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A卷)(原卷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1096962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A卷)(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A卷)(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A卷)(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A卷)(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A卷)(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A卷)(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A卷)(原卷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测试题(A卷)一、单选题(本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民国八年, 美国哈佛大学的伍德致信纽约时报认为:“中国和谈代表根据首都的指示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此举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支持。无论结果如何,中国采取的这一行动都有法律和道义上的支持”。这一评价间接说明五四运动( )A是一次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B使北洋军阀统治土崩瓦解C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获得国际社会的一致支持2、90多年前,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A反帝反封建B爱国主义C无产阶级革命D科学

2、主义3、罗家伦说:“学生是运动的先驱,是最先觉悟,最早奋起的力量。他们无所倚傍,赤手空拳,为国家,为民族的命运奋斗。这显然是极可贵的牺牲精神。”材料中的“运动”是指A新文化运动 B护国运动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4、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一一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的实际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中共二大“脚踏实地”的主要表现是( )A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B决定领导工人运动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5、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

3、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是指(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国民党一大 D遵义会议6、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表述正确的是( )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广泛传播李大钊、陈独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A B C D7、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B中共二大的召开C中共三大的召开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8、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填写( )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

4、11935:193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星星之火,力挽狂澜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开天辟地,渐趋成熟9、下面为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图(局部),这一战争( )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表明中共找到了正确革命道路C成为了敌后抗战中的光辉典范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专制统治10、1924年1927年间,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的爆发。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有可能遇到的事情是( )A参加五四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B在报纸上看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新闻,了解国共开始合作C从新闻媒体中得知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D从东北来的客人

5、带来消息:沈阳的日军进攻中国东北11、1924年1927年间,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的爆发。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有可能遇到的事情是( )A参加五四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B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北伐战争的新闻C从新闻媒体中得知红军和毛泽东到达陕北D从东北来的客人带来消息:沈阳的日军进攻中国东北军12、龙太江在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中写道:“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以下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史实,未能体现材料中的“妥协或妥协精神”

6、的是( )A南北议和 B宁汉合流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13、1928年12月29日,时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的张学良宣布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东北易帜( )A基本上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B标志着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C宣告了日本侵略中国计划彻底破产D意味着国民大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14、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写道:“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此诗体现的是( )A反帝反封、爱国探索的五四精神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C坚定信念、勇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D百折不挠、信念坚

7、定的长征精神15、阅读下面的中国民族工商业注册商标和外国洋商在中国的注册商标统计图,出现图中变化的原因是( )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武装侵略C中国政府鼓励民族工商业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国经济的主导力量16、中国近代史上某政府发表宣言:“中国八十余年间,备受不平等条约之束缚。当今中国统一告成之时,应进一步遵正当之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据材料信息判断,该政府应当是(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央人民政府17、为纪念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

8、,天空无限任飞扬。”该会议(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B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C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D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18、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毛泽东和朱德指挥红军,以少数兵力袭扰和疲惫敌军,且战且退,主力部队集中隐蔽在根据地的纵深地带,寻机歼灭冒进深入之敌。这种作战方式是( )A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B分兵把守,御敌于国门之外C短促突击,与敌主力进行战略决战 D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19、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依据这次会议的精

9、神,中国共产党(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C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 D发动了湘赣两省边界的秋收起义20、毛泽东曾经说:“那个时候,给我安了一个名字叫枪杆子主义,因为我说了一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那个意思也就是武装夺取政权,并不是讲步枪、机关枪那里头就跑出一个政权来。”毛泽东提出“枪杆子出政权”的历史背景( )A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 B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C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D抗战初期日军侵大片国土21、2019年春晚选取井冈山为分会场,在节目编排中将革命老区的红色传承、井冈山的绿色资源展现的淋漓尽致。毛泽东在这里的革命实践是( )A参加“八七会议” B

10、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D发动五四运动22、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曾就长征作过如下精辟的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B遵义会议的召开C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 D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23、开创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遵义会议 D成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24、“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革,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一次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该事件是:( )A中共

11、“一大” B国民党“一大”C遵义会议 D黄埔军校建立25、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拥有“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的美誉,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建立C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D湘赣边秋收起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二、材料分析题(26题33分,27题17分,共50分)26诗歌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以生动精练的语言,具体感人的形象,耐人深思的议论,融诗、史于一体,义理深邃、寓意深远。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材料一: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

12、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材料二:清末诗人邱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材料三: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材料四:破碎河山庆忽全,终从薪胆力回天。神州八载驱倭战,三岛群酋伏马前。见雪累朝羞辱史,宁忘惨状杀烧年。南京尸骨长沙火,永记东洋罪恶篇。1945年王子壮赋诗闻日寇投降狂喜书怀(1)材料一、二、三的三首诗分别针对哪些不平等条约而作?它们对中国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

13、响?(2)材料四反映的什么历史事件?其历史地位如何?(3)材料二事件的结果和材料四事件的结果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材料二: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请回答:(1)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主要依据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提出的革命新道路。(3)从毛泽东革命新道路的提出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