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和平的祈祷苏教版必修2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106784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和平的祈祷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和平的祈祷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和平的祈祷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和平的祈祷苏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和平的祈祷苏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和平的祈祷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和平的祈祷苏教版必修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测评(二)和平的祈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81462050】今年的第一天,最热闹的当属艺博会,红木家具、红酒、翡翠珠宝、根雕奇石、陶瓷精品、矿物晶体等众多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曾几何时,临海人杨镇毅先生赴上海参战,任光复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顾问长,一度代行总司令职权。少数地方官员干工作急功近利,谋发展简单粗放,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行政化、简单化地处理问题,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却视而不见百姓的生活困难,缺少公仆意识。有的文章虽短,但具有一孔之见,如柳宗元的读论语和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

2、。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这次修志工程前后历时10载,六更篇目,四易其稿,众手共襄,玉成其事,凝聚了社会各方人士的心血和关爱,渗透着编修人员的艰辛和智慧。ABC DB目不暇接: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符合语境。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或“想当初”,这里理解为“想当初”是错误的。视而不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不能带宾语。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此处不符合语境。百家争鸣: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使用正确。玉成其事:指成全某件好事。

3、多用于男婚女嫁,也可用于其他好事。使用正确。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导学号:81462051】A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文学作品数量不断增多、读者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我国网络文学用户已达3.53亿,网络文学对读者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B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大约2 500多年的历史。如何加强对运河和漕运的管理,一直是历代统治者所面临的问题,专门的漕运衙门也就应运而生。C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出现在一些中学的寒假推荐书目上,是因为金庸的作品堪称经典,他不仅在作品中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角色,更构建了一个宏大的世界。D据国防部消息,2018年2月5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

4、段反导拦截技术,此次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该试验只是防御性的,不会针对任何国家。C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随着”;B项,不合逻辑,“大约”和“多”删去一个;D项,成分残缺,缺少“进行”的宾语,可在“拦截技术”后加“试验”。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导学号:81462052】A为聊表寸心,喜出望外的失主向王大亮赠送了“拾金不昧,品德高尚”的锦旗。B李叔是个热心人,有求必应,他常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是“有事到府上找我”。C面对别人的不情之请,庞教授有时会说自己才疏学浅不能如人所愿,以此谢绝。D赵老师和王老师是一对夫唱妇随的伉俪,在生活和工作上两人可谓珠联璧合。DA项,“聊表寸心”是谦

5、辞,不当;B项,“府上”是敬辞,不当;C项,“不情之请”是谦辞,不当。4某同学家里添了个书房,他向朋友征集书房名,要求能体现其发愤读书的意愿。下列书房名不符合要求的是()A十驾斋 B知不足斋C尔雅斋 D映雪斋CA项,含“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意思;B项,取“学然后知不足”的意思;C项,含“文章尔雅,训辞深厚”的意思;D项,取孙康“映雪”苦读的意思。5把文段后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哦,大海!你多么广阔。称雄陆地的喜马拉雅山,不是在你的怀中长大的吗?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_?_。_,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你创造了多少奇迹?蕴藏了多少力量?你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你蕴藏了多少力量?创

6、造了多少奇迹?你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在无边的大海面前,自然和人交融,使人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在无边的大海面前,人和自然交融,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拍打岩石,激起丛丛白色的浪花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激起的丛丛白色的浪花,拍打着岩石A BC DD中“创造了多少奇迹”承接上文中的“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蕴藏了多少力量”与下文中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相衔接。所有分句均以“人”作主语。中“听不到嘶鸣”“更没有荣耀”“只有浪花”,这种表述使各句句式一致,“拍打着岩石”与下文中“发出动

7、人心魄的声响”是合理的因果衔接。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4分)【导学号:81462053】背叛余显斌将军派人下山去找粮。多少天了,我们断了五谷,只有吃皮带,吃草根。总之,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了,除了石头和树木外。将军挠着后脑勺说,不行,得弄点粮食,不然的话,咋打仗?王老蔫一听,扶着树干站起来,自告奋勇道,我去。将军打量了一下他,问道,你去?王老蔫点点头,告诉我们,他熟悉路,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我给将军眨了下眼,背过王老蔫,悄悄告诉将军,这小子又胆小又怕吃苦,什么时候这么勇敢过?不可信。将军瞪大眼睛问,啥意思?我叹口气说,打败之后,本来就有些人心不稳。我绝不是危

8、言耸听,最近一段时间,在敌人的穷追不舍和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有一些软骨头的战士,受不了苦,带着枪悄悄下山,投靠敌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不得不小心,不得不提醒将军,尤其对于王老蔫这样的人,不可不防。可是,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还是派出了王老蔫。现在,打垮后跟在将军身边的人也就十几个了,他们都是外地人,对于当地情况很生疏。也只有王老蔫是这儿的人,路熟。王老蔫接受任务,敬了个礼,走了。按照约定,第二天早晨王老蔫得赶到这儿。可是,天亮了,太阳照亮了雪野,仍不见王老蔫回来。我很是担心,告诉将军,得赶快转移,我怀疑王老蔫这家伙出了问题。我分析,这小子路熟,不会出别的事,如果要出事

9、,也一定是投敌。将军摇着头说,再等一下。将军自言自语,这个王老蔫,是不是让什么事耽搁了?这一等,我们就等来了日军,一队黄乎乎的小鬼子,拿着枪向这边走来。当头一人,正是王老蔫。将军骂一声,软蛋,果然带着小鬼子来了。说完,暗令十几个人赶快趴下,藏身雪里,做好战斗准备。我们趴在那儿,一动不动。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这小子,很得意。后边,跟着日军的小队长。走到这儿,他站住了,一笑,告诉日军小队长,这儿是我们的一个窝点,不过,昨天将军和自己商定了,让自己运粮,不必来到这儿,直接送到虎头岭,天一亮他们就去取。说到这儿,他一笑道,自己不想干了,因此,跑到门头沟,遇见太君,就投奔过来了。因此,

10、他断定,将军现在在虎头岭。日军小队长听了,一扬指挥刀,前进!一队日军跟着王老蔫,吭哧吭哧踏着深雪,继续向前走去,一步步上了虎头岭。不久,虎头岭上,传来王老蔫的喊声,小鬼子,去死吧。随着是一声手榴弹轰隆隆的爆炸声,然后一切都没有了,四野静悄悄的。我们爬起来,望着虎头岭,一个个眼中涌出了泪水。将军用手擦一把泪说,走,去门头沟。在门头沟,我们在一处山洞里最终找到了一袋粮,渡过了难关。多年后,我已两鬓斑白,再次回到这儿,打听起王老蔫当年被捕的经过。 当地人告诉我,说有人亲眼见到,王老蔫当时不是被捕的,确实是自己走出来自愿给日军带路的。 当时,他扛着粮刚走到门头沟,发现一队日军悄悄向我们驻地方向摸去。他

11、一惊,忙藏好粮,拍打着衣服走出来告诉日军,自己是抗联,刚刚从将军那儿逃出来的。他说,他知道将军在哪儿,愿意带路立功。于是,他带着日军径直走向虎头岭,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点。他和我同年,如果活到现在,也已经九十多了。(节选自金山,2015年1期)6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认为王老蔫既胆小又怕吃苦,从来没有勇敢过,担心他下山找粮会惹出麻烦,坚决阻止将军让他前往。B“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其主要原因是认为“我”对王老蔫的看法有失偏颇,并且对于当地的情况,只有王老蔫熟悉。C“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这里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主要刻画了

12、王老蔫为引诱敌人上钩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智的一面。D“多年后,我已两鬓斑白,再次回到这儿”,小说中的“我”对当年王老蔫英勇就义这件事念念不忘,为自己当年对王老蔫的误解而深感内疚。CA项,“担心他下山找粮会惹出麻烦”有误,从下文看,“我”所担心的是他投靠敌人,给队伍带来麻烦。B项,“认为我对王老蔫的看法有失偏颇”有误,从后文看,一是人手少,二是只有王老蔫熟悉地形。D项,“为自己当年对王老蔫的误解而深感内疚”错,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写王老蔫是如何将鬼子带入山中,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7作品中的王老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_【解析】从小说来看,在队伍困难时期,王老蔫“自告奋勇”要去找粮,可见

13、他是一个勇敢的、勇于承担责任的人。然而在“我”的眼中,王老蔫“又胆小又怕吃苦”,从来没有勇敢过,可分析出王老蔫平时不爱显露自己,为人低调。遇到敌人之后,为了保护同志,他骗敌人走进深山,勇敢地与敌人周旋,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答案】为人低调,不轻易表现自己。在队伍里被“我”看作“又胆小又怕吃苦”、从来没有“勇敢过”的人。勇于承担责任。面对队伍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自告奋勇,主动请缨去找粮。机智勇敢,视死如归。不但出色地完成找粮任务,而且巧妙将敌人引入山中并与他们同归于尽。8有人认为小说结尾部分这样安排纯属多余,还有人则认为作者这样结尾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14、(6分)_【解析】小说现有结尾补充叙述了王老蔫与鬼子周旋的过程,交代了王老蔫主动找鬼子的细节。回答本题时可从自己的角度谈一谈对这一结尾的理解。本题答案不唯一,可以选择赞成现有结尾,认为现有结尾恰到好处;也可以选择批评这一结尾,认为这一结尾纯属多余。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都要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表达进行分析。【答案】(示例一)小说结尾这样安排纯属多余。从情节来看,小说叙述完王老蔫英勇就义,部队找到粮食并渡过了难关,结构已是完整,没必要再画蛇添足。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整篇小说先写人们对他性格特点的认识,再写他英勇就义,形象丰满,再补叙后面的内容当属多余。从小说的主题来看,本文通过塑造王老蔫的形象,反映出抗战的主题,后文再写补叙的内容,似乎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