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B卷)(原卷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1098157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B卷)(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B卷)(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B卷)(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B卷)(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B卷)(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B卷)(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B卷)(原卷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卷(B卷)一、 选择题(本题共30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民国建立后,康有为曾说:“今以前清为失政,而后发愤革之。虽然,昔者虽专制失道,而不闻悍将骄兵之日争变也,不至人民身家产业不保也,不至全国士农工商失业也,不至蒙、回、藏不统一而图自立也。”这主要表明康有为( )A指责共和政体造成社会混乱B认为中国无法实行民主共和制C思想深处寄希望于贤明君主D深刻反思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五章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此内容规定

2、了( )A三权分立原则B责任内阁制度C主权在民原则D自由平等原则3、孙中山曾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英国进行实地考察后写道:“两年之间,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A“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4、190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纪念题名录共有95人题词,其中62人附记国籍,写法如下:支那18人,清国12人,中国、中华7人,不附国号

3、者25人。这反映出当时( )A附国籍者有民族自豪感 B辛亥革命引发知识分子分裂C王朝意识受到严重冲击 D朝廷腐败遭到爱国士人不满5、1906年,孙中山说:“现在是中国国民驱除衰落的征服者之时机我们如不急起驱除之,外国列强则将在不久替我们赶走那么,我们将成为另一统治民族的奴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的主张( )A将帝国主义势力驱除出中国 B体现出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C国家富强才可抵挡列强侵略 D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6、1921年梁启超指出:“这回革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所以从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大的意义,和那红脸

4、打倒黑脸的把戏性质完全不同。”由此可知“这回革命”( )A激发中国人民民族民主意识 B促使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不会退回到军阀割据的世界 D引发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7、下图所示为货币文物“洪宪元宝”,该货币的出现反映了( )A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B清朝残余势力的存在C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强大 D新文化运动未能清除封建思想8、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正确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9、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

5、颁布后,宣统帝正式退位。有学者将清帝逊位诏书说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下列说法能作为其论据的是( )A中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由此确立并不断完善B两场革命都推翻了专制统治,重新建立了政权C中英两国都由此结束了帝制D都使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10、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表明三民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11、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一方面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论

6、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另一方面又大量介绍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这反映出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 )A把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结合 B宣传民族英雄以反抗西方侵略C把反满兴汉作为革命斗争目标 D把西方学说与中国传统相结合12、“一种求生本能或王朝自救意识终于把一个油干灯枯的王朝推上了改革之路以一种从未有过的姿态显示了曾经扑杀或仇视过变法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变法决心。”“改革”当指(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改订新约13、武昌起义后的湖北革命军政府向各国驻汉口的领事发出一个照会,声明:“所有清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该声明反映出( )

7、A湖北军政府坚守和平外交政策 B革命派促使列强放弃袁世凯C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较为严峻 D湖北军政府对时势认识不清14、下面是民国初年一学者笔下描述的“中国”与“西方”的一些特征的对比。这些特征( )A是对当时中西方国情的正确认识B推动中国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C决定了新文化运动内容的丰富性D是推动新文化运动兴起的重要诱因15、1912年3月,民国政府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1916年内务部又颁内务部通咨各省劝禁妇女缠足文;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布禁止妇女缠足条例。这主要反映了A政府法规决定风尚礼仪B列强入侵影响社会习俗C民国政府首倡废止缠足D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16、1912年2月,袁世凯

8、即通电南京临时政府:“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所公认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袁世凯所为与之相悖的是( )A就任临时大总统 B镇压二次革命C签订“二十一条” D宣布洪宪改元17、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特准探采铁矿暂行办法,规定铁矿公司需官办或官商合办,“须用完全中国资本,不适用矿业条例及其关系诸法律内关于中外合办矿业之规定”。此规定一定程度上(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C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实现了政府对矿业垄断18、据侯家驹中国经济史统计,从1

9、894年到1913年,中国国产机纱取代进口机纱的比率从23%增加到38%。出现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国家政策推动 B中华民国建立C列强放松侵略 D洋务运动促进19“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上述现象催生出( )A中国的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 B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C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D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20、与如图反映的事件有直接关联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B小农经济逐步解体C近代交通工具迅速发展 D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21、“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的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

10、该文针对(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变革思潮C全盘西化思潮 D民主主义思潮22、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谈到“科学”时很少讲具体的技术,更多讲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的层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科学理论不断取得新突破 B民族工业萧条技术无用武之地C人们对西方文明认识不断深入 D马克思主义对人们的科学指导23、20世纪初,汽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已大多是租用式的商业化经营,人们主要是临时租用。人们出行方式的不同,已经不再是官民贵贱的标志。这说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 )A淡化了人们的身份等级意识 B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C消除了当时的社会等

11、级制度 D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2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蔡元培之石头记索隐开卷即云: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以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于是比拟引申,以求其合,以红为影朱字,以石头为指金陵,以贾为斥伪朝旁征博引,用力甚勤。然胡适既考得作者生平,而此说遂不立,最有力者即曹雪芹为汉军(汉军八旗),而石头记实其自叙也。”这表明( )A影射附会是历史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B历史解释的多元化导致历史叙述的失真C知人论世有助于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D历史理解须注重理性认识杜绝情感取向25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 )A是一个从器物

12、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C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D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二、材料分析题26、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辛亥革命有着非同凡响的历史意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共和政体成,专制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新陈代谢(时报1912年3月5日)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13、。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时报描写的社会新事物所涉及到的领域。针对引文描写的现象,试评述民国初年社会的新陈代谢。(2)据材料二,概述西方

14、学者对民国政体的评价。“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如何理解?(3)据材料三,分析指出政治制度“真实发生相当作用”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辛亥革命有着非同凡响的历史意味。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历史意味”的历史理解?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