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B卷)(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1096961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B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B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B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B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B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B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B卷)(解析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测试题(B卷)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1、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萃孝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 )A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五四运动是一场农民革命运动C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D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支持五四运动的有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有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连吴佩孚也通电支持,这表明了五四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正确;五四

2、运动是一场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爱国运动,不是农民革命运动,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军队支持,且表述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故选A。2、五四前后,社会思潮关注的焦点从“文化改造”转向“社会改造”,在伦理、文学、家庭、妇女的讨论之外,劳工、阶级、社会组织等逐渐成为知识群体关注的热点。这一变化A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B推动了救亡道路探索的新发展C体现文学革命社会影响的扩大D直接促成工人运动的首次高涨【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知识群体将关注的热点转向“社会改造”,不少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发起者和参与者,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社会改造”的思潮,这

3、推动了救亡道路探索的新发展,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此时知识群体关注劳工、阶级、社会组织等热点,马克思主义只是众多社会改造学说中的一种,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该表述不符合五四前后的时代特征;C选项错误,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其主要内容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1922-1933年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并非由这一变化直接促成。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称:“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一宣言意

4、在强调( )A各地学生纷纷响应北京的罢课 B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C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了革命运动 D工人阶级给北洋军阀政府以强大压力【答案】D【解析】由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可知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加入,给北洋军阀政府施以强大压力,使得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故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学生、商人、工人三者对北洋军阀政府的不同影响,未体现各地学生纷纷响应北京的罢课,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故B错误;C项不是材料主旨,材料重点体现工人阶级的力量,故C错误。4、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

5、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其中“第一次历史巨变”应当是( )A由闭关走向开放 B由专制走向共和C由落后走向富强 D由愚昧走向科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第一次历史巨变”。“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辛亥革命的功绩,具体是指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以选B。走向开放、富强和科学与史实不符,ACD项。5、“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从某个角度说明( )A陈独秀犯右倾错误的原因 B苏联更倾向于支持国民党

6、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然性 D苏联反对意识形态革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20年代中期”“统一战线”可知,当时是国民革命时期,由材料“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说明苏联对国民党的看重和对共产党的轻视促使陈独秀犯了右倾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故A项符合题意;国民党毕竟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所以苏联不可能更倾向于支持国民党,故B项不符合题意;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然性应从国内政治经济因素去探讨,苏联的态度属于外部因素,故C不符合题意;从材料“统一战线”知道是国民革命不是意识形态革命,D不符合题意。6、19231927年,苏共中央就中国革命问题进行了122次讨论,

7、作出了738个决议,这些决议通过共产国际来指示给中共中央。1927年7月底中共已决定南昌起义了,莫斯科还发来由斯大林亲自决定阻止起义的电报。这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 )A中共对本党的政策没有决策的权力 B苏共通过共产国际指导中共革命斗争C苏共反对起义是希望维持统一战线 D中国革命对苏联国家利益非常关键【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苏共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之后,借助共产国际来指导中国的革命斗争,材料不能体现出ACD,故选B。7、1925年11月,毛泽东在其执笔的反奉战争宣传提纲中指出,广东革命根据地已经巩固,国民政府应积极准备实力。1926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会议指出“现时政局

8、,是中国革命发展中非常紧急时期”,“是国民革命的生死关头”。为此,中共( )A积极推动开展北伐战争B努力倡导实现国共合作C广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D积极要求建立革命军队【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中共中央会议指出“现时政局,是中国革命发展中非常紧急时期”,说明中共积极推动开展北伐战争,故A正确;1924年国共合作已经实现,排除B;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创建革命军队,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8、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一直为学界讨论

9、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B早于中国资产阶级政党诞生C极大推动五四运动的爆发D历史久远已经无从考证【答案】A【解析】党史可以上溯到五四运动,甚至辛亥革命时期,这说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中共成立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故A正确;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故B错误;五四运动的时间是1919年,而中共的成立时间是1921年,因此时间不符合,故C错误;D项说法明显错误。9、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

10、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被广泛接受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文章中所说,“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广泛地为“无数乡村”的男女老少所接受,表明了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目标与广大民众需求相一致,有利于农民运动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与“扶助农工”政策相关的内容,B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时主要是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材料强调

11、的是反帝反封建,C项错误;受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一直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D项错误。10、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指出:为了完成中国共产党在目前最迫切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主张同国民党等革命党派以及其他革命团体,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B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C注重掌握国民革命领导权D系统地阐述革命动力问题【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在认真地分析了中国国情的情况下,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认为当时中国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中国共产党最迫切的任务联合国民党等

12、革命党派以及其他革命团体,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故B正确;1923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排除A;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国共产党没有重视掌握国民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系统地”阐述,排除D。11、1923年,北京大学建校25周年纪念日曾做过一次民意测验,部分结果如下( )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中国?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军阀宰制10票。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俄国497票,美国107票。这反映了A国民革命运动使人们思想受到了洗礼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C苏联的建设成就使国人对其抱有好感 D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答案】B

13、【解析】189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建校25周年为1923年,由第一个问题的问卷结果可得出列强与军阀在当时是不受欢迎的,B项正确;国民革命的时候是19241927年,A项史实错误;中国对俄国的好感超过美国,主要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D项错误。12、1923年元旦,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指出:“吾党所持民族主义,消极的为除去民族间之不平等,积极的为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欧战以还,民族自决之义,日愈昌明,吾人当仍本此精神,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族之平等。”推动孙中山形成这一认识的时代因素包括(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

14、动的启发 捍卫民主共和运动屡遭失败一战后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 国联对种族平等原则的肯定ABCD【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23年以及“消极的为除去民族间之不平等,积极的为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这体现了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内涵,结合所学可知,新三民主义形成的背景是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捍卫民主共和运动屡遭失败、一战后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选项A正确;国联被英法把持,并未强调种族平等,而且材料并未体现出国联,排除B、C、D。13、国民革命期间,改组后的国民党虽然党员人数急剧扩充,但组织的内聚功能并未增强,基层组织尤其不健全,这与共产党组织的严密性和纪律性形成巨大的反差。由此可知

15、,当时( )A第一次国共合作濒临破产 B国民革命潜伏着失败的隐患C国民党开始重视组织建设 D工农革命热情并未充分调动【答案】B【解析】改组后的国民党虽然党员人数急剧扩充,但组织的内聚功能并未增强,基层组织尤其不健全,说明国民党存在缺陷,这是国民革命失败的隐患,故B正确;材料反映国民党存在的问题,不能说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濒临破产,排除A;材料不能看出国民党针对党自身问题采取的措施,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4、八七会议决定:“没收大地主和中地主的土地,分给佃农及无地农民”;“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会议还认为,“必须反对已成反革命的资产阶级”。由此可知,八七会议( )A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未完全成熟 B完全符合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C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和扩大 D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