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尔雅答案100分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31095877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尔雅答案100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尔雅答案100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尔雅答案100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尔雅答案100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尔雅答案100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尔雅答案100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尔雅答案100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死亡意识1【单选题】唤醒人们的死亡意识,就是要让人们了解两个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事实。曹操在短歌行中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道出了其中的一个事实是A A、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B、人生无常 C、饮酒会让人早死 D、饮酒应该唱歌2【单选题】未知生,焉知死C A、墨子 B、老子 C、孔子 D、孟子3【多选题】下面表达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一思想的诗句有ABD A、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B、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C、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D、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4【多选题】下面表达人生无常的诗句有BCD A、天翻地覆慨而慷,人间正道是沧桑。 B、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C、古往今来共

2、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D、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5【判断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人生无常时,是借用了佛学中“一切事物因为因缘而生,迁变流转,没有常态”的思想,指人生的际遇变幻不定,难以预测。正确死亡意识1【单选题】生死教育教导我们尊重生命,下面对尊重生命的理解最准确的是D A、尊重一切生命 B、主要是尊重他人生命 C、主要是尊重自己的生命 D、既尊重他人的生命,也尊重自己的生命2【单选题】“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吕氏春秋中这段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D A、当天子,生命就会变得宝贵 B、拥有财富

3、,生命才会变得宝贵 C、只有富贵之人的生命才是宝贵的 D、生命是一次性的,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它更宝贵3【多选题】以下主张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名言有ABC A、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关汉卿 B、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罗曼罗兰 C、生命就是人的最高的宝物。费尔巴哈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4【多选题】以下属于不尊重生命的行为的是AD A、酒驾 B、见义勇为 C、抵抗外族入侵 D、黑社会街头火并5【判断题】中国儒家主张“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意思是君子不应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正确接纳死亡1【单选题】生死教育让人们接纳死亡的意思是C A、自杀其实是每个人最好的选择 B、我们

4、应该准备随时死去 C、我们要把死亡作为我们生命的必要组成部分来接受 D、生活了无生趣,死亡更值得期待2【单选题】美国外科医生舍温努兰为什么不敢在死亡证明上写上死因:年老C A、他害怕被扣上“诊断错误”的帽子 B、确实没有人因为年老而死 C、现代医学拒斥死亡 D、写上“年老”的死因是不科学的做法3【多选题】人们在生活中总是使用其他字眼来代替死亡,反映了人们什么样的心理ABC A、渴望永生不死 B、认为“死亡”这个字眼不吉利,会带来厄运 C、好生恶死 D、贪生怕死4【多选题】现代医学总是把死亡视为敌人,这种态度为什么是错误的ABD A、医学本身是有限的,不可能包治百病 B、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医学

5、不可能战胜死亡 C、现代医学很多时候能够战胜死亡 D、人总是要死的,这是现代医学无法改变的事实5【判断题】人们在生活中谈及死亡相关话题,却不愿意使用“死亡”这个字眼,是因为使用这个字眼会给人带来厄运。错误生死两安1【单选题】我们把传统社会中公开举行并允许人们观看和评论的葬礼称为B A、小城故事 B、村头故事 C、民间故事 D、生死故事2【单选题】现代社会中病人死在医院而不是死在家里的现象造成了B A、人们更容易接纳死亡 B、人们对死亡的无知 C、人们关于死亡的知识的增加 D、人们更多地接受死亡教育3【多选题】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BCD A、传统社会没有死亡教育 B、现代社会人们很难有机会接触

6、死亡、认识与学习死亡 C、人们恐惧死亡是因为人们对死亡的无知,以及死亡的超经验性和神秘性 D、死亡教育致力于教给人们恰当的死亡智慧4【多选题】我们为什么需要死亡教育ABCD A、唤醒人们的死亡意识 B、要让人们尊重生命 C、要让人们接纳死亡为生命的必要组成部分 D、要帮助人们达到生死两安5【判断题】传统社会中公开举行的葬礼给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死亡教育机会。正确什么是死亡教育1【单选题】对死亡教育的理解,错误的是C A、死亡教育要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死 B、死亡教育要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他人的生死 C、死亡教育要帮助人们远离死亡,快乐生活 D、死亡教育要教给人们关于死亡的知识2【单

7、选题】对死亡教育的理解正确的是D A、死亡教育就是教给人们如何快乐地去死的课程 B、死亡教育是教给人们如何逃避死亡的课程 C、死亡教育是教给人们在死亡面前变得勇敢的课程 D、死亡教育是帮助人们树立恰当的人生观和死亡观,以及热爱生活,珍视生命,正视死亡的课程3【多选题】死亡教育要处理的议题有ABCD A、关于死亡的知识 B、关于珍爱生命 C、怎样征服死亡带来的恐惧与悲伤 D、恰当的人生观与死亡观4【多选题】以下不属于死亡教育议题的是ABD A、关于人生美德的养成 B、如何成就人生伟业 C、良好人生观的养成 D、婚姻、恋爱与家庭5【判断题】死亡教育既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体验。正确死亡教育的目的1【

8、单选题】关于信仰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只有宗教才叫做信仰 B、为自己树立一个信仰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战胜超自然力量 C、所有的信仰都是正面的、积极的 D、有坚定人生信仰的人不会随波逐流2【单选题】死亡教育要求人们尊重生命,这里的生命是指A A、人的生命 B、动物的生命 C、植物的生命 D、植物、动物以及人的生命3【多选题】死亡教育要让受教育者做出的三个方面的改变是ABD A、让受教育者理解生命的有限性,接纳死亡为生命的一部分 B、让受教育者发展出一种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 C、让受教育不再惧怕死亡,以命相搏成为生活的常态 D、让受教育者树立信仰,让人生有所敬畏4【多选题】把死亡作为自己的死亡来认识

9、,其重要意义有ACD A、知道自己有一天会死亡,才会产生生命的紧迫感,以合理安排生活 B、知道自己有一天会死亡,才能懂得生命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才懂得放弃无谓的努力,静待大限到来 C、接纳死亡为生命的一部分,才能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坦然面对他人和自己的死亡 D、接纳死亡为生命的一部分,接纳死亡为生命的一部分;他就会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5【判断题】每一个人的生命作为一种自然存在,都有其自在的目的,有自己的价值。正确死亡教育的主题1【单选题】死亡教育的主题是C A、我是谁 B、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C、活在当下,如何安身立命 D、怎样为来世做好准备2【单选题】苏格拉底说:“人类普遍地对一件事情

10、无知,而这是一件最必要知道的事情。那就是怎样正确地生活,怎样去照顾自己的灵魂并且使它尽可能地完善,还有,人们对这种无知普遍地是视而不见的。”可见苏格拉底非常重视A A、安身立命 B、身体保健 C、生活情趣 D、生活方式3【多选题】古希腊阿波罗神庙门柱上刻着的德尔菲神谕是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这句话主要是指CD A、知道自己姓甚名谁 B、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C、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责任、人生价值 D、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人生道路4【多选题】对安身立命的通俗理解就是“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根据这个标准,以下没有真正安身立命的人们有BD A、“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的老

11、和尚 B、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城市白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 D、为了孩子学习成绩而揪心的家长5【判断题】约翰斯图亚特密尔说“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胜于做一头满足的猪;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胜于做一个满足的傻瓜”。这表明他认为人在精神层面能得到愉悦比在物质需求方面得到满足更加重要。正确死亡教育的发展历程1【单选题】死亡学的创始人是A A、梅契尼科夫 B、罗伯特富尔顿 C、罗斯维尔帕克 D、荷蒙菲菲尔2【单选题】20世纪50年代,西方一批有识之士通过撰文和著书的方式推行了一次“死亡觉醒运动”,其中最突出的主题是A A、死亡焦虑 B、死亡意识 C、死亡超越 D、死亡与濒死3【多选题】死亡学

12、的产生直接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所遇到的生死问题有密切关系。这些生死问题包括ABCD A、人口老龄化问题 B、自杀问题 C、艾滋病问题 D、安乐死问题4【多选题】在台湾,为了规避华人文化对死亡的讳言,他们在推动死亡教育方面做的工作有AD A、把死亡教育视为“生死教育取向的生命教育” B、绝口不提“死亡”二字 C、努力引进美国的死亡教育 D、把死亡学本土化为“生死学”5【判断题】1963年,荷蒙菲菲尔在明尼苏达大学开设了第一门正式死亡教育课程。错误怎样进行死亡教育1【单选题】中国大陆高校开设的死亡教育课程主要是A A、偏重学理的 B、偏重体验的 C、两者兼顾的 D、两者都没有的2【单选题】以慕课方式

13、开设的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主要有老师线上讲授。这种课程是A A、偏重学理的 B、偏重体验的 C、两者兼顾的 D、两者都没有的3【多选题】死亡教育在发展中分化成两类课程,它们是AB A、人口老龄化问题 B、着眼于学理的课程 C、落实于体验的课程 D、偏重于社会的课程4【多选题】适合偏重体验的死亡教育课程的教学形式有ABCD A、观看视频资料 B、情景模拟 C、参观殡仪馆 D、个人冥想5【判断题】落实于体验的死亡教育课程侧重于让受教育者对与死亡相关的现象感同身受,并对于这些现象进行思考,重感受反思。正确生命的起源1【单选题】下面哪一个是一个人思考生命的意义并理性把握人生的开始B A、死亡意识的觉醒 B、生命意识的觉醒 C、懂得了上帝造人说 D、懂得了生命进化论2【单选题】“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