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1094533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三圈环流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2)六个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都受中纬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2)受气压带、

2、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受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深度思考1分析下面图示,总结说明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答案(1)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即2个气压带之间为1个风带;高气压带与低气压带也是相间分布的。(2)气压带和风带分别

3、关于赤道对称分布。2有同学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简单记忆为“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对不对?为什么?答案不完全对。因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如果就南半球而言则相反。3所有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都是干燥的。以上判断对吗?试说明理由。答案不一定。并非所有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都是干燥的,在大陆的东岸的信风迎风地带,信风来自海洋,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侧、澳大利亚东北侧和中美洲等地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和信风关系密切。题组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2015年12月15日,中国南极科考内陆队车队38名科考队员分两路

4、向南极内陆进发。这是我国第32次南极科考,他们将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中,克服种种考验,完成预定科考任务。据此回答第1题。1下图中能正确显示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依据气压带与风带分布规律可知,图中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位置偏北说明为北半球的夏季;图中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位置偏南,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图中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位置偏北,说明是北半球的夏季;图中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位置偏南,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则符合12月份的是。题组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014上海地理)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

5、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回答第2题。2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该大陆三个测站为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故受东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共同影响。在东南信风带影响下降水少,在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下降水多。下图为“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单位:mm)。读图完成34题。3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的冬季主要盛行()A东北风 B西南风C东南风 D西北风4据图示信息可推断,该区域()A地势大致东高西低B东、

6、西部地域差异显著C最大湖泊为内陆湖D全年的降水集中在夏季答案3.B4.B解析第3题,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处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北半球西风带风向是西南风。第4题,结合图中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信息可知,西部沿海地区降水量大,东部降水量小,所以西部沿海地区地势高,为迎风坡,降水多;东西部差异显著;图示湖泊由幼发拉底河入海,属于外流湖;该地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归纳总结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7、(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考点二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亚洲(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3季风1月7月东亚季风A西北风C东南风南亚季风B东北风D西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深度思考季风仅仅存在于南亚和东南亚,这种说法对吗?答案不对。东亚、非洲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

8、,但以南亚和东南亚最为典型。方法技巧1关联图说明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2示意图说明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题组一北半球气压中心及其影响(2015重庆文综)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第1题。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

9、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答案A解析寒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势力渐强,处在冷高压控制之下。因此引起我国此时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蒙古高压。题组二季风环流对降水的影响2(2015安徽文综)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A反气旋频繁过境B受沿岸寒流影响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答案D解析从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及特殊地理事物(如安达曼海、泰国湾等)信息判断出该区域主要为东南亚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水汽丰沛,受地形的抬升作用,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

10、富。方法技巧季风环流的判读(1)通过30N或60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读季节:例如:30N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如9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例如,60N的近地面有高压中心(如7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读季节: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季。(3)反之,根据季节可判读30N或60N处气压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风向。练出高分模拟题组右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动力上升B为高空西风C为热力下沉D为东南信风2当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澳大

11、利亚西南部高温干燥B潘帕斯草原绿草如茵C理论上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D西北太平洋温带大陆架海域上升流增强答案1.B2.C解析第1题,图示为北半球低纬环流圈,其中为热力上升过程、为高空西风、为动力下沉过程、为近地面的东北信风。第2题,形成的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北半球夏季由于陆地升温形成低压而被切断,高压中心只保留在海洋上,即切断时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此时北半球大陆为高温区,而等温线向北凸出,南半球大陆为低温区而等温线向低纬度(北方)凸出。读图,回答34题。3图中风带为()A东南信风带B中纬西风带C东北信风带D极地东风带4图中所示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沙漠

12、气候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3.B4.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下图为“季风区地理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5季风成因与信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一组是()A B C D6季风盛行时()A几内亚湾北部盛行西南风B南亚处于一年中的旱季C澳大利亚西北部草木茂盛D天山牧民在山麓放牧答案5.C6.A解析第5题,季风成因与信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热带季风气候。第6题,为西南季风,其盛行时,北半球为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形成西南季风。下图为陆地(用110E代表)与

13、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百帕)的时空分布状况。其中,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读图完成79题。7图中冬夏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洋流性质的变化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 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8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北半球冬季风风力最强的地区大致位于()A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 B50N附近C中纬度地区 D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9图乙与图甲相比较,其变化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是()A冬季风减弱,夏季台风偏多B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C冬季寒潮增多,夏季北旱南涝D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北涝南旱答案7.D8.B9.C解析第7题

14、,图甲显示冬季大陆气压高于海洋,夏季大陆气压低于海洋;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大陆夏季增温快于海洋、冬季降温快于海洋,从而使同纬度大陆夏季气压低于海洋、冬季气压高于海洋。第8题,北半球冬季风是受大陆上高压与海洋上低压作用形成的,风力大小取决于气压差大小,图甲显示在50N附近海陆气压差最大,故此处风力最强。第9题,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图乙冬季海陆气压差更大,则冬季风比正常年份强,冬季寒潮增多;同时夏季海陆气压差更小,说明夏季风势力要弱于正常年份,则夏季风对我国北方的影响时间较短,在南方停留时间较长,会出现北旱南涝现象。10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材料二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1)材料一表示的是_(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2)材料二A、B、C、D四地气候中,全年受带控制下而形成的是_,气候类型为_,该气候的特征为_。(3)制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