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1087817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ppt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 大气环流的概念 地球上大范围 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 2 作用 1 调节高低纬度间 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分布 2 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总结 冷热不均产生了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故成因为热力因素所致 2 地表性质均一3 太阳直射赤道 不移动 1 地球不自转 假设二 地球自转 有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副热带高压带 0 北纬30 赤道受热 空气膨胀上升 近地面形成低压 高空北上气流右偏形成西南风 北纬30 上空偏转成西风气流无法北上 在此堆积 气流堆积下沉 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 低纬环流3D示意图 副热带高压

2、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三圈环流 探究 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因是什么 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东 南 信 风 盛 行 西 风 极地东风 讲授新课 1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何特点 2 七个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有何差异 热力成因和动力成因 3 高低气压和不同风带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如何 探究活动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1 高低气压 相间分布 且南北对称 3 天气状况 低气压 气流上升 遇冷 多雨高气压 气流

3、下沉 遇热 少雨信风带 东风带 气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 遇热 少雨西风带 气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 遇冷 多雨 2 气压带形成原因 热力成因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动力成因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风向 北半球 3撇 箭头指向低压南半球 3捺 箭头指向低压 0 热力 上升 湿热 30 动力 下沉 干热 60 动力 上升 温湿 90 热力 下沉 干冷 0 30 东北风 东南风 西南风 西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30 60 60 90 干燥 湿润 冷干 23 26 N 23 26 S 66 34 S 66 34 N 0 假设三 1 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2 太阳直射赤道 不移动 夏至日 春分日秋分日

4、 冬至日 0 30N 60N 90N 30S 90S 60S 一月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副极地低压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冰岛低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七月 东南季风 东南信风 西南季风 副热带高压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 亚速尔高压 夏威夷高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大气活动中心 亚洲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气压带基本上呈状 因为面积占绝对优势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 带 海洋 南半球 2 北半球气压中心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夏季 冬季 3 全球气压分布特征及原因 纬向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南纬30 以

5、南 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1 分布特征 2 原因 北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 而且海陆相间分布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三 季风环流 1 季风定义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2 哪个地区季风最典型 为什么 思考 海陆风是不是季风 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东亚和南亚居于两者之间 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特别显著 3 季风环流的类型 亚洲高压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夏威夷高压 东南风 温暖湿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洲高压 南印度洋 东北风 干燥 西南风 湿润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高气压 F 低气压 0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高气压 1月

6、7月 低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热带雨林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而是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地形 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赤道地区气流上升 终年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压控制 赤道低气压带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 西风控制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受极地气团控制 纬度高 太阳辐射弱 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纬度最高 太阳辐射弱 受冰洋气团控制 距海洋较远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热带 终年高温 亚热带 冬暖夏热温

7、带 冬冷夏热 寒带 终年严寒 降水 大气环流的形成 A B C D 气压带和风带 主要影响因素 主要气候 气候 气压带 风带分布及季节性移动 太阳辐射 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副热带高压 盛行西风 热带低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1 图中气压带代表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极地低气压带C 极地高气压带D 副热带高气压带 当我国白昼时间最短时 上面四幅图所示气压带 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读 南半球风带 气压带位置图 回答问题 1 据图中信息判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此时北极附近出现了极昼B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C 南亚吹偏南风D 常有寒潮天气影响我国 2 风带 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是交角的存在 导致的回归运动 3 此时A B C D中点最干热 最湿热的是点 气压较低的是 两点 气压较高的是 两点 巩固练习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 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感谢你的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