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中国近代史精练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106956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9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中国近代史精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中国近代史精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中国近代史精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中国近代史精练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中国近代史精练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中国近代史精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中国近代史精练(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2 中国近代史一、中国近代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一)选择题1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60、70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这一变化A 有利于中国逐渐融入世界 B 主要源于民族危机的刺激C 推动中体西用思潮的出现 D 表明清朝政府已认清形势【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近代中国由传统的华夷观念和封建等级外交理念转变为国家平等的意识和外交理念,故选A;鸦片战争之后,民族危机就已经出现,此时林则徐、魏源等人就已经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了,并开始向西方学习。因此,

2、B项不是民族危机逐渐加深的结果,排除B;外交称谓的变化并不是中体西用思潮的体现,排除C;清朝政府没有认清形势而全面学习西方,排除D。2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俄罗斯因能向西方学习,接受西方政教,所以成为“北方冠冕之邦”;日本因能与西洋各国通商,学习西方技艺,所以“将来亦必出于巧焉”。其意在A 改革国家内政B 加强与西方的交往C 引进西方科技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答案】A3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

3、埠A 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B 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C 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D 反映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清朝末年国家对奏请开埠通商十分的认可,这与清末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转型有一定的关系,故A项正确;此时的洋务运动已经失败,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内部自身的需求,故C项错误;D项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故排除D项。41909年,清政府在各省设立咨议局。议员们通过咨议局“为地方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审核政府参政收支等方面,积极参政,提议案,论改革”。这说明A 责任内阁制在中国初步形成B 中国开始迈入民主政治的门槛C 咨议局议员发挥代表民意

4、的作用D 清政府积极主动迎合民主潮流【答案】C5武昌起义一开始就以中华民国鄂军都督黎元洪的名义向各国领事发出照会,声明革命旨在推翻专制政府,建立民国,无排外性质,希望各国应严守中立。这说明A 革命面临着列强威胁B 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C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D 革命派采用灵活外交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声明革命旨在推翻专制政府,建立民国,无排外性质,希望各国应严守中立”,这表明近代西方国家对中国革命的干涉,辛亥革命面临着列强威胁,A项正确;B、C两项不是材料信息说明的问题,排除;材料是希望列强不要干

5、预中国革命,不是表明革命派采用灵活外交政策,D项错误。故选A。6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简短的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A 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B 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巨大成就C 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迅速进步D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荣光【答案】A【解析】根据“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思想方面和社会习俗方面,排除BC两项;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指的是兰芳大统制共和国,排除D项。7毛泽东曾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进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

6、,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上述言论最早发表于A 国民革命失败后B 土地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A81919年,孙中山以旁观者的姿态站在五四运动的边缘。参与五四运动的张国焘问忆道:“五期的一班青年对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也因其内部混乱及反日面目的不够鲜明,不寄大的希望。”这一回忆录可以佐证当时A 孙中山害怕群众运动所蕴藏的能量B 孙中山的革命进取心逐步衰退C 国共两党对五四运动的认识存在分歧D 国民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降低【答案】D【解析】 “一班青年对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也因其内部混乱及反日面目的不够鲜明,不寄大的希望。”说明

7、民众对于国民党不寄予希望,反面说明国民党凝聚力和号召力的降低,故D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国民党纪律涣散,不是说明孙中山害怕群众运动,故A项错误;孙中山的革命进取心并没有衰退,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说明对于五四运动的论述,故C项错误。9北伐以前国民党需要借助广东农民的力量平定商团叛乱、东征和统一广东北伐开始后广东成为后方基地,国民党需要广东政治安定和提供财政支持,国民党左派多随军队北上,留守广东的军政势力多为国民党右派上表为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扶助”农民运动的政治考量。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北伐后广东成为全国农运的中心B 北伐后农运的地域格局发生变化C 农运推动了政局变化和北伐进程D 广东农

8、运随革命形势发展而高涨【答案】B【解析】北伐以前国民党农民运动中心在广东,随着北伐的开展,农民运动逐渐从广东向北伐经过的城市发展,故项正确;北伐后农民运动中心逐渐北移,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北伐运动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发展,故C项错误;北伐战争开始后,随着农民运动格局北移,广东农民运动不再高涨,故D项错误。101930年6月,中共中央决议认为“中国经济政治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总的形势,都表明中国新的革命高潮已经逼近到我们的前面了”,并“有极大的可能转变成为全国革命的胜利”。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B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C

9、 试图打破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D 对革命形势作了过高的估计【答案】D111931年春,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制定出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一政策的出台A 得到所有农民热情拥护B 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C 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D 表明中共放弃革命的领导权【答案】C【解析】根据“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知,土地革命路线的制定有利于调动贫农、雇农、中农以及中小工商业者的革命积极性,以地主阶级为革命的对象,

10、土地革命路线适应了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故C正确;A表述太绝对,不符合“限制富农”错误;1931年春抗日战争还没有开始,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表述错误,中共没有放弃革命的领导权,排除。12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地指责我。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材料中的“这个运动”A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B 扭转了长征以来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C 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产物D 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答案】D131927年9月,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政治局会议,会上作出决

11、议,规定“苏维埃的组织,首先应当在那些中心的地方如广州、长沙等”成立,而小县城和农村则暂不组织苏维埃。该决议表明A 中共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B 农村缺乏组织苏维埃的条件C 革命策略尚未反映具体国情 D 中心城市的革命条件较优越【答案】C【解析】“苏维埃的组织,首先应当在那些中心的地方如广州、长沙等成立,而小县城和农村则暂不组织苏维埃”说明了当时中共中央坚持城市道路的革命策略,该策略没有从国情出发,故C项正确;中国革命额发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农村组织苏维埃的条件和中心城市的革命条件较优越,故BD项错误。14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

12、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 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C 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D 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答案】C【解析】解题时可根据材料“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解答时结合所学知识逐项分析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长征途中,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于1930

13、年写的文章,阐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而“工农武装割据”提出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B。结合所学,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多次武装起义以挽救革命,在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改向井冈山进军,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召开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故C正确。结合所学,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长征途中,井冈山道路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探索出的革命道路,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创作的关于抗日战争的文

14、章,排除D。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历程,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关键在于考生在复习中要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厘清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如本题只要学生在复习中理清了党史的脉络,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15电视剧长沙保卫战(1939919421)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战术上未分出胜负,战略上阻止了敌人的进攻。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则对敌军造成相当大的打击。该电视剧的播出说明A 日军不可战胜神话被打破B 国民党左右了相持阶段抗战C 抗日战争转入了战略反攻D 对国民党抗战的认识更客观【答案】D16徐州会战前夕,周恩来

15、在回复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咨询中指出,津浦线南段的作战应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徐州以北应将阵地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白崇禧照此实行。这表明A 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B 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C 徐州会战运用的战略战术比较灵活D 徐州会战揭开了困共合作序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津浦线南段的作战应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徐州以北应将阵地战和运动战相结合”可以看出,白崇禧运用的战略战术多样化,同时结合不同区域运用,故可以体现徐州会战运用的战略战术比较灵活,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在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并非是与国民党一起制定的,而且全面抗战路线主张依靠人民群众和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战,材料看不出这一点,故排除A项;B项是指平型关大捷,排除;在徐州会战之前的太原会战中,就已经有国共合作抗战了,故排除D项。17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宣言中提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以解放中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 号召“停止内战,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