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综合测评5对环境的伦理关怀含解析选修6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31096568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综合测评5对环境的伦理关怀含解析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综合测评5对环境的伦理关怀含解析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综合测评5对环境的伦理关怀含解析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综合测评5对环境的伦理关怀含解析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综合测评5对环境的伦理关怀含解析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综合测评5对环境的伦理关怀含解析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综合测评5对环境的伦理关怀含解析选修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环境的伦理关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对环境危机的出现具有重要影响的观念有()片面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科技万能论狭隘的人类主宰论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幸福观地球人类共同的家园A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危机的思想诱因这一知识。抓住关键信息“环境危机的出现”,分析出现环境危机的思想诱因,符合题意;“可持续发展观”和“地球人类共同的家园”是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观念,排除。【答案】C2树立健全的环境意识,必须()掌握环境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解、接受并遵守环境伦理原则和相关的行为规范ABCD【解析】环境科学知识是环境意识

2、的基础,环境价值观念是环境意识的灵魂,环境伦理是环境价值观念的核心。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3漫画阻击所描绘的背景是我国汽车消费税方案进行了调整。新的征收方案增至七档,其中排量小于1L的汽车税率可低至1%,消耗能源多、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大排量汽车采取高税率。其中,排量在3L以上的轿车,将课以最高20%的税率。对此认识正确的是()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该方案符合环境伦理的尊重自然的原则征收消费税可以调节消费行为该调整方案有利于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ABCD【解析】对耗能多、环境污染严重的大排量汽车和消耗小、污染小的小排量汽车分别增税和减税,是为了通过调节消费行为,保护环境。与漫画和题

3、干不符。【答案】C4个别发达国家以维护自己国家经济发展利益为由,宣布不履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这一举动()A违背环境正义原则B是维护本国环境主权的行为C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D是环境殖民主义的体现【解析】环境正义原则强调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之间的平衡。而个别发达国家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违背了这一原则。B、C观点错误,D不符合题意。【答案】A5全球环境问题,并不是孤立的单项问题,而是同其他环境和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问题群”,它具有的特点是()综合性与复杂性综合性与挑战性紧迫性与挑战性复杂性与紧迫性ABCD【解析】全球环境问题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解决这一问题是有紧迫性和挑战性的特点,因此,

4、符合题意。【答案】B6解决全球问题,所有国家负有共同责任,是因为()A所有国家都应该或有能力承担相同的责任B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唯一家园C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D解决环境问题成为各国政府的中心工作【解析】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是所有国家共同的责任,这是因为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需要所有国家共同维护,因此,B项符合题意。【答案】B7代际平等要求当代人与后代人要公平地分配地球上的有限资源,公平地享受环境权益。为此当代人在使用地球资源时()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应限制在这些资源的可再生速率的范围内自然资源应当被充分利用,而不应当被闲置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要把所获得的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力争发现新的可替代

5、资源应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把它限制在生态系统可承受的范围内ABCD【解析】说法错误,自然资源应当适度利用。说法错误,错在“可再生资源”上,应为“不可再生资源”。符合题意,答案为B。【答案】B8新疆乌鲁木齐市响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凡不符合“绿色经济”目标的项目一律不得引进;耗能和污染严重的项目,一律坚决取缔关闭。这一做法()会影响招商引资,不利于新疆经济发展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资源、环境、经济“共赢”体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ABCD【解析】说法错误,从眼前看,可能会影响招商引资,但从长远看,有利于新疆经济的发展。都正确指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意

6、义。【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60分)9(15分)发展旅游产业要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制定科学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现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在绿色、低碳理念中制定共同的纲领和目标,让其成为一种日常的行为方式。下列是一些旅游胜地的几个镜头:在景区大量修建楼堂馆所。尽可能减少人为景观。景区要以经济效益为主要价值取向。对进入景区的旅客实行有效限制。突出当地文化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1)指出材料中符合实现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做法。(只写相应序号)(5分)(2)旅游胜地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在绿色、低碳理念中制定共同的纲领和目标。如果以“景区胜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请列出要点。(10

7、分)【解析】第(1)问,实现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据此对相关材料进行判断即可。第(2)问,从环境意识、环境伦理原则和环境道德规范等角度列出要点即可。【答案】(1)。(2)健全环境意识,做到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的统一。理解、接受并遵守环境伦理原则,坚持环境正义原则和尊重自然的原则,是有效保护环境的重要前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证。遵守环境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是处理关于环境事务时应当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要落实到具体的环保行动上。10(15分)材料一我国七大江河水系(长江、黄河、珠江、辽河、淮河、松花江、海河)均受到污染,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许多

8、湖泊也由于污染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材料二对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和对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导致大量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目前,地球上10%的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污染和破坏环境,对大自然、对人类自身都造成了伤害。有人认为,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责任主体是那些违反环境保护法的企业。请针对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对于目前的环境危机,那些违反环境保护法的企业,无疑要负主要责任,应当受到相应的制裁。而购买其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实际上间接支持了企业的这种行为,也负有道义上的责任。此外,未能有效履行监管职责政府部门,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负有失职的责任;未能对环境问题表示关切并敦促政府采取行动的公民也负

9、有一定的责任。因为,正是公民和政府部门的这种不作为,为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并与自然环境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影响,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认真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11(15分)我国每年产出约6亿吨农作物秸秆,秸秆处理是个大问题。某市农民过去采取露天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带来了空气污染、资源浪费和耕地质量下降等弊端。现在该市推广了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发电、养殖食用菌、秸秆气化、机械还田等方式进行秸秆转化和再利用,成为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1)结合材料说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

10、系。(5分)(2)从环境伦理的角度,比较农民现在和过去两种处理秸秆做法的不同点。(10分)【解析】解答第(1)问的关键:一要回答“关系”,必然要回答出是双方之间的彼此影响;二要结合“材料”,可以边理论分析边结合材料,也可以先理论分析,后结合材料分析。解答第(2)问时,要注意把握两点:一要从理论高度说明这两种做法的不同特点;二要说明不同做法可能带来的各自不同的后果。【答案】(1)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该市推广秸秆利用新技术既保护环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2)过去焚烧秸秆的做法是破坏环境,没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11、,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违背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方式。现在对秸秆的转化和利用遵循了环境正义原则和尊重自然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以及遵循代际平等的要求;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切实保护了自然生态。12(15分)自20世纪中叶以来,环境问题逐渐从地区性问题发展成全球性问题。片面发展观、狭隘的人类主宰观、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幸福观、科技万能论等观念,对环境问题的出现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面对资源的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重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

12、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找出下列环境伦理观念与其表现之间的对应关系。(4分)环境伦理观念表现片面发展观A.只要科学技术足够发达,人类就不愁解决不了资源短缺、生态平衡等问题狭隘的人类主宰观B.谁占有的消费物质财富更多,谁就更幸福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幸福观C.人对自然的行为可以不受任何伦理原则的约束科技万能论D.只注重经济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忽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结构_(2)党的十八大为什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11分)【解析】第(1)问依据对环境伦理观念的理解,结合其表现找出相应的关系。第(2)问应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回答。【答案】(1)DCBA(2)它是反思环境危机、环境意识觉醒提高的必然结果,也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或应对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持续改善和提高。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