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提升学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106683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提升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提升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提升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提升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提升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提升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提升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提升 纵向贯通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秦朝儒学受到重创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压制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代儒学改造时期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

2、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批判继承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腐朽 考题例证1(2017潍坊模拟)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A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B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 D探究人性发展本原解析:董仲舒生活的汉武帝时代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为了实现官学体系的“大一统”,董仲舒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就是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故A项正确;提

3、高社会道德水平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神化儒学的信息,故C项错误;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这不是在探究人性发展本原,故D项错误。答案:A 横向链接 一、中国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思想起源的异同异同点中国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古希腊人文主义不同点原因经济发展,兼并战争频繁,士阶层受到重用工商业发展,公民社会地位提高及由此产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目的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统治者服务发展人的个性,强调个体力量的发展历程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出现,法家思想受宠,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儒学逐渐成为大宗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研究人与人类社会;经过中世纪的黑暗后,人文主义复兴相同点背景战争频繁、处

4、于分裂状态主题研究社会问题、研究人类本身成就产生了诸如孔子、苏格拉底等伟大的思想家;都对各自的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考题例证2(2018怀化模拟)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的剧烈变动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解析: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大致相当于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剧烈社会动荡使得士人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提出不同的治国方

5、案,希望被统治者采纳,达到天下太平,故A项正确。答案:A二、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比较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欧洲启蒙运动背景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受到封建制度束缚欧洲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思想明清之际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使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性质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运动地位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是17、18

6、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考题例证3(2017郑州模拟)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之所以没有像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家那样提出建立新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因是()A政治制度不同 B经济条件不同C思想条件不同 D思想家个人素养不同

7、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之所以没有提出建立新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束缚,故B项正确。答案:B生态史观 史观解读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生态史观是生态学和历史学“杂交”的产物,生态史观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其二者的关系,生产力是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桥梁,生产力是人类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能力;评估历史流变中人类的活动,应兼顾人类和自然(包括各物

8、种乃至整个地球)、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利益,应关注自然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等。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有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典例(2014上海卷,39)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当代环境保护运动。试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叙述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解析:本题从生态史观角度考查工业革命的后果及影响;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京都议定书等知识点。解答需要列举三次工业革命采用不同的能源对于环境带来的破坏及人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史实。答案: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后,煤炭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主

9、要燃料被大规模使用,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显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电力的广泛使用和汽车的发明,对于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的消耗加剧,化学工业的产生也使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深。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枯竭与生态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核能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表明气候变迁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总之,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环境问题已经从区域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备考指导(1)运用生态史观简略梳理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纵向梳理

10、:在渔猎时代,人类数量有限,生产生活方式原始,对自然的影响(保护和破坏)都十分有限;在农业时代,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局部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在工业时代,人类更大规模更广泛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内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在未来时代(后工业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时代),我们应充满信心地相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时代一定会到来。(2)横向梳理: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人与气候的关系、人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人与水资源(江河湖海等)的关系。人与生物资源的关系、人与矿产资源的关系等方面,更具体地分析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得与失。

11、一、私学私学相对于官学而言,是由私人授徒办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孔子生活的时代,私学已经出现。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局势的巨变和民间学术文化的发展,许多哲人、学者投身于教育行列,专以一家之言立教。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存在以下几个特征:其一,自由讲学,各具特色;其二,为诸家学派的基地;其三,是参议时政的论坛;其四,以教士、养士为职能;其五,游学列国,进行学术传播和交流。私学的兴起,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带来了春秋战国文化的繁荣,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二、周孔之道这个问题先要从周公说起。周公,名旦,姬姓,亦称叔旦。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

12、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先驱,被后世尊为“元圣”。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孔子以周公事业的继任者自居,终其一生都致力于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孔子自己讲:“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在他晚年,迭经坎坷,身心俱疲,伤感地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人们常以周孔并称。所以有“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的说法。三、孔孟之道“孔孟”并提,是取其思想的一致性。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是“仁”,强调“仁者爱人”,引申到政治领域就是“为政以德”,孟子政治学说的核

13、心则是“仁政”,进而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由于二者核心思想的继承性和一致性,南宋大儒朱熹在编注儒家经典时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在一起,称为四书章句集注,认为它们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理念。后来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而“孔孟之道”也就成为儒家学说的代名词。由此可以看出,儒学被称为“孔孟之道”与程朱理学的大力提倡和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密切相关。事实上,现在提起“儒学”这个概念,人们总是将其同“孔孟之道”联系在一起,但这种理解只能说是明清两代四书八股、程朱理学占绝对统治地位下形成的观念。四、五经“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这五部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

14、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思想学术流派儒家的主要经典。诗,也叫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汇集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国风主要是民间歌谣;雅和颂主要是领主贵族用于宗庙、朝廷上的诗歌。国风中的不少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感情,是全书的精华。雅和颂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汉代儒生始称诗经。书也叫书经或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集。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主要记述商、周两代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尚书有古文和今文的区别。古文尚书经清代学者考订是晋人伪造的,称之为伪古文尚书。今文尚书现存二十九篇

15、,大部分是商、周遗文,如尧典禹贡洪范则是战国作品。其中,禹贡记述了当时黄河、长江流域的山脉、河流、土壤、物产等情况,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理志。易也叫作易经或周易,是我国最早的占卜用书。内容有经和传两部分,可能出现于商、周之际,成书于战国或秦汉之际。其对自然或社会变化的论述,富有朴素的辩证法观点。礼也叫仪礼士礼或礼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礼仪制度的汇编,共有十七篇。据考证此书成书于战国前期和中期。春秋也叫春秋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以鲁国的历史为主,简要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722前481)间二百四十二年的重要史事。相传孔子整理此书,此书还记载了我国当时观察到的日食三十次、地震七次,这些具有很重要的科学价值。五、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新的思想体系,无疑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但从总体上看,其主要特点:(一)思辨化的儒学。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思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