农生产技术较为落后 B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C政府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D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2图4为全国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图4 A农业生产不

3、断进步 B铁制农具广泛应用C社会局势渐趋稳定 D小农经济逐步壮大3明清时期出现“典卖现在之产,稀图未然之益,合什伯小分为一大股”的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而山东人刘滋世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结果起家致富,20年后,“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材料说明( )A商人购田阻碍扩大再生产 B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开始出现C出现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 D政府已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41745年,陕西巡抚陈弘谋颁布劝民领种甘薯谕:“陕省向无此物。陕民亦不知此物之可食而又易生须各官先行觅地试种,或租民地试种。需地亦甚无多。听小民观看。一俟有收,民间见其可食,然后令民依种,自不费力,但不可相强。试成者

4、奖之,不成亦不必问。”这表明( )A美洲作物开始传入中国 B民众普遍抵制新的农作物推广C陕西农业发展十分落后 D政府用行政手段引导农业发展5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矢镞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教作者传家技,四委以令丞试工,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材料主要反映了( )A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主要考核指标B工种技术的难易度影响工匠学制长短C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的消费D技术传承的开放性保证产品质量精美6明清时期,江南苏湖地区桑蚕业和棉纺织业发达,“民间于秋成之后,家家纺织,赖此营生,上完国课,下养老幼”。这说明( )A江

5、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不发达 B苏湖地区出现了专业的手工工场C蚕棉业是当地农民重要生活来源 D家庭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更加明确7依据下表材料可以推断( )考古发现 历史文献 1998年以来,蒲江战国船棺墓葬群考古陆续发现铁斧、铁凿、铁削等多种铁器。迄今蒲江县境内发现古代冶铁遗址76处。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善于冶铁的赵国之卓氏,山东之程郑俱来到川西之临邛(今邛崃、蒲江地区)。”汉武帝时,推行桑弘羊制定的盐铁官营政策。临邛冶炼业,设立铁官管理。 2017年6月到9月初,蒲江县铁溪村附近文物抢救性发掘3000平方米,该遗址主要由铁炉、炒钢炉、燃烧窑、房址、灰坑、排水沟和废料堆积层组成。根据发掘情况

6、判断,该遗址位于宋代地层之上,遗址内亦仅出土宋代瓷片。 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临邛县,有铁官。” 宋史志“地理”记载:“邛州,监一:惠民,铸铁钱。”“食货”:“全国铁钱三监,其一邛州,日惠民。” A蒲江冶铁业自汉武帝开始成为官营 B蒲江在战国和宋代时冶铁业较发达C铁溪村遗址为宋代最大规模冶铁遗址 D蒲江铸铁之源,至早可以追溯到战国82018年12月,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流失海外一百多年的文物西周青铜器“虎鎣(yng)(见图9)”正式入藏国家博物馆。2019年1月,国博推出了“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图9 “虎鎣”的精美造型体现西周青铜铸造技艺的成熟 “虎鎣”的雕工精

7、湛是由独具匠心的私营工匠制作 “虎鎣”流离海外是清政府被列强欺凌的真实写照 “虎鎣”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见证A B C D9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绸业市镇及其周边乡村的大部分自耕农,对农业并不重视,他们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反映出当地( )A传统生产模式的解体 B市民群体的发展壮大C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 D新兴生产关系的发展10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业是竹木茶纸产区。明清江南经济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的影响

8、 B农业商品化趋势逐渐加强C商品流通格局的重大变化 D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发展11公元10年,王莽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每季度评定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市平”。若物价高于“市平”,政府就将控制的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以平抑物价;若市场价格低于“市平”,则听任百姓自由买卖。这一措施( )A体现了政府对商品市场的干预 B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以巩固统治12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图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晋国布币 魏国布币 赵国布币 楚国蚁鼻钱 齐国刀币 秦国半两钱A青铜器物铸造以货币为主 B货币的发行流通趋向相对统一C货币经济占据了主要

9、地位 D钱文上镌刻的书法以隶书为主二、材料题13关税的征收由来已久,并对国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循周法,商贾有税,流人贩买故矜免之。”到了唐朝,也主要以商人为征税对象。宋朝又明确规定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岭南商贾赍生药及民间织缣布非以出售者,均不纳关税。明朝实行贡舶制度,只注重货物的贡献御用,而不注重征收关税。清朝皇帝提及开海贸易,训谕:“天朝嘉惠海隅,并不以区区商税为重,务随时查看情形,固不可于国体有防。” 徐信艳 王昉中西方古代关税思想的特色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关税征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些特点产生的社会原因。 14阅读下列材

10、料,完成相关要求。 图一 东汉青铜奔马 图二 北魏铜鎏金佛像 图三 唐三彩骆驼载乐佣 观察上述图片,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对观点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典例1【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并非只在秦国一地,B选项排除;秦国的交通运输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多大优

11、势,C选项排除。【答案】D典例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山东是棉花的主要种植地,江南商人将山东棉花运回江南,再运来棉布,说明江南地区是棉纺织的再加工地区,其纺织手工业较为发达。由此可知,江南地区和山东地区的生产内容不同,地区分工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故选D。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明朝土地税收制度有一定调整,但对此影响不大,排除B项;货币制度的变化对该现象不起主导作用,排除C项。【答案】D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一、选择题1【解析】由材料中汉代农业总收入与总支出比较,可知汉代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仅略有剩余,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有限,故选B项;材料仅体现汉代中

12、等自耕农家庭收入来源与支出状况,没有具体体现生产技术的内容,因而无法得出自耕农生产技术落后的结论,排除A项;由材料中中等自耕农的田租赋敛共946钱,占粮食收入的十成以上,说明政府并未采取轻傜薄赋的政策,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汉代中等自耕农的收支状况,没有涉及到土地兼并问题,因而不能得出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排除D项。【答案】B2【解析】“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可见从公元前5世纪到秦汉时期,铁农具的比例明显上升,可见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故选A项;“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无法判断铁农具的使用分布情况,排除B项;“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无法判断当时的社会秩序,排除C项;“铁农具数量对比”的

13、增长趋势不能说明经济形态一定是小农经济,排除D项。【答案】A3【解析】根据题干“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结果起家致富,20年后,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权转化为商业资本、商业资本用来购买土地,说明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典卖地产投资,出现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没有说明商人购田阻碍扩大在生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排除B项;明清政府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答案】C4【解析】通过题干中谕旨的内容可知,陕西巡抚陈弘谋是在引导农民种植甘薯,其手段是通过行政引导方式,“试成者奖之,不成亦不必问”,故选D项;美洲作物传入中国

14、是在明朝时期,而题干的时间点1745年属于清朝时期,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提及陕西省民众对于试种甘薯的态度,排除B项;“陕省向无此物”是说陕西省以前没有甘薯这种农作物,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在题干中没有提及,排除C项。【答案】D5【解析】“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表明在唐代,由家庭传授后代的手工业技艺工种不同,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必须在满足一定年限后方可接受祖传技艺的学习,说明种技术的难易度影响工匠学制长短,故选B项;材料表明在唐代,由家庭传授后代的手工业技艺工种不同,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没有涉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主要考核指标,排除A项;材料表明在唐代,由家庭传授后代的手工业技艺工种不同,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没有涉及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的消费,排除C项;材料表明在唐代,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