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西东合集》中的形态学思想.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1089041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歌德《西东合集》中的形态学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歌德《西东合集》中的形态学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歌德《西东合集》中的形态学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歌德《西东合集》中的形态学思想.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歌德西东合集中的形态学思想摘要 诗人歌德一生有五十多年坚持不懈地研究自然并有大量著述,这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或隐或显的影响。他在研究植物形态变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物形态学思想。其基本概念“形变”后来成为歌德描述自然界一切形态生成与变化过程的专用术语,成为他解读自然界里一切现象的锁钥。本文初步探析了歌德形态学思想在其晚年杰作西东合集的结构和内容上的体现。 关键词 歌德;形态学;极性;升华;西东合集一、 引言:歌德的生物形态学思想“形变”(Metamorphose)一词源自希腊语Ao(形状改变)。在欧洲古代神话和古希腊哲学中,它主要指的是人变成兽类、植物、泉水或其他东西。歌德可能是从植物分类学

2、之父林奈和同样研究过植物的伏尔泰的著作中获知这一概念的。在植物形变论?导言( 4.)中,歌德的定义是:植物各外部器官具有隐秘的亲缘关系,亦即叶子、花萼、花冠、花丝,它们次第出现并且似乎后者都是从前者发展而来。对于这种关系,研究者们早就有了大体的认识,甚至也有过特别的处理。同一个器官经过变化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面貌,这种效果叫作植物的形变。而“形态学”(Morphologie)一词则是歌德率先引入科学史的,但是歌德对它没有明确的定义。它首次出现于1796年9月25日的歌德日记。此处概言之,歌德的“形态学”是关于生物的形态与形态变化的学问,基础是他的“形变论”。不言而喻,自然研究家歌德的各种活动必定会

3、对其文学创作产生相应的影响。实际上从大学时代起,歌德的作品中就留下了他与自然打交道的身影。随着日益深入地从事自然研究,这些身影逐渐发生了丰富的“形变”,或隐或显地呈现出自然研究对于诗人全方位的影响。本文无法全面细致地梳理体现于歌德所有作品中的这类影响,只拟讨论体现在西东合集(写于18141819年,1819年发表)里的自然规律,以此反观自然研究对于诗人歌德的意义。歌德1817年在自述其植物学研究史里写道:我出生并成长于一个有声望的城市,最初的教育主要是学习古代和现代语言,对于叫作外部自然的东西,我没有概念想从学校获得自然知识,在那时是不可想象的。从童年时代起,我就习惯于在精心建造的花园里满怀惊

4、异地欣赏郁金香和石竹的花朵。这说明,歌德生来并非什么“自然之子”,既没有从小就生活在真正的自然环境里,也跟当时的多数孩子一样,没有受过关于自然科学的教育。但是这种状况通过他的自我教育逐渐得到了改变。1769年2月13日,在法兰克福老家养病的歌德写信告诉朋友:“我目前的生活方式献给了哲学伟大的学者往往很少是伟大的哲学家。读书太多的人往往蔑视自然这本轻松单纯的书。”信中所说的哲学,实际上就是对自然的研究,即古希腊自然哲学意义上的综合学问。1770年3月,大病初愈的歌德到斯特拉斯堡继续学习。此间,他开始阅读卢梭和狄德罗。之后,他又受到了赫尔德的重要影响,在自然观上获得了重要的更新,日后逐渐形成了他的

5、形态学发展观。二、 发展的方式和可能:形变与类型如果说歌德在研究腭间骨的时候还只关注不同骨骼之间的关系,那么从意大利回来以后,他就在通过研究“植物的形变”而研究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从此,他超出了前一阶段研究中对植物“类型”的预想,为他的研究确立了一个新的方向。为了比较各种生物的不同,首先要比较同一个生物的各个器官的差异。歌德的植物形变论已经显示,最让歌德关注并作为自然的普遍规律进入歌德视野的,是植物器官的变化规律,因为歌德意识到,这一规律,亦即生物形态的形成与变化的规律,对于生物的一切其他特征都具有基础意义。歌德在植物形变论?导言里写道:“每个人,只要稍微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就会注意到,植物的特

6、定外在部分有时候会变化,并且会全部或者或多或少地转变为下一阶段的那一部分的形态。”GoetheHA, Bd.13, S.64; S.79; S.64; S.64.这意味着,歌德所关注的变化,不是跳跃或者剧变,确切地说,他指的是一种渐变,也就是通过一些中间阶段向下一阶段的形式过渡。歌德注意到,自然过程并不总是“能一蹴而就地完成”(植物形变论?花蜜)。歌德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发展中的“缓慢过渡”,隐含着具体形态上的无数可能性,他说:“我们认识了形变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它借助一个部分来产生另一个部分,通过对唯一一个器官的种种变化,来呈现各式各样的形态。”于是,他“把这种作用,亦即通过同一个器官向我

7、们呈现出多?N多样的形态,称作植物的形变”。这就是歌德形变思想的核心。这种见解在生物种系学上就是“同源说”。对于本文此处关心的发展问题来讲,“过渡”亦即“渐变”,是歌德形态学思维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为他的形变论打上了标志性的烙印。歌德后来发现,他通过观察植物发现的上述规律,也适用于动物学、光学、色彩学乃至地质学和气象学领域。歌德认为,正如植物世界显示的那样,各种现象之间基于形变规律而具有“秘密的亲缘关系”。这在色彩领域表现得更加突出。歌德自制的圆形色圈清楚地显示了各种颜色之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组成了完整和谐的色谱。同时歌德认识到,很难在不同变化阶段之间,画出明显而确定的界限,因为各组相邻颜色之间的

8、关系是持续的、过渡性质的。这就恰好象征着,“现象的变化,是渐变性的”GoetheWA, II, Bd.1, S.134; S.57.。在色彩研究中,歌德还发现,各种颜色本身并不是“业已完成的,而是仍在形成中、变化中的颜色”。相反,牛顿“把光的色散图像看作完成的、不可变化的颜色,而实际上它还是一个处在形成中的、总在变化的颜色”GoetheWA, II, Bd.2, S.58.。因此歌德断言:“一切形态绝不会保持不变,绝不会静止不动或是终结性的。准确地讲,一切都在永远的运动中摇摆不定。”GoetheHA, Bd.13, S.55. 如此一来,歌德就为自己的有机论思想确立了一个根本的发展原则。从而可

9、以说,歌德的形变论就是对他的发展思想的形象化演示。这个思想把一切都看作运动的,把每个状态都解释为动态的,把每个图像和形式,无论是艺术品还是自然现象,都理解为处于不断的形成与变化之中。当然,由于歌德的发展思想源于生物形态学,所以不言而喻,这个思想隐藏着一个关键的前提:每个形态或者每个事物都是一个有机体,是由各组成部分按相应的目的构成的整体,这些部分之间存在内在关联。歌德在其自然研究实践中,认识了植物和脊椎动物的结构模型。他发现,这些基本形态即“类型”本身,也是有可能发生变化的。于是从1796年起,歌德就把“形变”和“类型”概念融入了他的生物形态学思想框架。它们同时也成为他的形态学方法论基础。歌德

10、定义说,凡是有形态的事物,“从基本的物质和化学元素,直到最富有精神的人的外表”, Gunter Mann(Hrsg.), In der Mitte zwischen Natur und Subjekt.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s Versuch die Metamorphose der Pflanzen zu erklren“;17901990, Sachverhalte, Gedanken, Wirkungen. Frankfurt am Main: Kramer, 1992, S.30.也就是说,在整个自然阶梯上,都有形态学在起作用,在形态学视角下,一切造物都

11、呈现出其所属类型的形态:在运动、变化和消失的过程中,万物呈现于我们的肉眼和精神之眼。要言之,歌德所说的“类型”描述的是同类生物的所有不同个体在形态结构上的共同性和统一性。它代表一种集中的、典型的、普遍的、确定不变的因素,一种模式化的结构因素。而“形变”描述的是生物个体以各自所属的特定类型为依据,发生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显然,它所代表的是生物形态的多样化和灵活多变的原则。可见,“类型”和“形变”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类型只能通过在个体中由形变产生出的具体形态显现出来,而形变也不可能超越出类型为之设定的相应界限。对歌德来说,在这两个原则的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交互作用,构成了自然界里的全部现象的具体内容。

12、歌德试图借助他的形态学对这些现象予以把握。三、 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极性与升华在歌德的自然研究中,“极性”和“升华”这对概念也具有广泛的重要意义。歌德用它们来指包括生命在内的自然事物所具有的自我能动的发展与分化能力,说它们是“自然的两只巨大的驱动轮”GoetheWA, II, Bd.11, S.11.。歌德将极性定义为“两种甚至多种因素坚定地统一在一起的现象”。GoetheWA, I, Bd.47, S.16.他指出,极性概念的一个最显著的具体化,就是物理上的吸引与排斥作用,例如决定地球与宇宙关系的引力与离心力。为此他说,物质相互处于“不断的吸引与排斥”状态。在他看来,推动世界及其各部分发生不断

13、的、无计划的形态变化的力量,正是源于极性原则。歌德认为,升华原则的作用在于,为这种发展确定方向:蕴含于一切物质中的精神对丰富多样的可能性,进行有意义或者合乎目的的配置和实现,从而使这种演进过程“始?K追求一种上升趋势”GoetheWA, I, Bd.47, S.16.。于是,从混乱中就形成了多样化的、可感知的结构和理智的自然秩序。据此,极性和升华是一种象征。后来,歌德的自然研究为他的极性思想提供了具体的参照磁现象和电现象。这两种现象在当时还没有被看作统一的基本物理现象。对歌德来说,它们象征着彼此对立的、借助看不见的磁场彼此作用而又相互指涉的两极,象征着坚定的多样性与根本的统一性。后来研究光学使

14、他发现,明与暗的对立与结合会产生色彩现象。于是,他把这种知识移植于他的生物学中:“紧张就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本质呈现出的看似中性的状态,它充分准备着,伺机自我彰显、自我分化、自我两极化”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Poetische Werke. Kunsttheoretische Schriften und bersetzungen(GoetheBA). Hrsg. von Siegfried Seidel u. a. 22 Bde., Berlin &Weimar: AufbauVerlag, 19601978, Bd.18, S.642.。歌德还以两极之间的吸引与

15、排斥为纽带,把自己的思想与牛顿、康德的宇宙物理学上的“远相互作用力”联系到一起。他为此写道:康德的自然科学中有一点不容我忽视,那就是:引力与斥力属于物质的本质,在物质概念中,这两者彼此不可分离,由此我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原始极性”,它渗透并推动现象的无限多样性。GoetheWA, I, Bd.33, S.196.歌德起初只在自然研究领域使用极性概念。后来他逐渐认为,极性概念不仅局限于自然里的有机和物理过程,还可以推而广之,他说:忠实的自然观察家,即便其在别的方面思维方式很不相同,他们也会赞成:一切现象,我们遇到的一切现象,必然是要么暗示着一个本源性的、可能结合的分裂倾向;要么暗示着一个倾向于分

16、裂的统一倾向,并以这种方式呈现自己。让统一者分裂,让分裂者统一,这就是自然的生命;这就是世界的永恒的收缩与扩张,永恒的结合与分离,就是世界的呼与吸。GoetheHA, Bd.13, S.488.如果我们认为,歌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恐怕这一段话算得上最好的证明了。他进而在笔记中提示道:我们与对象,明与暗,肉体与灵魂,两个心灵,精神与物质,上帝与世界,思想与扩张,理想与现实,感性与理性,想象与理智,存在与渴望。身体的两半,左右,呼吸,物理经验:磁石。GoetheWA, IV, Bd.22, S.321.就这样,歌德从简单的物理现象演绎出各种他在自然里发现的二元对立。甚至在情感领域和两性关系中,他也看到了极性现象:“磁石的秘密,为我解释!没有比爱与恨更大的秘密”GoetheBA, Bd.1, S.428. 。可以说,爱与恨是歌德通过其自然研究对极性关系实施的最后、最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