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1088990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未知 一、村庄合并的漫延展开?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村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转型阶段。尤其是东部相对发达的地区正大力推进合村并居,通过旧村改造和撤村并居等形式进行新农村社区建设。随着合村并居的广泛展开,许多地方出现了大规模的“造城运动”,村落数量快速减少,而新建集中化的楼房居住区大量涌现。从全国看,行政村(村民委员会)的数量1990年最多时达100多万个,此后数量明显减少,2000年有73万多个,到2010年减至59万多个。(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第864页。这其中部分“村民委员会”转

2、变为了“社区委员会”。)据预测,我国到2014年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近60%,比现在提高近10个百分点,(蔡?P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这意味着未来15年内将有大约1.5亿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因此大量的村落将走向终结。?山东省从2006年借助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政策,开始大力推动村庄合并和农村社会化发展。2009年山东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和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提出以中心村为核心,以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为契机,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实现农村社区建

3、设全覆盖。如潍坊诸城市从2007年7月展开了村庄合并,该市原有13个乡镇(街道),1337个村(居)。现今全市共规划组建了208个农村社区,涵盖村庄1257个,以2公里为服务圈建立了配套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诸城因此成为全国首个撤销全部建制村的城市。潍坊昌乐县从2006年启动实施了合村并点工作,按照“大村合并小村、强村合并弱村、班子好的村合并班子差的村”的思路,鼓励3个以上的村进行合并,原则上不再保留1000户人以下的村。目前,全县通过合村并点,合并行政村(居)536个,减少行政村(居)375个,超过原村庄数量的45%。2008年上半年,德州市在所属每个县市区各确定一两个乡镇试点。2009年3月

4、,出台关于推进全市村庄合并社区建设的意见。截至2010年,德州市原有的8319个行政村已经合并为3259个农村社区(村),并将进一步规划合并为1592个社区。济宁市仅2009年就实施整村迁建项目191个,涉及534个村庄,计划五到十年让50%以上的农民住进新型社区。另外,山东淄博、滨州、菏泽等市也大力开展了“万人村”、“大村庄制”建设。山东省从2006-2010年,政府在此方面投入资金100多亿元,安排改造村庄近3000个,其中已完成改造村庄334个,安置居民62854户,复垦耕地74242亩,腾出建设用地指标近6万亩。(参见山东省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

5、(鲁政发201073号)。)?当前大力开展的村庄合并,既反映了各地政府要求加快城乡发展的愿望,也反映了中国已进入了城乡社会转型的新阶段。实际上,村庄的急剧变革已成为中国城乡社会快速转型的一种体现。大量自然村落消失,城区迅速膨胀,由乡到城的城市化速度在加快,这标志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已进入真正转型的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率即将超过50%这一结构转变临界点,我们将步入以城市生活方式为主的社会。最近一二十年来,我们正目睹着中国农村社会的大变革,有些村庄在消失或被合并,而大片的“新城”在崛起。当前乡村发生的这一系列变革都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于土地和发展空间的需求密切相关。在经济发展较快、非农化转移条件具备的

6、地区,把村庄合并成新型的大社区,可以优化资源的配置,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镇化水平。即村庄合并可以整合闲散的土地资源,以腾出城市建设的用地指标,为大力发展地方工业经济、加快城镇化提供更大空间。各地政府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不遗余力推进村庄合并。在当前快速的城市化扩张中,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大幅提升。而我国的土地资源又相对短缺,这就导致经济发展对于土地的需求呈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各地政府为追逐更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便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下,大力推进以旧村改造、整村迁建、合村并点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社区化”运动。?二 、村庄合并道路与社区化发展?当前快速的村庄合并这一具有特定意义的乡

7、村变革标志着中国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原来自然分散的、熟人性的、以乡土生活为主的村落共同体在快速消失,代之出现了更多集中化的、陌生性的、以非农生活为主的新社区。这种乡村转型不仅带来了生活空间的重组和社会经济活动的转变,而且意味着传统村庄社会关系和组织结构的变迁。?因此新型社区建设无疑会对农村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根本改变传统散居的乡村面貌。然而,我们当前面对的问题是:所要建立的这类社区是什么性质的?它跟城市社区为什么不同?其目标只是变成“大村庄”或“小城镇”还是应该变为一样的城市社区?我们暂且撇开合村并点过程中存在的其他问题,从农村发展趋势来说,目前普遍推行的村庄合并多是着眼于农村区域的社区化或就

8、地城镇化,但这本质上不符合城乡发展的总体趋势。这种以村庄合并为基础建立所谓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思路,仍然把农村的发展禁锢在农村之中,并没有摆脱城乡二元发展的思维。因此,我们应深入认识当前村庄合并的发展趋势及其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以使其有良好发展。?(一)以村庄合并为基础的社区化发展符合城乡转型趋势,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社会变革?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背景下,各地政府依据不同的条件和区位优势,采取各种方式推动农村发展,大力开展社区化建设。在经济发展较快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较早地推行了所谓“三集中”政策,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居民居住向社区集中。最近几年山东省在这

9、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制定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在部分地区率先开展了合村并点或农村新社区建设试点。山东淄博桓台县的马桥镇正是这样一个典型,在镇政府和村庄的推动下,从2002年开始启动旧村改造工程,逐步实施合村并点,统一规划建设农村公寓楼。把原来27个行政村集中建设为4个居住区,全镇统一规划为组团居住、工业集中、文化商贸、生态保护、农业生产五大功能区,镇区面积由原来2平方公里扩至8平方公里。因此村庄合并对传统村落和村民生活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首先,村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村庄合并所产生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村民居住方式的变化。即从原来散居的村落转变为集中化的新社区,居民的居住空间和生活

10、方式随之改变。经过旧村改造和居住集中化,一方面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另一方面打破了原来的村庄自然界限。村民告别了传统村落分散的敞开式居住形式,变为了集中化公寓式居住。“并居”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建设各种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公寓式小区。这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活环境。?但这种集中化的居住需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及村民的职业活动转变相适应。即农村劳动力实现非农化转移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是村庄合并的基础。像山东龙口的南山村(集团)、桓台的马桥镇,大部分劳动力实现了职业的非农化,他们按点按时在附近企业等场所上班,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在第二产业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也随之发展起

11、来,再加上更加便捷的交通与通讯,故更多年轻人选择的是现代性的生活方式。不过,在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如果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非农转移条件不成熟,盲目推行村庄合并,村民将会承受这种因居住方式的改变而带来的阵痛。对于那些仍然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村民来说,村庄合并或“楼房化”居住会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农民“被上楼”行不通。? 第二,村落共同体(从词源上说,(community/ Gemeinschaft)“共同体”不是新概念,在西方从滕尼斯之后它通常指的是自然形成的以“亲属”和“友谊”等初级关系为基础,具有高度同质性和彼此认同的共同体,传统的自然村落就是一类典型的共同体。它不同于建立在

12、次生关系基础上的“社会”(Gesellschaft)。但现在国内多把community 称作“社区”,更多地突出了它的地域空间含义。随着社会的分化与发展,城镇化及集中化居住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居民间关系和凝聚力的下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村落共同体在走向衰落。但看起来矛盾的是,近年来国内又大力提倡“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化”也成为了当前农村变革的一个方向。显然,这赋予了“共同体”以新的含义。)在迅速消失。村庄合并不只是村庄形态的变化,而是承载传统的村落共同体的整体变革。传统乡村以特殊主义取向的社会关系为存在的基础,共同体的相对封闭性、高度的价值认同和道德内聚力使成员对于先赋的血缘和地缘关系具有

13、天然的依赖性。但通过这种村庄重组,村民原来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连接起来的社会关系网络改变了,常有的邻里交往减少了,乡土性在悄悄失去。?村民居住方式和居住格局的变化,打破了原来村落长期形成的乡土关系网络,对村落社会边界及认同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的交往圈子会发生改变,并且有一定的选择性,传统的亲缘关系中会融入大量的业缘关系,关系的性质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由熟人关系向半熟人或陌生性关系转变。且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人们之间还会产生更多的陌生、不信任关系。在居民的交换、情感和各种关系网络中,“弱关系”会进一步放大它的作用,成为与血缘关系并存的重要关系。?第三,村庄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出现大重组。长久以来,

14、村庄是乡民的生产与生活共同体,其祖祖辈辈都居住在那里,是“生于斯、死于斯”的地方;村庄也是中国的基本组织单位,特别是建国之后,村庄成为了国家组织村民从事各种农事活动的基层组织单元,内部同质性较高。传统村庄之间的界限是非常分明的,各自相对独立;同时各村也具有其不同的资源条件,因而各自为政,彼此差异性较大。?尤其是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村落具有很大的封闭性。城乡间社会流动水平低,彼此交换程度低,城乡分割和区域分割明显。但村庄合并打破了村与村的界限,聚集了更多异质性的人口。有些新建社区包括原来的多个村庄,有数千甚至上万人口。所以,新型社区跟传统村落相比,最大不同之处就是规模大、成员构成

15、复杂。但社区的统一管理与融合需要一个过程,建立城乡一致的社区化管理更是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二)有序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实现城乡一元发展 ?急剧的村庄合并在带来深刻社会变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力争避免合村并居中存在的不良问题,有序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第一,避免行政化力量干预过强,真正关注农民的利益诉求。居住集中化与农村产业转型和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密切相关,这是村庄合并的重要基础。因此其实施需要按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以现实的社会发展条件作支撑,有序推进。但许多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和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不切实际地推进居住集中化,将陷入“圈地造城”怪圈。尤其在一

16、些经济相对不发达,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非农转移条件不成熟的地区,盲目推行村庄合并,其强制行政干预的结果将会违背当地居民的意愿和城市化发展规律。?这样一种过度行政力量主导下的以获取城市建设用地为目标、居住集中化的村庄变革,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如在迁村并点和旧村改造的推进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因急功近利在进行旧村改造与搬迁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强制性,造成“被上楼”怪相;还会造成大量失去土地和生活保障的农民。实际上目前我国在农村发展政策及制度上,还存在着诸多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之处,特别是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产权制度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从传统上,土地是农民生活的根本保障,从现代化发展角度,非农化和城市化又是必然趋势。将来大多数农村居民必然转变为城市市民,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民的终结”将是必然。但在城乡二元体制未打破、城乡社会保障未实现统一的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